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城市如何打造没有围墙的“邻里社区”
作者:吴小凡 来源:澎湃新闻私家历史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从美国最古老的城市圣•奥古斯汀到西海岸城市西雅图,美国的主要定居模式始终是传统的“邻里社区”模式。二战后,迅猛蔓延的郊区住宅功能单一、规模巨大,却忽视了人的居住感受。20世纪70年代起,以汽车为主导的美国城市发展模式,开始受到质疑和批判,提倡复兴美国传统“邻里街区”的声音出现,佛罗里达州的海滨社区是传统“邻里街区”在美国复兴后的首次大胆尝试。虽然,这个项目在开发之初曾广受质疑,但它向人们展示了20世纪初美国传统市镇的模样,促使美国人重新认识到城市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二战后千篇一律的美国郊区
从理念到实践
海滨社区的设计师杜安伊夫妇通过这次实践,首次正式提出“传统邻里开发”这一概念。
1946年,开发商罗伯特·戴维斯的祖父买下了佛罗里达西北部海岸边一块0.3平方公里的土地。多重原因致使这块土地一直未能开发,也因此免于二战后盛行的郊区开发模式的破坏。1979年,继承了土地的戴维斯想在此建造一个全新的社区,再现传统南部小城的风貌。为此,他开始寻找设计理念与自己心愿相契合的设计师,一对来自迈阿密的建筑师夫妇进入他的视野。
1980年,迈阿密著名建筑事务Arquitectonica(ARQ)的合伙人杜安伊夫妇,已经因迈阿密海岸的一些设计而小有名气。在设计理念方面杜安伊夫妇与罗伯特·戴维斯不谋而合,他们都重视传统社区中的邻里氛围,希望通过设计在新社区中实现重现传统邻里的愿望。历史上的社区形成,源于人类生存需要,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脱离群体的个体很难维持生存。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已不再从物质的角度需要社区,但心理上依然无法摆脱对社区的依赖,因为社区概念的内涵还包括一种认同感。在杜安伊夫妇和戴维斯看来:二战后在全美大行其道的郊区设计致使公共空间不断萎缩、公共生活衰落,邻里空间不再。
1981年,杜安伊夫妇接受罗伯特·戴维斯的邀请,负责海滨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
这块0.3平方公里的土地,正是杜安伊夫妇理想中城市街区的规模,刚好可以容纳20世纪初美国传统市镇的居民人数。因此,杜安伊夫妇参照美国传统市镇的规模,规划海滨镇容纳人口数为2,000人。佛罗里达州不限制海边私人建筑,因此海滨分为公共和私人两个区域。两位设计师首先规划公共空间,他们用公共空间再现了19世纪到20世纪早期美国南部传统城镇的景象:
网格状的道路覆盖整个小镇;以镇中心为轴线,两侧布置着纪念式建筑,营造出公共空间的场所感;街道宽度较窄,重点在营造适宜的步行氛围,汽车从旁边慢速驶过,通过窄巷进入住宅后部的车库。在海滨社区的各部分中,社区中心是整个规划设计最重要的部分,杜安伊夫妇将工作和购物场所设置在这一位置。中心留有绿地,用来举办演出和社区活动。社区中心通向四周邻里的街道彼此连通,邻里与中心的距离被控制在400米以内,从邻里步行至社区中心只需五分钟时间。大多数街道宽5.5米,街区长度不超过180米,以确保建筑物距离主街道的距离在合理范围内,给行人提供更多步行穿过小镇的机会。
为了营造更好的步行环境,对毗邻街道建筑的高度也有规定:街道两旁的建筑高度保持在2-5层。低于两层的街道建筑,是蔓延式郊区的特点。道路两旁建筑密度过低,降低了道路上人的密度,更适合汽车通行、不利于保障行人的安全。2-5层的建筑,既增加了街道的人口密度和多样性,也起到了限制车速的作用。杜安伊夫妇的设计让居民感觉到,在海滨社区里,步行甚至比开车更方便。
建成后的海滨社区,步行甚至比开车更方便。
在第一阶段完成了公共空间的规划后,第二个阶段是以填充的方式设计住宅等私人建筑。为保持社区公、私两个区域,整体风格统一协调,杜安伊夫妇在建筑细部、设计工作的具体细节上颇费心思。在海滨镇的规划中,对于街道宽度、建筑间距、建筑与街道关系、建筑材料、街道照明绿化以及建筑形式和风格等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海滨社区保持了整体风格的统一,但其内部建筑却并非千篇一律。杜安伊夫妇还有意识地在海滨社区中兼顾多样性。受生态学和城市多样性思想的影响,他们认为想要保证社区多样性,一定量的集体经验是重要保障。
在海滨,个人住房与其他功能的建筑被要求在外形上区别开来。不仅如此,为保障建筑设计的多样性、博采众家之长,杜安伊夫妇邀请多位不同风格的建筑师负责单个建筑的设计工作。建成后的海滨社区,也成了诸多建筑师杰出作品的展示地:莱昂·克里尔(Léon Krier)、罗伯特·斯坦恩(Robert A. M. Stern)、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等,都参与了海滨镇的建筑设计工作。不仅有大家作品,开发商戴维斯及其夫人也参与了海滨社区的建筑,海滨镇邮局及社区入口处的海滨凉亭,都是由戴维斯参与设计的。
社区规划的共同参与
在设计过程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创新环节,即长达两周的现场研讨会。参与这个过程的有设计师、地产商、居民、当地政府官员及其他各部门的顾问。研讨会是集中的设计工作室,在4至8天时间里,制定总体规划和后续的条例。杜安伊夫妇将专家研讨会的形式带入了规划设计工作,一场规划传统邻里社区的专家研讨会涉及多领域间的互动。当规划设计过程中面临抉择时,最终的方案是多方共同商讨的结果。杜安伊夫妇相信,以市民参与为基础的设计和规划,可以使建筑变得更有艺术气息,社区也会变得更宜居。专家研讨会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会前筹备:这一阶段主要是收集相关信息,同时也向参与讨论的非专业领域的市民宣传、普及相关背景知识。通常,这个阶段的时间从两周到六个月不等;
