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论坛正在改写中-拉-美三边关系
作者:作者/埃文•埃利斯;译者/田志 来源:张森根推荐
原作者:埃文•埃利斯,美国陆军战争学院战略研究中心教授
编译者:田志,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国际战略问题学者
导读:早在2014年2月,埃文•埃利斯教授曾公开发表过《中拉论坛成为中国对拉美的新战略(China’s Strategy in Latin America Demonstrates boldness of President Xi)一文,埃文当时认为中国正在复制中非论坛这一多边外交的成功经验,并就即将召开的中拉论坛可能引发的五方面挑战进行了详细分析,他认为中拉论坛是中国当下在拉美地区开展的一项雄心勃勃的多边外交战略。随着2015年1月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的顺利召开,埃文曾提及的台海关系、拉美国家内部争端及论坛机制建设等问题并未像他想象的那样呈现,倒是作者对中美关系的担心和警惕,一年来有了升级。在本篇文章中,埃文认为中拉论坛及后续中拉合作会对美国利益形成更多冲击和影响,他为此表示了忧虑,并在文中透露美国政府及政治领导人会更加严肃地对待美洲本土安全。可以预见,下一步,中、美、拉三方在拉美地区还会发生更为密切的变化与境遇,各方还将不断地调适彼此角色和定位。(导读者:张森根,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
1978年至今,中国与拉美的交往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2001年中国加入WTO、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均是重要时间节点。尽管中国对拉美的利益诉求在不断深化,但前三个阶段的交往基本还都谨慎地保持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然而,从2015年开始,情况有了新的变化。中国不再满足于将拉美视为产品市场和资源供给地,进而开始强化双方的政治联系,而这些行为动摇了美国在拉美地区的战略地位,危及到了美方利益。
2015年1月8-9日,中国召集到了几乎全部的拉共同成员国,在北京举办了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这与始创于2000年的中非论坛遥相呼应。中国曾借助中非论坛的方式,组织非盟成员国定期举行峰会。拉共体和非盟的性质并不完全相同,因为拉共体刻意排斥了美国和加拿大这两个美洲大陆最重要的经济体。中国自2004年起就获得了美洲国家组织常任观察员身份,它的确在美洲构建起了一个多边的政治格局。
中拉论坛通过了《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这强化了本次会议的政治属性。此外,中国还与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两国正式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前者是拉共体今年的主席国,而后者则是拉共体明年的主席国。有些观察者或许认为,上述合作规划和“战略伙伴关系”并无太大实际意义。问题在于,中国人并不将其当作儿戏,中国外交部及其他政府部门非常看中这些外交成果的取得。
习近平主席在论坛上宣布,未来十年,中拉贸易规模将再翻一番达到5000亿美元,而中国在拉美地区直接投资存量也要实现2500亿美元目标。其实早在2004年,时任的胡锦涛主席在智利主办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曾宣布,中拉双边贸易额会在现有基础上到2010年再翻一番半,突破1000亿美元,而中国最后成功做到了这一点。所以,无论习近平主席此次提出的合作目标能否最终实现,这些激动人心的合作倡议无疑俘获了拉美政治和经济精英的心。他们对拉美的未来发展增加了信心,并期待通过与中国合作来保障自身经济利益。
与2004年中拉合作宣言类似,此次中拉论坛也没有就“投资”这一概念做出准确界定。比如,2500亿的美元投资,究竟是狭义的中方在拉美地区的股权投资以及在石油、物流、电信、酒店、制造业等领域的绿地投资呢,还是包括了中方与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国大宗商品贸易融资这一更为广义的概念呢?中国企业尽管在一些拉美国家通过公开招投标获得了某些项目的特许权,但在那些法律及官僚体系比较强势的国家,他们还是遇到了一系列的麻烦。此外,一些拉美国家为了获得中方投资,不得不在税收、监管等方面做出一定程度让步,然而,如果中国企业没有更多使用当地的劳工、分包商和供应商,那么这些地方就难有更多受益。
中拉论坛是一个政治性的集会。会议之前,中方以那些反美的国家为核心,密集组织了一些重要的双边会谈,这进一步说明了其战略意图。中拉论坛召开的前一周,尼加拉瓜派出了一个与本次会议没有太多关联且相当低调的代表团,率队的是尼加拉瓜总统的儿子雷利亚诺•••••••奥尔特加,他也是该国政府与中国商人王靖在尼加拉瓜运河项目上的主要联络人。在众多反对声中,雄心勃勃的尼加拉瓜运河项目陆续披露出了一些细节,连同中方的大型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一起,中国政府或许也相当程度地涉足了该项目,但却始终保持了沉默。
