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東:衝擊與回應(2):中美兩國如何應對面臨的矛盾與困境及其對港澳的影響

作者:郝志東  来源:澳门《讯报》

(编者按:本文原载于2021年5月6日澳门《讯报》。作者授权发布。这是作者从“衝擊與回應”的角度探讨中美关系的第二篇文章。点击这里查看第一篇文章“中美關係之現狀與問題(衝擊與回應一)”。)

""


中美兩國應該如何應對上文所討論的矛盾呢?我們先看美國如何應對來自中國的衝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認為和中國的關係是:應該競爭就競爭、能夠合作就合作、需要對抗就對抗。那麼這個競爭、合作與對抗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呢?

第一,布林肯沒有具體講哪些方面應該競爭,哪些方面能夠合作,哪些方面需要對抗。但是從拜登政府目前的取態來看,在科技與文化方面應該是競爭的態勢。中美雙方都感覺到自己在制度與文化方面的脆弱性,所以會竭力限制對方在自己的國家發展新聞媒體、教育機構。但是在科技與文化交流方面又不可能完全脫鉤。所以就要看哪個國家更能夠吸引人才,讓更多的人相信自己的制度和文化的優越性。這是軟實力的競爭。相信這種競爭會持續下去。

第二,在合作方面,美國政府在《國家安全中期指導方針》中認為美國能夠在氣候變化、全球公共健康安全、軍備控制、核擴散控制、全球經濟管理等方面和中國合作,共同努力減少這些方面的風險。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說會在抗擊疫情、經濟復蘇、氣候變化等問題上和美國合作。顯然,在合作的問題上還是有很多可能性的,但是具體如何還要觀察。

第三,但是在緩解對抗方面,似乎不能太過樂觀。在上述的新疆、西藏、香港、臺灣問題上,美國對中國的批評會繼續下去。但是在具體措施上,美國已經做到的是降低駐華大使館大使的級別、關閉中國駐美的休斯頓領館、取消給予香港貿易上的特殊地位、不從新疆進口疑似建立在強迫勞動上面的一些產品如棉花和番茄、允許臺灣購買以前不能購買的一些武器、對香港移民網開一面、對涉及新疆與香港問題決策的官員進行制裁比如限制入境、限制個人商業往來、派軍艦到南海巡航等等。

但是情況並不見好轉,甚至在繼續惡化。於是美國在糾結能否聯合其他國家一起抵制2022年在中國舉行的冬季奧運會,並且在聯合國的各個相關組織中力圖加強臺灣的代表性,比如在世界衛生組織中的觀察員席位問題。

但是這些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衝擊問題,因為現在球在中國一方。現在看來中國在和美國的對抗方面寸步不讓。王毅在全國人大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美國長期以來“動輒打著所謂民主、人權旗號肆意干涉別國內政,在世界上製造了諸多麻煩,甚至成為動盪戰亂的根源”。美國等西方國家還“唯恐南海不亂,打著‘自由航行’的旗號,頻頻來南海興風作浪,在各種場合不時就南海問題挑撥離間。他們這樣做,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破壞南海和平,擾亂地區穩定”。楊潔篪在3月份的阿拉斯加兩國談判時說“中國人不吃這一套”。在中國政府看來,美國是世界的頭號敵人,自然也是中國的頭號敵人。

但是,中國應該如何改進自己的應對措施以減少對美國的衝擊呢?首先是應對的原則問題。其實外交應該為內政服務,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都要從社會主義價值觀出發,都是為了讓中國人民的生活過得更好,在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問題上都能蒸蒸日上,使人們心情更加舒暢。這就需要平心靜氣地處理美國問題,不要把美國當作自己的敵人,而是當作一個必須合作的夥伴。與此同時,要平等地與美國競爭,同時也不回避民主、自由、人權等問題,這些本來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題中應有之義。這一套是應該吃的。

具體說來,中國和美國的競爭主要應該是軟實力的競爭。在軍事實力上面的競爭對中國人民的福祉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意義。最近一個中美俄印四國對大學生能力的調查發現,中國的電腦科學和電子工程專業的學生經過大學的學習之後,批判性思維能力與數學和物理的學術技能均出現下降趨勢。如果想提高中國在軟實力上的競爭力,就需要提高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正如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國際學院教授賈慶國在政協提案中所說,國家需要放寬大學教授在國際交流上面的諸多限制。即使是現存的孔子學院,也需要更多的自主和學術自由。當然中美也應該重啟富布萊特學生和學者計畫。在科學技術和文化上的軟實力的競爭會大大改善中美關係。這也是一個相互競爭、相互依存的關係。

第二,在合作方面,除了上述中美政府都同意的合作領域之外,中國在防疫抗疫上可以更加透明,比如調查病毒的來源問題。這對今後防止新的病毒的侵襲來說至關重要,對所有人都有好處。和美國在各方面的合作都會大大地改善和美國的關係。

