美国政治分歧新体现—俄亥俄州“毒列车”事故
作者:黄泓远 来源:海国图智研究院
美国东部标准时间2023年2月3日晚上8点55分左右,俄亥俄州一列由诺福克南方铁路(Norfolk Southern Railway)运营的火车脱轨并引发火灾。列车的脱轨引发了一场大火,剧烈的燃烧点燃了化学物质,毒气进入到大气中,笼罩了城镇。俄亥俄州州长麦克·德文(Mike DeWine)发布命令,撤离俄亥俄州和宾夕法尼亚州边界两侧的居民。现场处理人员对剩余化学物质进行了“受控燃烧”,周边地区在四五天后才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在事故发生的这二十几天内,当地居民身体感觉异样,小镇上还有一股浓烈刺鼻的化学物品气味。事发后,尽管包括美国环保局在内的美国政府相关部门一直声称当地空气、水质在经测试后均处于安全水平,但许多居民并不认可相关检测结果。当地生态系统遭到极大破坏,大量当地生物死亡。
一、两党的不同反应——民主党的沉默和共和党的“穷追猛打”
这次事故充满了疑点。首先,这次重大的有毒化学物品泄露事件在美国各大媒体平台上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相较于同时期发生的所谓“流浪气球”事件,它的热度则要低很多。其次,拜登政府和俄亥俄州政府都对此事保持了异常的沉默。州长麦克·德怀恩(Mike DeWine)14日表示该地区并没有遭受严重的污染,甚至直到20日才来到实地调查;联邦应急管理局(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也认为此次危机并不严重,拒绝为该小镇提供援助。2月24日,也就是事故发生近20天后,美国交通部长皮特·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才姗姗来迟,前往事发当地加以调查处理。同样在24日,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更是向媒体表示,他目前并无访问俄亥俄州有毒化学品运载列车脱轨事故现场的计划。不论是美国的主流媒体还是拜登政都府对此事保持了高度的缄默,将公众舆论置于一侧。政府一反常态地回避该事件,并没有积极表态对事故加以妥善处理,也没有施以联邦救济,连最基本的饮用水等物资都没有向当地居民发放。
反观共和党一侧则是“火力全开”的姿态。共和党俄亥俄州参议员JD·万斯(JD Vance)在俄亥俄州列车脱轨事发地拍摄了视频,他用树枝拨开了河道下的泥土,泛起一阵“化学彩虹”。他还表示,他会选择喝瓶装水而非自来水。多名共和党参、众议员更是直接对拜登手下的红人—交通部长皮特·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发起抨击。共和党籍参议员马尔科•卢比奥(Marco Rubio)当地时间16日致信美国总统拜登,要求他解除布蒂吉格的职务;2月24日,美国众议院监督和改革委员会21名共和党人当天联名致信布蒂吉格,指责他在事故发生后解决问题“速度缓慢”;俄亥俄州共和党众议员沃伦·戴维森(Warren Davidson)甚至直接提议弹劾布蒂吉格;参议员特德·克鲁兹(R-Texas)在福克斯商业频道上也说“部长布蒂吉格在这个问题上无处可寻。他没有去东巴勒斯坦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这真的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布蒂吉格也回击称,该事故的隐患早在特朗普当政时期就埋下了,2018年废除的一项要求运载易燃液体的列车必须使用电控空气(ECP)制动系统的法律规定,导致交通部在列车行驶安全问题上难有抓手。
由此可见,该列车倾覆事件已经超越了事件本身,蔓延至两党范围内的相互抨击。总结来看,民主党一方,政府试图通过掩盖或回避的方法来淡化危机,或许是因为此次事故威胁性确实不大,也或许是事故背后牵扯的各方利益太多,政府不便表态;共和党议员结成一派,利用该事故大做文章攻击拜登和他的“得力干将”布蒂吉格,在美国政坛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在2022年中期选举过后,大选已经提前拉开序幕。两党人士开始围绕各种议题和事件拉派别、站队,都在努力增添自己的政治筹码,巩固拉拢选民。这一列车侧翻导致的化学品泄漏事件,也就此成为两党各派人士互相攻讦诋毁、进行政治争斗的新阵地。
二、来自唐纳德·特朗普
(Donald Trump)的反击
事故发生后,共和党人士对拜登领导下的民主党政府的不作为进行了大规模抨击。民众舆论也呈现一边倒的态势,质疑政府的不发声与不作为。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宣布自己会参加下一届总统竞选后,一直在美国各地奔走演说,巩固自己的选民阵地,争取更多的民众支持,为自己未来的“卷土重来”积极造势。特朗普和拜登政府的“骂战”一直未曾停歇,两方在各种热点问题上互相抨击指责对方。同样得益于特朗普的个人影响力,他的所作所为一直是各大媒体头条关注的焦点。特朗普很敏感地抓住了这次有毒化学物质泄漏事件大做文章,攻击现任民主党政府和拜登本人的不作为,指责拜登“冷漠”、“背叛了民众的善良之心”,把事件推向了风口浪尖,把舆论升级为政治战场。
特朗普还在用实际行动抨击拜登政府。2月22日,他访问了东巴勒斯坦,在距离残骸半英里的地方发表了讲话。他批评了联邦政府对灾难的反应,并提供了物质上的救济。特朗普为当地提供了数加仑的瓶装“特朗普矿泉水”,并在儿子和参议员万斯的陪同下步行穿越了该地区。面对媒体的提问,特朗普更是直呼,让拜登“到这里来!”矛头直指向自己的政治老对手。
