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王缉思:今天的世界并不以美国的意志为转移
- 王缉思
- 28/04/2025
只有就经贸、技术、军事、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具体议题进行有实质内容、有独到见解的探讨,才能增进中美相互理解。中国学者要把自己的研究做好,发表自己的独到看法,并建立与政策圈和产业界的沟通渠道,才能让美方认可进行这种交流的价值。只讨论大而化之的话题是不行的。中国学者不仅要关注政策议题,还应更多地接触本国农村、工商企业、国防、科技的实际。中国的美国研究者应该积极寻找机会,在美国进行实地调研,同两国科学技术界、产业界、金融界、战略界等不同领域的从业者保持沟通对话,积蓄更多知识和能量来推动中美人文交流和政策讨论。
查看全文特朗普先“眨眼”了吗?
- KSLiu
- 26/04/2025
韩国媒体称,美东时间周四上午7点左右,一位配戴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通行证的中国财政部高级官员,在约10名随行人员陪同下,进入美国财政部大楼。该报认为,美国与中国已经就关税协议展开接触。
查看全文纳瓦罗:特朗普厌恶贸易的贸易顾问
- 《中美印象》转发
- 25/04/2025
纳瓦罗写了三本关于中国的书。其中一本是他与格雷格·奥特里合作撰写的《致命中国》,于2011年出版,特朗普表达过对此书的赞同,说它“很到位”。他是特朗普2016年竞选活动的顾问,而保护主义言论在特朗普的票仓中引起了深刻的共鸣。纳瓦罗在2022年出版的《夺回特朗普的美国》一书中写道,特朗普获胜后,他被许以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之职。
查看全文特朗普、关税战和中国的国运
- 刘亚伟
- 21/04/2025
在两国就贸易问题达成共识之后北京如果能进一步在令美国头疼的芬太尼、俄乌、中东、非法移民、伊朗和朝鲜问题提供更为具体的支持或政策协调,中美在最棘手的台湾问题上达成一定的协议也不是不可能。在中美史诗级的贸易战开打之前,《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就提出,中美应该有一个上海公报2.0。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如果中美能在2027年(美国一些将领连篇累牍说这是中国武统台湾的年份)前后拿出第四个制约和管控双边的关系的公报,那两国的国运之船都会朝着和平与繁荣的码头行驶。
查看全文低估中国只能让美国更加衰败
- 《中美印象》转发
- 19/04/2025
拜登政府时期的前常务副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与拜登政府时期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中国事务主任杜如松联手撰写,提出了一个在当代国际关系领域值得深思的论点:美国或正陷入又一次对华“误判”的循环——从原先的“忌惮与恐慌”,转向过度的“松懈与乐观”。两位作者批评了美国近年快速转向的心态,既曾夸大中国可能一举“超越美国”的势头,如今却又笃信中国种种经济和社会难题足以自动遏制其崛起。这种“从极度悲观到盲目乐观”的反复摆动,在他们看来很可能导致一场危险的战略误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