中拉论坛召开前夕,委内瑞拉的马杜罗总统也访问了北京,他显然是为深陷财政危机的政权寻求援助而来。虽然马杜罗总统受到了体面接待,但有消息说,中方因为他的访问有违中拉论坛接待规则而颇有微词,因为与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巴哈马三国元首相比,唯独马杜罗是没有拉共体官方身份的政府首脑。此外,虽然马杜罗总统参加了中拉峰会的开幕式及合影,但许多工作层面的高峰会议他都没有能够出席。
有消息说,马杜罗访华主要是为200亿美元的金融支持而来,中方虽然没有直接拒绝,但却委婉地打起了太极。中方提供了一揽子的投资合作协议,但却要求委方有效移交圭亚那矿业公司、水泥厂、汽车装配厂等一系列抵押资产作为中国投资的条件,而委方迫切需要的用以支付该国债权人、进口食物及生活必需品的真正资金却所获不多。最终,马杜罗总统签署了这份存有悬疑的协议,并通过对外发布消息而保留了颜面。随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走访了俄罗斯、伊朗、沙特和卡塔尔等国。
与对待马杜罗总统的态度不同,中方对厄瓜多尔的贷款需求做出了更为积极的响应。尽管他们同样受到了国际油价暴跌的不利影响,但中国还是为该国相对更为优质的合作项目提供了大额优惠贷款。厄瓜多尔的科雷亚总统通过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总共获得了75亿美元的新增贷款,其中进出口银行提供了2%年利率、30年贷款期限、总额53亿美元的授信额度。
为了加强中拉合作关系,中国通过多边论坛和双边会谈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活动,美国在拉美地区的战略地位为此已经受到影响。比如,古巴之所以选择与美国交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看到了委内瑞拉经济崩溃在即、政府也失去了应有控制力,因而不再将其作为一个可靠的战略保障。然而,由于中国力挺委内瑞拉,这就好比给古巴打了一针强心剂,使得他们在与美国交往中更为硬气。同样,中国向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国提供巨额贷款,使得这些国家在美国重建美拉关系过程中有能力施加更多阻力,而且还削弱了2015年4月份美洲国家峰会这一重要多边论坛应有的声望和影响力。
如今,美国不再反对中国在西半球追求贸易、投资及其它双边性的政治关系,国内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也都努力在上述前提下调适与中方的关系。然而,就美中关系而言,目前中国在美洲地区的政治活动及其所施加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美国现任政治领袖和官方层面可接受的范围。
举例来说,2004年,胡锦涛主席在南美有过一次高调的外事访问,结果引起美国参众两院为此组织专门的听证会。此次中拉峰会的召开时间非常凑巧,正好赶上了1月6日召开的第114次美国国会,而且还是在共和党同时控制了参众两院情况下召开的国会。抛开当前形势不提,对于2016年新一届的美国总统大选,克林顿和奥巴马两任政府因漠视中国强势进入拉美而遭受抨击几乎是一定的,因为共和党人为了赢得声势必然会在这一国家安全问题上大做文章,而且也有利于他们获得不断壮大的拉美裔群体的选票。不过,即使民主党的领跑者希拉里•克林顿最终赢得了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那么她也不会对中国在西半球的活动放松警惕。因为,希拉里在2009年5月的一次演讲中,曾公开警告拉美国家在与中国和伊朗交往中要多加小心。
具有象征意义的是,2014年中国的经济规模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超过了美国(译者注: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开否认了这一说法)。在新任政治领袖习近平的率领下,中国在处理与拉美及其它地区关系时,彰显了与强大国力相匹配的十足自信。然而,一旦这种力量走向了傲慢自大,那么中美之间就会遭遇更多冲突,并将最终有悖“和谐社会”的理想。那不仅仅是个“中国梦”,同时也是“美国梦”和西半球那些有着共同追求国家的梦想。
注:埃文•埃利斯是美国陆军战争学院战略研究中心教授,著名拉美问题学者,发表过80多篇关于拉美地区安全问题的文章及多部专著。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
资料来源:《The China-CELAC Summit: Opening a New Phase in China-Latin America-U.S. Relations?》
http://www.manzellareport.com/index.php/world/945-the-china-celac-summit-opening-a-new-phase-in-china-latin-america-u-s-relations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world/qqgc/20150128119656_all.html
来源时间:2015/1/29 发布时间:2015/1/28
旧文章ID: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