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总统能否减少美国的枪支暴力?

2023 年 10 月 25 日,美国缅因州的路易斯顿市发生了重大枪击案,导致 18 人遇难,13 人受伤。这是该州历史上最惨烈的枪击事件。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事件距离拜登总统设立白宫枪支暴力防范办公室成立仅有一个月,突显了成立这个办公室的迫切性。

《枪支暴力数据库》对大型枪击事件的定义是至少 4 人被枪击,无论是否死亡。按照这个定义,2023 年美国已经发生了 565 起此类事件,几乎每天两起。更为令人震惊的是,枪支暴力已经成为美国 1-17 岁儿童的首要死因。在 2021 年,枪支伤害导致的儿童和青少年死亡人数高达 4733 人,超过了癌症和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将枪支作为儿童和青少年首要死因的国家。校园枪击事件在新闻中屡见不鲜,几乎涵盖了所有年龄段的学生。例如,1999 年的柯伦拜(Columbine High School)高中事件,导致 12 名学生和 1 名教师丧生,另有 20 人受伤。自那时起,已有超过 35.7 万名学生在校园内经历了枪支暴力。到 2022 年,校园内的枪击事件已经高达 46 起。

2021 年是美国自从建立枪击暴力数据库以来因枪击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数据显示,2021 年美国有 48,830 人因枪支伤害而死。这包括了谋杀、自杀、意外枪伤、执法行动中的枪伤以及其他未知原因的枪伤。在这近 49,000 的死亡人数中,有 706 人死于大型枪击事件,不包括行凶的枪手。

在美国,不仅美国公民受到校园枪支暴力的影响。今年 8 月,北卡罗来纳大学应用物理科学系副教授严资杰被一名同样来自中国的博士生枪杀。严资杰于2007年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随后赴美攻读博士学位,从2019年开始在北卡罗来纳大学任教。他的死是一个令人痛心的例子,说明美国的枪支暴力已不仅仅渗透到了美国人的文化中,也影响到那些生活在美国的外籍人士。

 

为何在美国枪支暴力频发?首先,美国宪法确保了公民的持枪权。依据美国宪法的第二修正案,”公民有权保有和佩带武器”,且这一权利”不得被侵犯”。但这维护这一权利的代价却是大量的枪支暴力事件和伤亡,这让很多美国政客和民众深感忧虑。

在美国,购买枪支的流程出奇地简单。购买手枪的年龄要求是21岁,而购买长枪则是18岁。而购买枪支的主要限制仅是进行背景审查,这包括检查犯罪记录、家暴记录和移民状态。尽管有些州有更多的限制,如等待期和更严格的背景检查,但据《纽约时报》报道,三分之一的美国枪支持有者购枪时并未接受背景检查,因为私下交易并不需要通过这项检查。许多枪支所有者都是在枪展上购买枪支的。在那里,私人卖家可以在不进行背景调查的情况下出售枪支。这通常被称为 “枪展漏洞” (gun show loophole) 。

美国公民每天都会接触到最新大规模枪击事件的新闻报道,甚至游客也被警告在美国要小心行事。从2018年开始,中国已经开始警告其公民前往美国旅行时需注意枪支安全问题。虽然大多数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大规模枪击的概率相对较低,但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在美国轻易地获得枪支,这种可能性令人恐惧。现有的少量保护措施往往无法阻止那些不应该拥有枪支的人获得枪支。以缅因州最近的大型枪击事件为例,枪手罗伯特·卡德(Robert Card)是一名美国陆军预备役士兵,据称他曾因精神健康问题而影响到他人和自己的安全。尽管卡德的上司知道他曾因精神健康问题住院,并建议他不应拥有军队武器,但他仍然能够合法购买枪支。在这次事件中,原本旨在防止精神不稳定人员购买枪支的规定显然失效了。

 

在美国,枪支暴力和持枪权利成为了两个极端对立的议题。民主党倾向于支持更严格的枪支法规,而共和党则强调捍卫持枪权。全国步枪协会(NRA)作为政治游说组织,为支持持枪权的共和党政客提供巨额资金,使得自由持枪的法规得以维持。对于寻求更严格枪支法律的人来说,要战胜共和党政客和NRA的经济及政治影响力是非常困难的。

不过,拜登总统已在枪支改革问题上取得了一些与两大党共同的进展。去年,他签署了《两党加强社区安全法案》(Bipartisan Safer Communities Act),为此拨款了75亿美元,以增强各州避免枪支落入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人手中的能力。尽管这一措施向前迈进的一步,但很多人认为它在限制枪支购买和预防枪支暴力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只要枪支能够轻易被购买,如缅因州这般的大型枪击事件就可能继续发生。拜登新成立的枪支暴力预防办公室也展现了政府对解决这一问题的决心。该办公室由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 (Kamala Harris) 负责,并致力于提倡更有力的枪支安全措施,同时努力改变公众对枪支暴力作为公共健康问题的看法。但它是否真的能够实施有效措施,大幅减少枪支暴力事件来确保公民的安全和社会的和谐,仍然是公众关注和广泛讨论的一个话题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