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破产:纾困措施存争议,又成美国两党政治分歧新焦点
作者:记者 鞠文韬 来源:澎湃新闻
当地时间3月17日,美国硅谷银行母公司硅谷金融集团当日宣布寻求破产保护,为硅谷银行寻找买家。此前于当地时间3月10日,硅谷银行因“流动性不足和资不抵债”,被美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宣布关闭。
截至2022年底,硅谷银行总资产约2090亿美元,总存款约1754亿美元。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银行倒闭事件,仅次于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倒闭的华盛顿互助银行。
硅谷银行爆雷后两日,美国监管机构12日以“系统性风险”为由,宣布关闭纽约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连续多家银行倒闭,点燃了美国银行的信任危机。美国联邦政府紧急出台应对措施,以期将倒闭危机的波及范围最小化,重建美国民众信心。与此同时银行业危机也成为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政治分歧的最新阵地。
破产之后,“多米诺式”危机会出现吗
据“美国之音”报道,硅谷银行破产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发生的最大规模的银行破产事件。作为美国第16大银行,硅谷银行专注于PE(私募股权投资)/VC(风险投资)和科技型企业融资的中小型银行,资产规模达2000亿美元。
报道称,硅谷银行的破产首先受到其主要客户加密货币交易所FTX去年倒闭的波及。监管当局对FTX的调查引起硅谷银行客户的不安,触发了挤兑潮。其次,面对挤兑潮,硅谷银行被迫亏本出售210亿美元的优质证券,但这些证券的价值受美联储强力加息影响而大幅贬值,再加上这些证券尚未到期,抛售直接带来18亿美元的亏损。
在硅谷银行破产的两日后,美国监管机构又宣布纽约签名银行破产。不到一周的时间内,两家银行相继破产,震动全球股市。此外,与硅谷银行客户群体相近的诸多银行也受到影响,如美国第一共和银行受到严重波及。截至3月16日,第一共和银行的股价在过去9个交易日中下跌了70%。
据英国《卫报》报道,当地时间3月15日,国际知名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创始人兼CEO芬克警告称,硅谷银行的倒闭可能只是美国金融体系“一场缓慢蔓延的危机”的开始,“更多的冻结和关闭即将到来”。
据美国《财富》网站报道,特斯拉CEO马斯克在推特上称,硅谷银行危机与1929年有很多相似之处。1929年,美国发生经济大萧条,美国股市崩盘,银行大面积倒闭,通胀居高不下,随后蔓延至全球引发金融市场剧烈动荡。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前美联储高级经济学家胡捷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分析称:“此次硅谷银行倒闭与1929年大萧条和2008年经济危机远不可同日而语。据行业分析员的长期跟踪,2008年以来美国的银行业也总体比较健康。从1929年大萧条至今,已经有了将近100年的现代金融体系的经验积累。另外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更是大幅加强各种监管指标和监管措施,例如《巴塞尔协议Ⅲ》的落地,以及2018年前《多德-弗兰克法案》要求对银行进行‘压力测试’等措施。若要把今天与大萧条时期对比,就如同拿人工智能时代与马车时代说事。”
胡捷表示,硅谷银行的破产并非纯粹因外部环境加息导致,既有偶然性,也有个性化的自身经营问题和管理层操作不当的问题。 从数据上来看,美国共有4000多家银行,从2008年到今天已经有500多家倒闭。每年有银行倒闭是银行生态中的常事,仅因两家银行的破产无法判定美国银行业具有系统性风险。只因此次硅谷银行是排名第十六的明星银行,又服务了美国最有经济活力的硅谷而格外具有戏剧性,才容易让人夸大影响。
当然,任何银行的倒闭若放任不管,都有可能引发其他银行存户的恐慌。若恐慌传递,则再健康的银行体系也可能出现挤兑,甚至诱发所谓系统性风险,因此确实不能轻视。“但我们已经看到,美国采取了很多措施,试图将影响限制在相对较小的本国范围中。因此硅谷银行对全球冲击极小,若有也主要是心理上的。”胡捷说道。
美国政府试图为储户兜底,纾困政策引争议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道,硅谷银行倒闭后,美国政府监管机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于3月10日控制了硅谷银行的资产,并于3月12日接管了纽约签名银行的资产。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道称,3月12日晚间,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发布联合声明,将创建新的银行定期融资计划,向银行、储蓄协会、信用合作社和其他符合条件的存款机构提供长达一年的贷款,为经济持续提供信贷和流动性。此外,联邦监管机构将保护硅谷银行的所有存款,包括通常不在联邦存款保险范围内的资金,并对包括已破产的硅谷银行纽约签名银行在内的所有银行存款人进行全额兑付。据报道,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通常只为每个账户提供25万美元的保险,但如果财政部长以及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美联储董事会三分之二的成员认为金融系统存在 "系统性风险",它就可以使用其资金来保护未投保的存款。
