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重蹈一战覆辙?拜登政府调正对华政策既聪明又重要

【编者注】本文作者Fareed Zakaria。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上延续了特朗普时代的强硬立场。特别是在网络安全和地区争端、知识产权、人权等议题上,拜登团队表示美国不会放弃其价值观和原则,也不会在涉及国家利益方面做出任何妥协,并要求中国在遵守国际规则和履行全球责任的基础上与美国公平公正地竞争。美中两国之间愈发激烈的地缘竞争蔓延至多个领域。在此背景下,一方面,北京持续推行其针对美国、具有民族主义风格的政治宣传和强硬外交策略;另一方面,华盛顿亦筑起一道高科技“藩篱”,意图遏制“中国崛起”,双方互不相让,似有剑拔弩张之势。不过,在日益紧张的美中关系前,拜登政府却突然在对华政策的态度和描述上有所“松口”。这主要表现在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4月20日发布的对华政策的演讲之中。这个演讲所宣示的对华政策与之前有何不同?这种和缓是基于何种考量,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一转变将为美中关系发展带来何种启示?围绕这些问题,本期编译特精选《华盛顿邮报》专栏作者扎卡利亚(Fareed Zakaria)于2023年4月21日发表的题为“拜登调整对华政策既聪明又重要”(Biden’s course correction on China is smart and important)”。本站特编译此文以飧读者。

【作者简介】扎卡利亚是《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外交事物专栏作者,还是美国有限电视新闻网(CNN)Fareed Zakaria GPS节目的主持人。

当前,美中两国已开始了国际历史上最惊险的实验之一:双方陷入了一场持续升级的地缘政治竞争,但两国在经济上却紧密相连。这两大趋势——地缘政治的剑拔弩张和和经济贸易的盘根错节——能否继续,抑或注定一存一亡?

在过去几年中,尽管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争端日益凸显,美中商品贸易依旧保持着强劲增长,去年甚至创下近7000亿美元的记录。许多美国大型企业——从高通、康宁,再到永利度假村——都从中国市场获得巨额收益。此外,美国农作物的最大出口市场亦为中国。

同时,拜登政府对中国的政策比特朗普时期的关税政策更具战略性。比如,其试图阻止中国获取高端科技,特别是全球最先进的计算机芯片。此外,该政策还大规模投资科学与技术领域并提供制造补贴,以图重振美国高科技制造业的雄风。

上述努力,用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的比喻来说就是——美国正努力筑起一道“高墙”,用以保护关键技术的“小院”(而不是明确列出一个清单不对中国出口的技术清单,因为这极难做到)。目前美国政府面临的挑战是,这道高墙和所有围绕它而建立的敌对舆论是否足以令美国企业望而却步,不再同中国打交道。

不过,最近美国政府似乎意识到这一策略的潜在危险,并试图发出一些和解信号。比如,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不时提起美国并非要与中国在经济上脱钩。去年11月,她表示,“我们需要继续与中国做生意,与中国贸易能够支持美国就业。”上周四(4月20)日,财政部长耶伦(Janet L. Yellen)在其对华政策演讲中呼吁两国发展“建设性”关系。她强调,美国对中国的技术限制并非旨在阻止这个亚洲国家的发展,而是出于纯粹的国家安全考量——华盛顿不希望北京在军事技术领域与其平起平坐甚至赶超。

但是,所有精心制定的、针对中国的外科手术式的政策均来自华盛顿,而这个城市从来就是以世界上的所有事务非黑即白著称。共和党的初选承诺将会成为针对中国的抨击盛会。来自威斯康星州的众议员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组建的中国委员会已宣布,其将启动对在华经营业务的企业的调查,这意味着与中国市场有业务往来的企业首席执行官都可能遭遇传唤和审问。此外,中国内国内政治对美中关系的紧张态势亦有影响。中国领导人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针对美国的强硬立场在中国国内广受欢迎。

脱钩已然开始。正如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所示,强劲的贸易数据实际上掩盖了美国对中国出口下降的情况;由于通货膨胀,进出口商品的价值飙升,而实际出口数量却保持稳定或下降趋势。很多美国企业,比如苹果公司,正在寻找与中国脱钩的方法;自2014年以来,通用汽车在中国的收益已下降近70%。

这些事实中的一部分代表了积极的多元化趋势——即降低对中国的过度依赖。但真正的问题是,美国将走向何方?如若这些趋势持续且加速发展——目前来看这一情形相当有可能发生——世界可能将分裂为两大经济与科技区域,这将是许多国家不愿看到的——因为它们希望二者兼得,而非仅能择选其一。

法国总统马克龙或许过于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其对欧洲成为美国“附庸”的担忧。但实际上,他的观点展现了欧洲和其他区域的普遍看法。俄乌战争增加了欧洲的能源成本,亦令美国受益。作为全球最大的油气生产国,美国将它们以低成本销售。欧洲企业正将投资逐步转向美国,这么做部分源于《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的慷慨补贴。最近,一位来自德国的首席执行官表示:“你不能指望我们放弃廉价的俄罗斯能源及中国市场,因为那对欧洲来说无异于自杀。”

更宽泛地说,如若地缘政治的紧张态势最终占据上风,经济联系继续减弱,人们将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从各个层面上,该世界都将充斥着较之以往更加严重的混乱和不稳定。这一情形在当前世界面临的债务重组僵局中便有迹可循。如今,世界上许多极其脆弱的经济体都处于或面临高风险的债务困境。比如,黎巴嫩已不履行债务长达三年。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无法援助这些国家,因为中国(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之一)不能与西方国家就救济条件达成协议。双方互相指责,以致数亿人民遭受痛苦。

彼时,亦有两个世界大国在难以割舍的经济依存和持续加剧的地缘政治竞争上相持不下——那便是1880年代至1914年期间的英国和德国。它们未能经营好经济与地缘政治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终致一场浩劫。那场浩劫几乎摧毁了整个工业化世界。如今美中两国面对相同境遇,双方均应谨慎,尽力确保悲剧不再重演。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