第三,在上述那些對抗性的矛盾方面,中國政府首先需要看到美國的反應主要不是吃飽了飯沒事幹的問題,而是涉及到自身的生存危機的問題。如果沒有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觀的堅持,也就沒有了美國。對拜登政府來說,外交問題是為內政問題服務的。美國並沒有把中國當作敵人,也不是要想方設法阻礙中國的正常發展。問題是中國的發展模式在衝擊美國的生存方式,是美國需要應對的問題。

有鑑於此,外交部不應該也不需要總是以咄咄逼人的姿態出現在媒體面前。外交部不是作戰部,應該儘量息事寧人,而不是恨不得把事情搞得更大一些。與此同時,美中需要一個危機管理機制,以免在台海、南海、東海、朝鮮半島等地發生擦槍走火的危險。雙方都要“居安思危”,不要讓兩國關係變得更壞以致引發戰爭。

其次,中國政府需要認識到,改進新疆、西藏的民族自治、提升香港的政治民主、緩和兩岸關係並研究一個雙方都有可能接受的和平統一方案,是對中國內政有好處的事情,是長治久安的最根本的辦法,是符合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觀的,也是中國政府想做的事情。在對外宣傳上,中國政府完全可以說有些地方我們做得不夠,正在繼續努力改進。沒有必要一概否定那裡有任何問題。

那麼中美關係對港澳有哪些影響,港澳在中美關係中可以扮演一些什麼角色呢?

從中美關係現在的走向來看,對香港的影響較大。主要的問題是香港會失去國際大都會、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的特別關稅地位被取消,也不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體。這就會導致人才的流失。香港作為中國和外國之間的一個橋樑,一個緩衝地帶,一個仲介,一個可以“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基地,也會失去一些作用。《紐約時報》將三分之一的員工搬到韓國,是一個例子。日本最大金融集團之一SBI也計畫撤離香港。一些外籍教授也在考慮離開香港。一些專業人士在考慮移民到海外。香港很快可以變成一個像上海、深圳那樣的城市。這裡的利弊得失是應該慎重考慮的。

中美關係現在的走向對澳門不會有很大的影響。澳門的主要產業是博彩業,幾家美資公司儘管在疫情期間也像其他公司一樣受到很大的影響,但是疫情終將過去,只要大陸繼續對澳門開放,博彩業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恢復以前的贏利狀態。無論中美關係發生什麼變化,美資公司都不會輕易撤出澳門。

但是如果想繼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那麼港澳就需要在政治上進一步推進民主。比如在香港實行2014年中央給香港的特首選舉辦法,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委員會選出兩到三個候選人,然後普選產生特首。澳門也可以嘗試這樣的辦法。這對中美關係的改善會有很大影響,會減少別人感到的衝擊。

在公民社會方面,港澳也都要給宗教以及其他非贏利組織足夠的活動空間,讓人們感到港澳仍然可以作為外國和中國之間的一個橋樑,可以“長期打算,充分利用”。

總之,中美關係儘管現在遇到很多困難,美國把中國看作是“挑戰”,是衝擊;中國把美國看作是“威脅”。但是兩國最終還應該是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競爭的關係。

中美關係不是零和遊戲。美國不是中國的敵人,中國也不是美國的敵人。為了中美各自的利益,兩國應該在競爭與合作的基礎上減少對抗。至少不要把對方看作是“威脅”、“敵人”,而只應該看作是“挑戰”,以減少敵意。“挑戰”是中性的,“威脅”是貶義的,於事無補,雙方都不應該用這個詞來描述兩國關係。“戰狼”外交可以休矣。不要有意無意地跌入“修昔底德陷阱”,使得兩國最終爆發戰爭一決雌雄。這正是像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等一些中國學者所非常擔心的問題,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擔心的問題。

但是減少對抗的主動權在中國方面,美國只是在應對中國的衝擊,而且回應的手段有限—至少現在看來是這樣,未來則不得而知。在新疆、西藏、香港、臺灣等問題上,主動權和主導權都在中國手上,在政策方面中國有很多可以改善的空間,比如新疆等地少數民族的自治以及不被歧視的問題、港澳的民主發展問題等等。軍機繞台就是只會起反作用的事情。戰狼外交、“一帶一路”、孔子學院、大外宣等等也都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這種改善,原則上是為了提高本國人民的政治與經濟生活的水平,本來就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題中應有之義,而且會直接減少兩國之間在意識形態上的差距,達到改善中美關係、促進和平發展、遏制戰爭發生的目的。這才能達到雙贏而不是雙輸的境地。(作者为澳門大學社會學系榮休教授)

来源时间:2021/5/24   发布时间:2021/5/6

旧文章ID:25068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