不可否认,特朗普为当地灾区的人民带去了必需的生活物资,缓解了他们的生存压力。但是,他作为美国最顶级的政客之一,也很巧妙地利用了这一次危机树立起自己爱民亲民的形象,从而壮大了自己的影响力。同时,特朗普和前文所提及的诸多共和党议员步调一致,通过社交媒体和实际行动抨击总统和交通部长,积极向拜登政府施压,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党内的威望和选民阵地,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政治筹码,可谓一箭双雕。
面对特朗普咄咄逼人的姿态,拜登政府的反应则显得被动疲软。拜登本人到现在也没有直接对事故做出说明,只是在特朗普发表公开演说后跟进表态自己没有到访东巴勒斯坦的计划。在这回合的角逐中,拜登明显落于特朗普下风。
三、同时期政策的偏颇——对俄亥俄州的“零经济”与对乌克兰的“5亿支援”
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人民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美国总统拜登不仅没有到访事发地,反而于本月20日突访乌克兰,同泽连斯基会晤,并宣布了美国政府新的5亿美元一揽子援乌计划,包括向乌克兰提供防空系统和反坦克导弹在内的武器。俄亥俄州大部分人民对此当然感到强烈的不满。一直对援助乌克兰持反对态度的共和党人士更是不遗余力的攻击拜登政府,指责政府居然把乌克兰战场的局势置于美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之上。
可以看出,现在的拜登政府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被其对外政策,尤其是被俄乌冲突上的政策束缚住了手脚,没有对国内局势加以足够的关注,导致对内政策不佳,民众满意度急剧下滑。在中期选举过后参、众两院被两党分别占据的情况下,出于对未来的考量,总统通常会将对外事务作为突破口。对拜登而言,此时再推进国内政治议题必然遭到来自共和党的阻挠,因此若是他仍向在政绩上有一番作为,或者争取到更多连任的筹码,他的目光必须更多投向对外政策。同时,民主党掌握多数的国会参议院在对外事务上更具影响,这也会促进拜登转向对外事务的选择。拜登政府需要保证乌克兰不会输掉这场战争,就必须源源不断的为乌克兰提供资金和武器,导致现在陷于俄乌战争的泥沼里难以自拔。对于国内出现的这种具有重大威胁性的有毒化学物质泄漏,政府或许只能通过消极应对来避免更大的消耗,把资源统一集中于对外政策上。
共和党人对于拜登政府行为的指责也体现了美国政坛百年来一直存在的“孤立主义”和“理想主义”之争。共和党内部极端派,包括特朗普,或与特朗普理念更相近的反建制派倾向于反对几乎无条件对乌援助,对经济援助持高度怀疑,要求把美国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强调要将更多资源投入美国自身,就是当今美国新孤立主义思潮—民粹保守主义的最好体现。一方面,民粹保守派反对移民、种族平等、全球化、多元文化主义;另一方面,民粹保守派又主张政府适度干预市场经济以保护中产阶级的核心利益,变相支持“美国第一”。这种文化上的民族主义和经济上的自由主义,构成了21世纪美国的新孤立主义思潮。另一边,拜登政府积极贯彻对外政策,把美国在全世界推行自由民主的任务、输出自己的价值观放在较重要的位置,追求“自由、和谐、平等、民主的”世界免受其他势力的染指,就是典型的带有扩张色彩的理想主义。这种思想往往把国家在国际上的目标放在第一位,而有所忽视民生、社会的发展。而拜登政府着力于对乌政策而在列车侧翻事故上有所怠慢,恰似对于这一思想最好的印证。当化学品泄露事件和乌克兰危机交织在一起,当国家的利益又一次出现了不同的分歧,两种主义主导下的派别也不可避免地再次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在美国政局上掀起新的波澜。
当然,使拜登政府对此事故保持沉默的原因并不止于新时期的理想主义思想。除此之外,事故本身的严重性难以界定、民主党为应对2024年的大选而注重维护党派名誉抓牢选民阵地、交通利益大集团对政府的裹挟乃至操纵等都是可能的原因。理想主义色彩不过是决定性因素之一。
四、结论
美国政府认为,2月3日的化学品泄露事件不过是意外的危机,实质性影响并不严重。部分民众和专家则在推特上说,“这次事故可以说是俄亥俄州的切尔诺贝利。”描述差异之大,不禁令人深思。
一石激起千层浪,两指弹出万般音。在事故发生后,人们焦点自然转向了交通安全,美国境内频发的列车侧翻事故也被放在了聚光灯下。谴责美国政府在交通安全方面工作不力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奇怪的是,政府的回应却依然寥寥无几。
此次有毒化学物质泄露事件的影响早已超出了事件本身,它体现了当下美国拜登政府重心置于外交,内政和对外政策处理明显不均衡;它成为美国两党之间相互攻讦的新阵地、顶级政治人物的新秀场、政坛舆论新的风向标;它代表着民粹保守主义和新时期理想主义不可调和的矛盾,反映着现任政府和其背后利益集团难以琢磨透的关系。
来源时间:2023/4/13 发布时间:2023/4/11
旧文章ID:29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