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开普兰:东方的定时炸弹
作者:开普兰 来源:中美印象
美国最大的劲敌与最亲密的亚洲盟友之间的冲突可能很快将推翻"富裕国家不会开战"的论断。
–罗伯特·D·开普兰评马利德(Richard McGregor)新书《亚洲的末日》(Asia’s Reckoning)
二战后几十年来,美国海军给亚洲带来了财富却不见得维持了稳定。只能说美国海军为亚洲各国带来了安全保障,让它们能够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而不必因相互忌惮而发展军事,这促成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的亚洲经济奇迹。在亚洲各国看来,这种成功归功于自己强调秩序和等级的儒家思想传统,即"亚洲价值观"。但在马利德看来,"亚洲地区战后和平共处的局面得益于美国军队提供的安全保障,远非其自身政治文化传统使然"。
如今,这种安全形势正在改变。中国海军的崛起和由此引发的亚洲军备竞赛已经让地区安定危如累卵。马利德在《亚洲的末日》中写道,在东海(中日就钓鱼岛存在主权争议)及其它争议地区,"任何缺乏克制的一枪一弹"都可能导致金融市场崩塌,波及"全球各地的贸易线路、制造中心和零售网络"。
马利德曾任《金融时报》驻中国与华盛顿代表处主任,他在该书中对中国、日本和美国过去五十年间的恩怨纠葛进行了犀利而富有洞见的分析。此外,他还论述了这三大世界经济体如何被困在包括军事抗衡可能在内的不稳定局势内。
通过研读档案资料,马利德写出了一部叙事高超的亚洲高层外交史,但该书的感染力乃在于其传统的新闻写作手法,即强调共情和解释,而非简单的陈述和罗列。《亚洲的末日》类似于老一辈驻外记者结束多年任期后,为回顾外派经历而写的概览式"任职总结"。该书就对周恩来、基辛格、田中角荣和江泽民等政治家进行了深刻而细腻的描述。
例如,基辛格任内,虽然当时的中国是美国的敌人,而日本是美国的盟友,但是,但他却酷爱与中国领导人探讨各类哲学话题,害怕与日本官员商讨纺织品配额问题,因为日本权力分散的民主体制下,鲜有宏大的深谋远虑。江泽民主政时,他给外宾的主要印象是他夹杂着英语、日语、俄语和罗马尼亚语的谈话,十分有趣。而田中角荣可谓是日本的"林登·约翰逊",他非常粗鲁,无蓟,,但很有感召力,用马利德的话说就是"深谙用金钱和整治操纵人心的门道"。
《亚洲的末日》一书的重点其实是中日美三边关系:美国"荷枪实弹威胁中国",而中国对日本是生死存亡的威胁,而日本说起来又是美国最重要的盟友。作者在书中写道,"中国是通向亚洲的钥匙",而"日本是通向中国的钥匙","美国则是通向日本的钥匙"。在这个链条中,任何一个点爆发冲突,二战后建立起的世界体系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将崩塌。
马利德认为,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深厚的文化渊源,但两国人们在心理上却十分疏远;但是日本与台湾(中国大陆的对手)相交甚好,这种关系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他强调,千万不能小看亚洲民族间的敌对情绪。习近平在与奥巴马的一次会面中痛斥日本,措辞之强烈让奥巴马不得不提醒习主席日本和美国的盟友关系;曾参与巴尔干半岛和东亚问题和谈的美国国务院前助理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希尔在一次参加完日本与韩国针锋相对的会谈后感慨道:"我情缘奉陪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人!"
在中国的专制体制和日本看似民主却暗含专制色彩的体制下,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没能平息中国因日本二战期间的对华暴行而怀有的民族仇恨。中国国内从普通民众到高层领导都认为日本应为自己的侵略行径永久悔过。而日本政府尽管声称悔改,却从未停止参拜靖国神社,要知道这里除了纪念250万死于战争的日本人,还供奉了十四位二战甲级战犯,就是他们在侵华期间惨绝人寰地屠杀了大量中国平民。
而且日本政府还企图淡化二战中的"慰安妇"问题(即在被占领地区强制妇女为性奴的行为)。不过中国政府在此问题上采取的却是极端偏执的:为了安抚国内民族主义的崛起,中国政府强烈谴责日本的道歉声明没有诚意,在外交上抨击日本;而另一方面却不能还原国共抗战的真实历史。
东亚的地缘政治地位在不断上升,西方世界对此感到惴惴不安,但东亚国家间的民族争端与难以释怀的历史恩怨正在慢慢瓦解其民主机制和欣欣向荣的中产阶级。马利德提醒我们,上世纪八十年代时,"日本蓬勃发展的经济实力"给美国带来的威胁是大于中国的。美国当时与日本的经济战经验可以算得上是如今与中国开打贸易战的"演练"。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达到顶峰,而苏联尚未解体,但是美国国内认为日本的经济威胁大于苏联军事威胁的人高达三分之二。随后,日本衰退,中国崛起。但是整体情况并没有改变,美国面对来自亚洲的竞争一直心怀忧虑,这种忧虑部分来自亚洲基于秩序和等级而非大众民主的价值体系。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提出的"重返亚洲"战略算不上什么外交创举,如果不是萨达姆入侵科威特、911恐怖袭击及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等世界范围局部冲突接二连三地发生,该政策在几十年前柏林墙倒塌后就应该实施。简而言之,美国早就希望重返亚太,只不过中东乱局让它迟迟无暇顾及。
特朗普政府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做法削弱了美国在亚太的威望。这一举动可谓美国自越战以来后果最严重的一次作茧自缚。要知道亚洲人民都是极端现实的生意人,领着他们迈向自由贸易的乐土又将他们弃之不顾,这等于向亚洲人民宣告:美国不靠谱,难当维持和平的靠山。
马利德推测,中国之所以没有在东海或其它地方与日本开战,主要是没有胜算的把握,因为由此可能导致其合法性的削弱。很明显,民主与繁荣并不足以平息东亚的紧张局势,这也是提出"以海军为主的美国部队是维持亚洲和平最重要的力量"这一结论的原因。但从近期发生的海上事故看来,美国海军已经疲于应对。
本文作者罗伯特·卡普兰为美国新美国安全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和欧亚集团高级顾问,曾著《亚洲大熔炉》一书。
原文标题为The Eastern Time Bomb,刊登于《华尔街日报》网站。
翻译:常婉宜
来源时间:2017/9/11 发布时间:2017/9/11
旧文章ID:14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