2、研讨会:研讨一般持续数日,这个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公众参与;
3、研讨会后:会议结束后便是实施阶段,这一阶段包括进一步的可行性测试,关注公众反应,在实施的过程中仍需不断完善原有计划。
海滨社区的专家研讨会历时一周,进行现场工作的成员每天保持在5到20人之间。他们组成了以杜安伊夫妇为核心的工作小组,在场参与讨论的还有当地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历史学家、工程师、生态学家、金融分析师、市场营销顾问。专家研讨会先走访邻近城镇,为参考、借鉴其他城镇的规划做了准备。第二步是与当地官员和宣传小组会面,商量大到总体规划方案小至建筑细部的设计、某个景观的设计等问题。研讨会结束时,专家小组向众人汇报了讨论成果。整个研讨会流程体现了杜安伊夫妇对各方意见的重视,规划设计过程不能只是设计师施展个人才华。海滨社区建成后,专家研讨会的形式被后来的传统邻里开发项目一直沿用,成为建筑师们工作形式上的一个特色。
“邻里街区”的困难与挑战
在规划设计海滨社区的过程中,杜安伊夫妇深感工作中最大的障碍不是经济因素、建筑理念,而是当时全美普遍实行的传统功能分区规划制度。杜安伊夫妇的想法与彼时的主流规划理念正相反,他们想要将分割开的功能区重新联系起来,以实现各功能区间的联系、整合、统一。
杜安伊夫妇在实践中意识到,在当时美国大多数郊区想要建造一个传统的市镇、街区、联排住房,往往是不符合当地规划法的。为改变功能分区规划制度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局面,“邻里街区”理念在不断挑战城市规划法规。在此过程中,新的区域规划法则和新城市主义设计条例相继诞生。
开放式邻里社区
最早的新城市主义设计条例,是杜安伊夫妇制定的监管条例(Regulatory codes),其初衷是保障海滨社区顺利建成。监管条例由五个文件组成:1、控制详细规划;2、城市规划;3、建筑法规;4、街道类型;5、景观治理。这五个文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对公共空间给予足够的重视,详细规定建筑的形式和细部。
在监管条例之前,大多数区域规划法则出自法律人士之手,以杜安伊夫妇为代表的建筑师们还始终坚持城市规划的条例应由相关专业人士起草撰写,这些新编的条例灵活、简洁,与之前繁冗晦涩的区划法形成鲜明对比。目前,承认新城市主义规划条例合法性的州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海滨作为第一个实践“传统邻里街区”理念的项目,其建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建造海滨社区时,资金并不充足。为避免现金投资过大,在设计之初就将街道保持在最小宽度范围内,也没有做道路铺装。为筹集资金,罗伯特·戴维斯提出先销售地块的办法,海滨社区的销售势头很好。道路铺装和整套污水处理设备的安装工作,在地块销售回笼部分资金后陆续展开。
1982年,海滨社区建成,实际拥有350套房屋,其中包括300套提供配套设施的公寓、宾馆,以及一个城镇大厅、露天市场和一个小型新古典主义的邮局等服务设施。
精心打造的崭新社区一经问世就受到美国人的青睐,价格一路攀升,入住海滨社区某种程度上成了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高房价一方面显示了新城市主义社区在市场上的成功,但另一方面,普通甚至一般中产阶级家庭很难入住。虽然海滨社区的初衷是融合多个阶层混合居住,并努力避免成为社会精英阶层的聚居区,但最终还是没有逃出这个命运。在批评者看来,所谓的新街区只不过是给富有阶层的郊区蔓延戴上了一个笑脸面具。不只是海滨社区,大部分新式的“邻里街区”建成后,远高于普通郊区住宅的房价阻挡了普通收入家庭的入住。
海滨作为当代“邻里街区”的开山之作,频繁出现在媒体宣传中。1990年,《时代》杂志将其评为整个20世纪80年代最好的设计。然而,有关海滨社区的评价从未统一过,美国的建筑师们用了近十年的时间,直到1990年代中期,才开始接受“新传统开发”理念。直至今日,美国社会对这种街区模式也仍旧存在质疑的声音。
海滨社区受青睐,房价一路攀升。
主要参考文献:
1、Bill Lennertz, “The charrette as an agent for change,” New Urbanism: Comprehensive Report & Best Practices Guide, 3rd Edition, Ithaca: New Urban Publications, 2003.
2、Jill Grant, Planning the Good Community—New Urbannism in 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2006.
3、Ann Sloan Devlin, What Americans Build and Why—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4、Mohney, D. and K. Easterling, Seaside: Making a town in America,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1991.
5、Peter Katz, The New Urbanism: Toward an Architecture of Community, New York: McGraw-Hill, 1993.
来源时间:2016/2/24 发布时间:2016/2/24
旧文章ID:9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