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瓦罗写了三本关于中国的书。其中一本是他与格雷格·奥特里合作撰写的《致命中国》,于2011年出版,特朗普表达过对此书的赞同,说它“很到位”。他是特朗普2016年竞选活动的顾问,而保护主义言论在特朗普的票仓中引起了深刻的共鸣。纳瓦罗在2022年出版的《夺回特朗普的美国》一书中写道,特朗普获胜后,他被许以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之职。查看全文
特朗普削弱了所有这一切——我们吸引世界上最有活力和创业精神的移民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使我们成为世界创新中心;我们在全世界的储蓄中占据格外高的比例,使我们在过去几十年里过着超出收入的生活;以及我们坚持法治的声誉——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最终会看到一个不那么繁荣、不那么受尊重、越来越孤立的美国。查看全文
几乎所有台湾人都希望保护我们所珍视的自由。我们的分歧在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通过和解,还是与中国的对抗。但有一点现在是清楚的:完全依赖美国、同时拒绝和对抗中国不再是一条可行的前进道路。不首先确保和平,就不可能有民主。查看全文
“美国的责任在不退让的前提下通过威慑防止与中国的战争,并在所有软实力领域进行有效竞争,”新美国安全中心首席执行官理查德·方丹周五表示,他曾在参议院担任约翰·麦凯恩的共和党助手。“美国有一系列的手段来做到这一点,包括人道主义援助、发展援助、对海外民主的支持以及战略沟通努力。奇怪的是,这些努力正受到新的成本削减团队的最大威胁。”查看全文
单干难做大事。所以,有能力的领导人和国家都依赖于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共同历史和共同信任基础上的关系。他们建立联盟,以应对这个时代的重大挑战,包括最大的挑战:21世纪是中国世纪,还是又一个美国世纪。查看全文
美国之音的台长迈克尔·亚伯拉姆维茨在提供给CBS的一个声明中说,“传奇的美国之音83年来第一次被噤声,我感到极度难过。我在今天早上得知,美国之音所有雇员,包括记者,制作人和其他员工共1300多人将被行政放假。我自己也在其中。”查看全文
华盛顿的领导人应该认识到,对中国的深入学术了解对美国来说是一项战略需要,其重要性甚至可以同军事准备或情报收集相媲美。然而,我们观察中国的窗口正在变得阴云密布。误判是不可避免的。查看全文
2025年将决定赖清德未来的政治命运。如果赖能稳住台湾政治局势,争取国际支持,并有效应对北京压力,他将为2028年连任铺路。但如果政策受阻,在野党与中国的双重施压可能使赖大受限制,从而影响民进党在未来选举中的表现。面对美中竞争与台海安全挑战,赖清德必须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找到平衡,确保台湾在全球格局中的战略利益。查看全文
在中美博弈背景下,中国的战略威慑及其相关力量备受关注。为加深对这一关键议题的理解,“中美印象”特别翻译了吴志远博士的评论文章“盾牌,剑,抑或象征?解读中国领导人的战略性威慑”(Shield, Sword, or Symbol: Analyzing Xi Jinping’s “Strategic Deterrence”)。该文章于2024年3月7日首发于美国智库布鲁金学会。吴志远博士(Dr. Joel Wuthnow)是美国国防大学中国军事事务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译者徐宇深为卡特中心“中美印象”网站特约撰稿人。请点击文中链接,以了解更多背景知识与重要研究成果。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