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印象简报:中国学生被关“小黑屋”是否被夸大

2024年第6期

编者按:中美印象网站2014年上线,今年是它10岁的生日。网站一个深受读者欢迎的栏目是《中美印象简报》。我们今年初恢复了这个栏目,目前是在线双周刊。《中美印象简报》除了会在网上发布,还会通过电子信箱寄送给读者。读者可以到网站首页右下角输入自己的信箱。《中美印象简报》向读者推送《中美印象》网站本周“原创文章”,介绍双边关系的“新闻热点”,并发表本站的“短评”。

短评:

上周有两则新闻引起本站的关注:一是美国情报总监在国会作证时说中俄军事关系日益紧密,并对台湾的安全构成威胁,美国不能视而不见;二是中国学生入境美国被关“小黑屋”是否被夸大。

  • 综合彭博社和Business Insider的报道,美国情报系统总监艾薇儿·海恩斯(Avril Haines)5月3日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作证时表示,俄罗斯和中国正在军事问题上更加密切地合作,包括可能入侵台湾,这促使美国政府制定新的计划,以应对中俄两国协同作战的潜在可能性。

“我们第一次看到中国和俄罗斯在台海联合演习,并认识到中国肯定希望俄罗斯与他们合作,我们认为他们没有理由不这样做,”海恩斯在国会作证时表示。

海恩斯补充说,情报评估表明,俄罗斯和中国“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无上限’伙伴关系在不断扩大,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她称中俄在台海举行联合军演将迫使美国调整自己的军事计划。

海恩斯警告说,如果与俄罗斯或中国其中一个国家发生冲突,美军可能会发现自己要与两个对手打交道,因为他们是“合作”伙伴关系。与几年前相比,美国现在与这些对手交战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这将促使美国重新审视其军事规划。

前中央情报局东亚及太平洋事务助理副局长、乔治城大学教授韦德宁(Dennis Wilder)在X上发帖称,“这是 @ODNIgov 在没有提供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公开做出的一个非常大的断言。我希望他们有情报支持这一判断。还有,他们在谈论什么样的共同策划入侵台湾?”

  • 本周,另外一则有趣的新闻是中美两国外交官就中国学生入境美国被“关小黑屋”问题上的交锋。

5月8日,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在X上发帖:“你知道吗?有99.9%的持签证的中国学生们进入美国时都没有碰到任何问题。在2023年,美国签发了10万5千份签证给中国学生、学者、以及他们的家属。目前总共有超过29万2千名中国学生在美国各地的大专院校深造。”

此前一段时间,多家中国媒体报道了中国学生和学者在美国机场被二次安检、“关小黑屋”的问题。这其中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谢韬在带领学生来观摩爱荷华州初选时在芝加哥机场被询问多个小时的事件。

中国驻美大使馆在4月28日发表了一篇博客文章,称“使馆坚决维护旅美同胞正当合法权益”。在文章中,中国驻美大使谢锋说,“3年来,近300名中国公民遭到美方无端滋扰遣返,其中持有合法有效材料的留学生超过70人,就连应美方邀请来美友好访问的中国公务人员也被无端滋扰盘查。针对美方选择性、歧视性、政治性执法,我们感同身受、据理力争,向美国国务院、白宫国安会、国土安全部及海关与边境保护局等多个部门提出严正交涉,“发生一起、交涉一起”,促美尽快移除阻碍人文交流的‘绊脚石’。”            

中国学生学者被“关小黑屋”的事件到底有多严重?是小题大做吗?乔治城的韦德宁教授在X上转发了伯恩斯的推文,并写道:伯恩斯大使的信息很重要。“我的中国学生没有一个告诉我他们被要求‘二次筛选’。坦率地说,我自己在入境中国时被曾‘关小黑屋’。 CPB(美国海关) 很有礼貌,没有对抗性。这个问题被夸大了。”      

《中美印象》采访了APA Justice的联合创始人胡善庆(Jeremy Wu)博士。他说,“令人鼓舞的是,美国欢迎中国学生来这里学习。但是,部分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的二次筛查以及中国学生在边境面临的相关问题可能会无意中破坏这一努力。”

胡善庆博士指出,“数字可能会产生误导,具体取决于如何看待它们。” 他进一步解释道,“大约有二十多位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在‘中国倡议’下受到起诉。有人可能会说,这只是美国所有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一小部分。按这个标准,这个比例确实很小。”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数据,2019 年,美国有 2400 万名全职科学家和工程师。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事件造成的)影响可能非常大。在统计学中,这涉及到如何确定一个框架来研究某个问题。如果你只看受影响人口,那么亚裔,特别是华裔很可能就是受影响的群体。”因此,“即使‘中国倡议’没有区别对待,这个项目也导致了歧视和寒蝉效应,” 同时身为统计学家的胡善庆博士说。

他进一步指出,“如果要更公平地提问的话,在接受 CBP 二次筛选的学生和学者中,亚裔或华人的比例是多少?与其他群体的学生和学者相比,他们拒绝入境的比例又是多少?这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中美印象》本周推送文章

