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中国外交

活动

陈兼博士谈周恩来与中美关系

2024年11月7日和8日,著名历史学家陈兼博士将在亚特兰大就他最新出版的《周恩来传》做两场报告。第一场报告的时间为2024年11月7日(周四)下午3点半,地点在佐治亚理工学院(Kirkwood Room, Exhibition Hall),题目是“周恩来和他的时代”。第二场报告的时间为2024年11月8日(周五)晚7点,地点在吉米·卡特总统博物馆(The Jimmy Carter Presidential Library & Museum),题目是“从敌人到‘有默契的盟友’:周恩来和中美关系”。查看全文

分析

CISS发布《“中国人的国际安全观”民意调查报告(2024)》

在被问及“美国在哪一方面对中国的国内稳定构成最严峻的挑战”时,受访者观点集中于“美国经济政策对国际体系的影响”和“美国的军事力量和其遍布全球的盟友”这两个选项,其中前者被认为是第一大挑战(40.06%),而选择美国文化价值观(7.21%)、民主和人权价值观(6.84%)为最严峻挑战的受访者不足一成。查看全文

其他

王缉思:全球政治趋势与中国的国家安全

当今,随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大国博弈竞争升级,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全球经济复苏进展曲折缓慢,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链供应链转移带来的竞争空前激烈。与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的政治、经济趋势同步发展的,是国际安全格局出现的重大变化。冷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的两极格局瓦解,国际安全格局走向多极化。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在国际安全格局中的作用,比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如欧盟、东盟)要大得多。而与此时亦趋同步的是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全方位、复合型、多层次的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需要构筑复合型的战略思维予以应对。在国际事务中,我们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牢固树立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观,以做好国内的事情为重。应善于利用中美关系稳定、维持经贸领域对华合作的积极因素,扩大中国在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机制中的影响,发挥联合国的积极作用。扩大朋友圈,缩小对立面,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途径。查看全文

分析

胡伟:现在已经到了不能不自我反省的时候了

这封信格局之大无以言表,对国人不啻是一个很好的照妖镜,反衬出一些人的渺小、狭隘和猥琐,与那些煽动民族主义情绪的人可谓高下立见。但本质上,这就是一个正常的人的正常思维,体现出作为一个人应有的正常价值观,虽然在我们看来的确难能可贵。我随即跟帖写下这段评论:“感动!这才是一个理性和正常人的思维和人格!国家应该成为正常国家,人也应当成为正常的人”。查看全文

分析

郭岱君:蒋介石、宋子文、史迪威与战时中美关系

历史上,蒋介石在处理对美关系时,正是因为不懂得如何在面子问题上与美国人沟通,导致了许多矛盾和误解。而今天,我们看到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关系紧张,这种情况让我们感到担忧。中美关系不应该走到如此僵硬的地步,双方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沟通。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文化差异,并努力在交流中找到共同的语言和理解。只有通过相互尊重和理解,才能真正化解这些误解,建立更加稳定和互信的双边关系。查看全文

其他

郭岱君:1944年中美关系急剧恶化

当史迪威到达蒋介石的办公室时,蒋介石正与美国驻华大使高斯、罗斯福总统的特派员赫尔利和宋子文会面。外面有人报告说史迪威将军求见,有要务。赫尔利出来问史迪威发生了什么事,史迪威将电报给赫尔利看。赫尔利认为,史迪威作为当事人,不应该直接呈递电报,提议由他来转交给蒋介石。但史迪威坚持要亲自进去,他表示自己就是想看看蒋介石的反应。查看全文

其他

郭岱君:蒋介石在开罗

开罗会议在中国历史的叙述中其实是片面的。通过参考美国和英国的记录,才发现中方的表述有很多不实之处。开罗会议实际上种下了中美关系恶化的种子。尽管蒋介石认为自己已经充分解释了中国的立场,并得到了对方的理解,但实际上,英美并没有完全接受他的观点。这种误解和认知差距为后来的中美关系恶化埋下了伏笔。查看全文

其他

郭岱君:宋子文回国被软禁

蒋介石这个人做领导人更希望有制衡,他也不希望宋子文一人独霸中美关系。还有,英国不信任我们,也看不起我们,所以蒋介石也不信任英国,他就想着换蒙巴顿来会不会是比史迪威更好,也不一定。所以,这些错综复杂原因,导致宋子文一九四三年十月十七号回到了重庆后跟蒋介石大吵一架,并因此被软禁了两个月,直到一九四四年元旦才才解禁,但他从此就没有再回到美国。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