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杜立特的衢州人郑伟勇:让跨国友谊代代相传

《浙江日报》2023年11月18日发表此文。文章的作者分别为于山、高心同、唐逸涵和高心同。文章在此时发表应该配合习近平11月15日在旧金山的讲话中提到杜立特行动与中国的关系。1942年4月,美国杜立特突袭行动队驾驶16架B-25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超低空飞进日本本土,分别在东京、横滨、大阪等地投下炸弹。轰炸结束后,轰炸机直接飞向太平洋对岸的同盟国中国,计划在浙江省衢州机场降落。由于燃料不足,加上飞机比原定计划提前起飞,还有联系、导航、天气等原因,1架飞机飞到苏联,另外15架在中国浙江、江西、福建、安徽交界地迫降,75名机组人员跳伞或迫降逃生。其中,64人在中国军民的帮助下安全脱险。下图为被营救的四个机组成员在衢州汪村衢州第十三航空总站防空洞前合影。

郑伟勇,衢州人,是一名银行职工,利用20多年的业余时间,翻阅资料、实地走访,还原杜立特行动机组人员在中国降落、获救的全程,至今和美国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保持着联系。

杜立特行动是影响二战进程的一次突袭行动。由于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军谋划轰炸日本本土。81年前,航空母舰载着经改装过的16架B-25型轰炸机靠近日本,在杜立特中校的带领下起飞,轰炸东京、横滨、横须贺等城市后,飞往浙江衢州机场降落,但因种种原因,飞机燃料耗尽,16架飞机中有15架的75名突袭者在浙江、江西、安徽、福建一带弃机跳伞,64名突袭者被中国军民成功营救。

走进杜立特行动纪念馆,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还有中英文两种语言,讲述着当年惊心动魄的故事。郑伟勇正是这些图文资料的提供者,英文介绍来自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

上世纪80年代,还是学生的郑伟勇从《衢县文史资料》上得知了“杜立特行动”。从此和杜立特结下了不解之缘。1994年,郑伟勇参加工作,正式开启寻访之路。他先从文史资料中梳理线索,却始终无法还原降落获救的过程。郑伟勇说:“有15架飞机降落,但是每架飞机在什么位置?每位队员在哪里降落?更重要的是他们如何获救?这些都不清楚,而我却很想知道。”

为了找到降落江山的5号机上最后一位突袭者的获救信息,他前后花了4年时间。在方圆700公里的范围内一个个村寻访,直到在江山市大桥镇苏源村遇到一位老人,提供了和档案对应的线索。正是在郑伟勇的努力下,一点一点确认了降落在中国的15架飞机的地点,以及大部分机组人员的准确降落位置,同时更多的营救细节也为人所知。

江山市长台乡县立初中校长周仁贵雇人力车转移两名美国飞行员、廖诗元周兰花夫妇尽全力为3号机组的奥扎克养伤……一个个中国老百姓营救美国大兵的故事在郑伟勇的寻访中还原了出来,他也完成了《非常营救 衢州与杜立特突袭行动》和《降落中国》两本书。

“这是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也是一份代代相传的跨国友谊。”郑伟勇说。杜立特行动成为中美友谊的桥梁。在寻访过程中,郑伟勇将获救突袭者在衢州防空洞的照片传到杜立特行动的论坛,激起了杜立特突袭者子女们对父辈中国经历的兴趣。此后,美国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多次来到衢州,20181025日,杜立特行动纪念馆正式开馆,24位突袭者子女来到现场,还走访了各降落点。

郑伟勇也先后4次受到邀请,参加杜立特行动70周年、75周年等纪念活动。2013119日,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的美国空军博物馆,最后4位健在的突袭者中有3位出席活动,他见证了突袭者最后一次相聚。

在现场,郑伟勇带了3份特殊的礼物。他收集了7号机迫降海滩的沙子,送给7号机的撒切尔;把15号机迫降点附近捡回的16枚贝壳,送给15号机的塞勒;把一小块来自1号机的碎片,送给了1号机的科尔。

201949日,最后一位杜立特突袭者科尔去世,享年103岁,但这段友谊延续了下来。杜立特突袭者子女一直与郑伟勇保持通信。就在10月底,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雷德温市的客人来到杜立特行动纪念馆,重温这段历史。正是在杜立特的好友穆恩的牵线下,1993年,衢州与穆恩的故乡雷德温成为友好城市,友谊延续至今。

“期待着一起铭记和守护这份历史和友谊。”郑伟勇说。

浙江衢州杜立特行动纪念馆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