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艺:民众党走向式微之路

2024年12月26日,台北地检署宣布对民众党主席柯文哲涉收贿等罪侦察结束并起诉,共被求刑28年6个月。随后,台北地方法院于12月27日凌晨裁定柯文哲以3000万交保可以暂时获释。这一事件立即成为轰动国际的焦点新闻,引起广泛关注。在台湾政治生态中,民众党曾被许多选民寄予厚望,认为其能超越蓝绿对立,为台湾政治带来一股清新的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众党不仅未能实现其改革承诺,反而陷入了贪权谋利、背信弃义的舆论漩涡中。与此同时,2024年2月立法院新会期以来,民众党8席立委与国民党联手,多次阻挠赖清德政府的人事提名与财政预算。尤其是强行修改“立法院职权行使法”,引发社会大规模抗议,更令台湾民众深感失望。民众党与民意相违背的各种政治操作,让许多选民彻底对其失去信心。这些行为清晰表明,民众党的沉沦并非偶然,而是其政治策略与价值观的必然结果。本文从民众党在立法院的表现、与民进党的关系转变、内部问题与民意流失等方面,分析其为何将走向衰亡,并预测其未来的命运。

一、民众党在立法院成为国民党的附庸

自2024年立法院新会期以来,民众党展现出与国民党无原则地紧密合作的倾向。作为一个曾宣称“超越蓝绿”的政党,民众党这样的表现不仅与其初衷背道而驰,也让选民质疑其政治操守。

  1. 民众党助韩国瑜夺得国会“龙头”宝座

2024年2月1日,在立法院院长互选第二轮投票时,民众党为了政党私利,罔顾广大民众的呼声,集体离场放弃投票,以这种方式帮助韩国瑜以相对多数票夺得立法院长宝座。当天,在议场内,就有记者喊出“恭喜草包院长”;在议场外,许多民众举着各种标语以示抗议韩国瑜夺得立法院院长;在网路上,“如何罢免立法院长”成为Google热搜的第一名,各种搜索引擎以“罢免韩国瑜”和“罢免立法院长”为关键字的浏览量在数天内达到几百万人次;恭喜“草包院长”的标题也出现在一些重要网站,全球各大社交平台留言显示,网民对韩国瑜的反感度达到90%以上。民众党这种“把政党利益摆中间,把民众利益放一边”的行为,引起大量网民对民众党主席柯文哲提出铺天盖地的批评和嘲讽,甚至在柯文哲个人社交平台纷纷留言表示余生不会再投柯文哲和民众党的票。

  1. 强行阻挠赖清德政府的人事提名

赖清德政府在2024年提出的大法官人选名单,均是经过严格筛选、具备专业背景的候选人。然而,这些提名却遭到民众党与国民党的联合封杀,导致赖清德政府无法顺利推动大法官补选。民众党的政治动机是试图通过阻挠提名制造政府施政困难,以削弱民进党执政的效率与合法性。然而,这一行为不仅导致司法体系的重要空缺无法填补,也让民众党背离其“效率与专业”的承诺,显得极具破坏性。

  1. 与国民党合谋强行修改通过“立法院职权行使法”

2024年5月28日,民众党与国民党联合推动修订的“立法院职权行使法”强行通过“三读”,将立法院的权力扩张到超越行政与司法的范畴。该法案赋予立法院更大权力干涉行政部门的事务,显然超越了“三权分立”的宪政原则。该修法直接导致立法院外10万人走上街头抗议(青鸟行动),抗议人群矛头直指民众党立委黄国昌,指责其为“政治变色龙“。2024年10月25日,宪法法庭最终宣告此法违宪,令民众党颜面扫地。然而,民众党并未检讨,继续推动修订类似法案,表现出漠视民主原则的态度。

  1. 与国民党联手强行修改通过其他争议性的法律

除了“立法院职权行使法”,民众党还推动修改了《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宪法诉讼法》和《财政划分法》等重要法律。一是修改《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修法后的罢免门槛过高,导致了一些在立法院胡作非为的立法委员和地方县市长可能无法被罢免。此法被修改并通过意味着台湾人民的罢免权从此被没收。二是修改《宪法诉讼法》。该法的修订被批评欲为国民党和民众党联手通过恶法保驾护航,通过提高宪法诉讼的门槛,使得国众两党推出的违宪法案无法在宪法法庭被宣告违宪失效,此举进一步导致立法权独大的局面,甚至凌驾于司法权和行政权之上,加剧了台湾社会的撕裂。三是修改《财政划分法》。民众党与国民党联手在立法院修正通过的《财政收支划分法》,导致台湾政府每年将减少数千亿收入,严重排挤国防和其他民生预算。民众党的种种行为表明,其所谓“以民为本”的口号早已被政治算计和政党私利所取代,成为阻碍台湾民主与法治发展的绊脚石。