这意味着美国正试图通过政府力量保证硅谷银行存款的“刚兑”,救助计划将不会由纳税人买单。报道称,这一声明意图迅速止住由硅谷银行危机酿造的市场风暴,也意图避免硅谷银行的倒闭影响到美国金融体系的其他部分,加强公众对美国银行体系的信心。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政府此举在试图确保储户利益的同时却引出了道德风险,即此举是否削弱了人们防范金融风险的积极性。荷兰合作银行策略师迈克尔·埃维和本·皮克顿在给客户的声明中提到,如果美联储现在支持任何面临资产或利率危机的人,那么这事实上是允许金融条件大规模放松,道德风险将上升。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该政策也引发部分美国官员反对,质疑为什么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要为硅谷银行及其客户改变规则。美国金融研究网站Ask The Money Coach首席执行官勒奈特•卡夫拉尼-考克斯(Lynette khalani-Cox)表示:“我确实认为这里存在一点道德风险。但联邦政府不希望硅谷银行的失败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联邦监管机构认为它们属于‘系统性风险’类别,因此给予了豁免。“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当地时间3月16日,美联储报告称,美联储本周内已通过银行定期贷款计划向银行发放了120亿美元贷款。
据美联社报道, 3月16日,就美国两大银行相继破产的问题,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美国银行体系“仍然健全”,美国人对自己存款的安全应当“有信心”。在人们对全球金融体系健康状况的担忧日益加深之际,耶伦的言论是为了向市场发出信号,表明加州硅谷银行和纽约签名银行的破产不会造成更广泛的蔓延。
两党“甩锅大战”又有新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美国政府采取的紧急措施中,拜登政府多次强调对储户和消费者权利的保护,这一内容是2010年美国通过的《多德-弗兰克法案》的核心精神。
据英国《卫报》报道,拜登在3月13日于白宫发表讲话时,呼吁美国国会恢复重启《多德-弗兰克法案》,并批评特朗普在2018年签署的法案对《多德-弗兰克法案》造成的损害。拜登指出:“在奥巴马-拜登(Obama-Biden)执政期间,我们对硅谷银行、纽约签名银行等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提出了《多德-弗兰克法案》,以确保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会再次发生。不幸的是,上届政府取消了其中的一些要求。我将要求国会和银行监管机构完善针对银行的法规,以降低此类银行倒闭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并保护美国的就业机会和小型企业。”
资料显示,《多德-弗兰克法案》最早由奥巴马政府在2010年签署。这一法案要求资产达到500亿美元的银行每年接受美联储“压力测试”,以保持一定水平的资本和流动性,以确保拥有吸收亏损的能力和迅速满足现金要求的能力;同时要求各银行提交一份“生前遗嘱”计划,以保证它们在关闭时能迅速而有序地解散,其核心精神是在金融系统当中保护消费者。
然而2018年,《多德-弗兰克法案》受到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削弱压制。特朗普在2018年签署《经济增长、放松监管和消费者保护法案》,提高了受监管银行的门槛,将法规的适用对象从500亿美元提升至2500亿美元,这一标准门槛的变化被美媒评价为资产低于2500亿美元的银行的重大胜利,这其中就包括硅谷银行。
特朗普2018年放松银行监管的政策措施成为此次民主党政客将危机矛头指向共和党的攻讦点。另一方面,共和党对民主党的指责也在升温。
据美联社报道,当地时间3月16日,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在国会听证会上将硅谷银行破产的很大一部分责任归咎于拜登政府。爱达荷州参议员迈克·克拉波(Mike Crapo)表示:“国会强行通过的税收增长的建议和不计后果的财政支出预算”导致了创纪录的高通胀,美联储不得不通过提高利率来弥补这种高通胀,而飙升的利率已给银行及普通市民带来严重问题。共和党人也质疑了美国总统拜登关于“纳税人不会首当其冲地承担损失”的承诺。
对此,胡捷表示,他不认为美联储加息是导致硅谷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每隔几年美联储就会进入加息周期,且高利息的环境对所有银行都构成同样的压力。
更进一步,共和党指责民主党促成通货膨胀、导致加息的逻辑链条也很难成立。因为加息的成因比较复杂,包括全球疫情,俄乌冲突等共同引发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只归结为民主党的财政政策过于宽松,其实是一种简化的政治指责的技巧。
“任何事件发生以后,美国两党指责都是常态。除了共和党攻击民主党,民主党也反过来指责2018年特朗普提高了对于银行压力测试的标准门槛进而引发硅谷银行破产,但实际上仔细推敲起来也并非如此简单的关系。此次银行倒闭只是增加了两党之间又一个互相攻讦的话题点。”胡捷补充道。
CNN在3月14日发表的评论文章中也指出,“硅谷银行的戏剧性崩溃再次证明了美国最大的系统性风险不在于其银行系统,而在于其不断极化的政治。”
来源时间:2023/3/19 发布时间:2023/3/18
旧文章ID:29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