斯韧: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面面观。从2022年3月4日抵达北京,伯恩斯已经在驻华大使的位置上干了25个多月。虽然大使不是任何双边关系的决策人,但是在这个职位上的人的品质、个性和三观对双边关系的走向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决策人的信息均有他或她提供。本文选出本站在过去10年发布的与伯恩斯相关的文章,为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位美国驻华大使提供便利。

阅读全文,请[点击]。

张涓:皮尤新民调显示八成美国人对华有成见但也有亮点。调查的几个主要看点是:压倒性的美国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年长的美国人比年轻人更有可能对中国持负面看法;对美国经济持负面看法的人更有可能对中国持负面看法。

阅读全文,请[点击]

张涓:新任国会中国委员会主席要对这些领域出手。本周,众议院美中竞争特别委员会(The House select committee on U.S.-China competition)迎来了新任主席。在新一届领导层的领导下,该委员会正着手将目光转向一系列科技、国防、经济和外交政策问题。

阅读全文,请[点击]

本周新闻热点

  • 纽约时报:习近平五年来首次访问欧洲,寻找战略机遇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五年来首次访欧,他似乎有意抓住机会去松动欧洲大陆与美国的密切关系,构建一个不由美国主导的世界。

对欧洲来说,习近平的访问将考验欧洲在中美之间寻找微妙平衡的战略,而毫无疑问的是,美国将把此次访问视为习近平分裂西方盟友的明显努力。

法国总统马克龙经常提戴高乐主义观点,那就是欧洲“决不能成为美国的附庸”,他上个月在索邦大学发表讲话时就曾这样说。这名法国领导人坚称,欧盟的生存取决于“战略自主”以及发展出成为“欧洲力量”的军事适应能力。虽然马克龙拒绝在中美国之间保持“等距离”的观念(法国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盟友之一),但他想保留选择余地。

两人的关系似乎在本质上基于一个共同观念,那就是战后秩序已濒临崩溃,需要用一个顾及力量转移的新框架来取代。习近平几乎毫无疑问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严厉、最专制的领导人,中国已加强了对台湾的军事威胁,但这些并没有影响这两位领导人之间的关系。

但欧洲的统一战线总是难以实现。

对俄罗斯的愤怒在与俄罗斯接壤的欧洲国家最为强烈,比如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它们最热衷于与美国结盟,马克龙想通过建立一个主权欧洲来抵消这种结盟。这些国家也对中国最为警惕,它一直都没有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战争。

与上个月曾访华的肖尔茨一样,马克龙认为在结束乌克兰战争上中国的影响力至关重要。在法国人的分析中,只有中国政府能对俄罗斯总统普京施加真正的压力,普京将在习近平访欧期间宣誓就职,开始第五个总统任期。

从更深层次来看,马克龙似乎肯定会试图利用习近平的访问来推进欧洲在未来几十年的世界事务中保持相关性的议程。他对可能在今年11月再次把前总统特朗普选为总统的美国持谨慎态度,因为那将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已表示,“只要中欧携手,阵营对抗就不会出现,世界分裂就不会发生,‘新冷战’就打不起来。”

  • 纽约时报:外交政策大转向,小马科斯带领菲律宾“弃中亲美”

5月2日,《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外交政策大转向,小马科斯带领菲律宾“弃中亲美”。文章称,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访问白宫的时候,拜登“把他当作顶级盟友来款待,还说华盛顿没有比他更好的合作伙伴了。”

上任不到一年的马科斯已经成为采取最具变革性外交政策的菲律宾总统之一,在日趋激烈的中美对抗中,菲律宾从小心翼翼的外交变为强有力地转向华盛顿。上个月,菲律宾进行了两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联合军事演习。

调查显示,大多数菲律宾人认为中国是一个紧迫的威胁,并希望马科斯政府与美国更密切地合作,以抵制北京的领土压力并提高菲律宾的安全力量。根据Pulse Asia民意调查公司3月进行的一项调查,马科斯的支持率为78%。

文章还写道,分析人士说,推动马科斯扩大影响力的另一个因素是他的个人愿望,他希望恢复家族名誉,几十年来,他的家族一直被视为过度和贪婪的代名词。

有人担心,马科斯可能会步其父专制统治的后尘,他的父亲在倒台前仍得到历任美国总统的支持。对他的批评者来说,他企图粉饰历史,其唯一目的是为家族洗刷恶名。他被指发动虚假宣传活动来赢得选举;人权活动人士说,他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解决他父亲和他的前任罗德里戈·杜特地犯下的侵权行为。

“不光是关注菲律宾政治的人对这些历史感到不知所措,菲律宾人自己也是如此,”南加州大学的菲律宾作家、历史学家阿德里安·德莱昂说。“就在不到50年前,本届政府现任总统的父亲遭到包括拜登本人在内的许多美国政府要人的公开谴责。而现在,拜登向他儿子示好。”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