二、民众党有“背信弃义”的政治文化

民众党创立初期,得益于民进党的礼让与支持。然而,柯文哲与民众党不仅未回报这份善意,反而在多个关键节点背弃民进党,与国民党联手攻击赖清德政府。这种“背信弃义”的政治文化,不仅暴露了民众党短视和投机的本质,也让台湾选民感到失望与愤怒。以下是民众党成员多次“背叛”民进党的案例:

  1. 民进党曾礼让柯文哲参选台北市长

2014年台北市长选举,民进党决定不提名本党候选人,全力支持无党籍的柯文哲参选。通过团结泛绿力量,力图打破国民党长期垄断的台北市。2014年柯文哲能以57.16%得票率高票当选台北市长,很大的原因是民进党当时选择不派参选人,礼让柯文哲参选。正是柯文哲吸纳了多数民进党选票,才造成大幅领先国民党候选人的局面。柯文哲成功当选后,民进党成为其施政的主要支持者。然而,在上任后,柯文哲逐渐将民进党定位为政治对手,频繁批评民进党政策,制造矛盾。例如,他将民进党称为“权贵阶级”,甚至在公开场合贬低蔡英文,导致双方关系恶化。

  1. 民进党曾礼让黄国昌参选区域立委

2016年民进党在新北市汐止选区立委选举中,没有推出本党候选人,而是礼让黄国昌参选。2015年11月,民进党主席蔡英文甚至担任黄国昌(代表时代力量的立委参选人)的超级助选员,帮黄国昌站台。蔡英文说,黄国昌是她台大法律、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学弟,希望大家能把黄国昌送进国会;黄国昌也说,当初就是受到蔡英文的影响,才会走上政治路。然而,黄国昌如愿进入立法院后表现出明显的“反民进党”倾向,甚至在多个场合公开批评蔡英文政府的执政理念。他的行为被视为“过河拆桥”,使得民进党支持者对其彻底失望。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立委选举前夕,黄国昌意识到“时代力量”已经无法达到不分区立委最低5%的政党票门槛后,立即抛弃“时代力量”,转投民众党以换取“不分区立委”,部分民众党人士认为黄国昌的入党时间连半年都不到,没有资格列入不分区立委,加入民众党是政治投机。然而,柯文哲还是强行以个人意志违背党规。2024年2月,黄国昌成为不分区立委后立即与国民党合作,先是支持韩国瑜担任立法院长,后又与国民党勾结强行修改通过《立法院职权行使法》,并在立法院多次强力阻挠赖清德政府的人事提名和财政预算。

  1. 民进党曾礼让黄珊珊参选区域立委

2016年在内湖南港选区的区域立委选举中,民进党没有提名本党候选人参选,虽在民进党内部引起强烈反弹,但最终民进党仍然礼让黄珊珊参选内湖南港区域立委。国民党曾批黄珊珊曾为“小英女孩”(意思是与蔡英文亲密的人),也批黄珊珊具有亲民党籍的同时也加入民众党,被国民党讥讽是“政治变色龙”。2023年4月6日,黄珊珊才宣布加入台湾民众党,同时亦保留亲民党籍,直到2024年才退出亲民党。然而,黄珊珊于2024年2月担任民众党不分区立委后与国民党联手,成为赖清德政府的强力反对者,并在多个重大政策议题上与民进党立场对立。黄珊珊的表现再次印证民众党成员的“背信弃义”特质。民进党的礼让换来的不是合作,而是更深的敌意。这让许多民进党支持者开始质疑民进党领导层的战略判断。

  1. 民众党的背叛文化

民众党的“背信弃义”并非偶然,而是一种贯穿党内的文化特质。一是柯文哲的反复无常。从接受民进党支持,到与国民党结盟反对民进党,他的行为显示出严重的政治投机性。二是党内其他成员的效仿。黄国昌和黄珊珊等人同样秉承短期利益至上的策略,不断通过背叛盟友来获取政治筹码。这种文化不仅让民众党失去了曾经的盟友,也让选民逐渐意识到其不值得信任。

三、民众党在政治操作中的失误与民意流失

在短短几年间,民众党从备受期待的“白色力量”迅速沦为台湾政坛的争议焦点。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民众党在政治操作中屡屡失误、背离核心支持者的结果。从摇摆不定的立场到内部管理混乱,民众党的种种行为让选民对其失去信心,支持率持续下滑。

  1. 政治立场摇摆

(1)从“超越蓝绿”到“倒向蓝营”。民众党在创立初期以“超越蓝绿”为口号,吸引了许多对传统政党失望的中间选民。然而,进入立法院后,民众党屡次与国民党合作,先是帮助韩国瑜夺得立法院长,后是在大法官提名和财政预算等议题上,民众党与国民党紧密配合,使得“超越蓝绿”的承诺沦为笑柄。许多中间选民原本支持民众党是为了摆脱蓝绿恶斗,但民众党的表现让他们认为其不过是国民党的附庸,成为“傅随组织”(跟随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傅昆萁的组织)。民众党在立法院的种种行为都必将载入台湾“耻册”。

(2)与年轻选民的渐行渐远。年轻人曾是民众党的重要支持群体,但近一年来,民众党的表现与年轻选民的期待产生巨大落差,很多支持柯文哲的“小草”(年轻支持者)加速变成“回头草”(不再支持柯文哲)。主要原因:一是背离改革初衷。民众党未能兑现对透明、高效政治的承诺,反而在立法院制造混乱、拖延改革进程。二是失去清廉形象。柯文哲及民众党成员涉及多起案件调查,使“清廉”这一民众党赖以成名的价值观荡然无存。

  1. 柯文哲的个人化领导模式

民众党内部几乎完全围绕柯文哲个人形象运作,属于典型的“一个人政党”,这种过度依赖导致以下问题:一是失去多元性。党内政策与形象过于集中在柯文哲一个人身上,缺乏其他能够吸引选民的关键人物。二是柯文哲的法律争议。柯文哲被起诉后,民众党的形象受到重创,支持率雪崩式下滑,暴露了过度依赖单一领导人的致命弱点。

  1. 民调显著下跌

在2020年,民众党一度被认为是台湾政坛的“第三极”,但2024年的民调显示,其支持率跌至个位数,逐渐边缘化。越来越多选民将民众党视为“机会主义政党”,对其信任度不断下降。许多曾支持民众党的选民正在选择回归民进党或投向其他第三势力,民众党的支持基础被进一步侵蚀。

四、台湾民众党必然衰落与被边缘化

随着柯文哲的刑事诉讼官司缠身以及选民对其背信行为的广泛不满,民众党的未来前景变得黯淡无光。从选民支持的持续流失可以看出,民众党不仅难以摆脱当前的危机,甚至可能逐步沦为台湾政坛的边缘角色。

  1. 支持率持续下滑

2024年9月5日,柯文哲遭羁押后,民众党的清廉形象遭到致命打击,选民对其信任度大幅下降。最新民调显示,民众党支持率已跌至个位数,远低于其创党初期的高点。曾是民众党核心支持群体的“小草”(年轻支持者),逐渐转向其他更具改革性的力量,如绿党或其他新兴第三势力。

  1. 与民进党的关系彻底决裂

民众党多次背叛民进党,使双方的关系从勉强合作演变为彻底对立。民进党在地方与区域立法委员选举中将不再礼让民众党推出的人选。曾经支持民众党的泛绿选民,如今正在加速回归民进党或支持其他泛绿阵营,进一步削弱民众党的选票基础。

  1. 社会信任的坍塌与公信力的丧失

(1)清廉形象的崩塌

柯文哲遭到重罪起诉不仅是个人危机,更是对民众党整体清廉形象的致命打击。一是选民会认为民众党已沦为与传统政党无异的利益集团。二是民众党再难吸引对蓝绿都不信任的中间选民,其“第三势力”形象几乎荡然无存。

(2)政策执行力与改革承诺的落空

民众党在立法院的表现主要以杯葛和反对为主,鲜有推动实际改革的成果。民众党曾承诺“高效、透明”的政治,但其立法院内的表现却是拖延与混乱的代名词。

  1. 未来民众党的两种可能结局

(1)继续被边缘化乃至最终消亡

如果民众党无法实现彻底的内部改革与政治定位调整,其逐渐被选民遗忘是大概率事件。一是选票基础丧失。在未来的选举中,民众党可能难以跨越5%的政党票门槛,失去立法院不分区立委席次。二是党内分裂。随着针对柯文哲的多起司法调查接踵而来,民众党内部矛盾会加剧,可能会出现黄国昌想取代柯文哲成为党主席而与其他党员产生矛盾,以及现有8席不分区立委两年任期(立委一届任期四年,但民众党内部规定不分区立委任期仅两年)届满后是否卸任,都将成为内部矛盾的关键因素,如果8席不分区立委没有卸任或留任黄国昌继续当立委都将会产生两个后果:一是8个候任的立委将会集体对柯文哲和民众党产生强烈不满,分裂为更小的派系,进一步削弱其影响力;二是柯文哲和民众党在台湾民众中的信用将会破产,绝大部分“小草”(年轻支持者)将不再相信民众党的政治承诺。(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