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球事件后美航母闯入南海 美国外交倚重大棒

作者:吾楼  来源:中美聚焦

2月12日,美国第七舰队尼米兹号航母打击群(Nimitz Carrier Strike Group)以及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3支队以“综合远征打击部队行动”名义闯入南海。这是气球事件后美军首次在南海炫耀武力,也是今年尼米兹号航母第三次进入南海。之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计划访华前,该航母也曾闯入南海水域。为了凸显此次“演习”的特殊之处,美军没有说明此次“演习”开始和结束的具体时间。随着俄乌战争的持续和对华地缘政治博弈的升级,美国逐渐将经济和外交手段抛诸脑后,优先诉诸军事手段展示实力和威慑对手。

从美军击落中国气球和四个不明飞行物来看,面临经济衰退风险和连任竞选压力的拜登总统越来越注重动用军事力量打造自己的强势形象。在愈加分裂且好战的国会山压力下,拜登政府在应对气球事件的过程中并没有展现冷静和审慎的姿态,映衬了当前微妙的华盛顿政治氛围。

白宫原本打算利用气球事件缓解党争,团结华盛顿,助推接下来的预算谈判。布林肯宣布推迟访华、军方击落气球,也是为了缓解来自共和党的批评。这在拜登即将宣布连任竞选前尤为重要。但拜登国情咨文过后,事态的发展并未像白宫所预料的那样发展。拜登想利用气球事件树立自己的强势地位,而共和党也想充分利用此次气球事件加大对民主党的施压,博取政治利益。尤其在击落四个不明飞行物的问题上,共和党和媒体一致批判拜登政府缺乏透明度。在闭门的简报会中,共和党对拜登政府应对气球事件的行动迟缓的批评也更严厉。继而民主党宣称特朗普时期就已经有气球闯入美国领空,围绕气球事件和不明飞行物事件的两党之争短期内很难平息。

气球事件发生以来,整个华盛顿都缺乏克制和审慎,这是很危险的。国会两院,没有人站出来提及对华合作,任何此类提议都会被视作政治让步,引发党内和两党间挞伐。党派利益已经被置于第一位。正如美国新保守主义学者和历史作家罗伯特·卡根(Robert Kagan)2月3日在《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所预测的那样,如果真要解决美国政治极化这一老毛病,良方或许就是和中国发生冲突。虽然卡根的这种假设不可取且颇具风险,但它的确反映当前美国两党对华政策的转变,也暗示拜登政府对华政策路线的偏向。

两年前拜登就职时曾宣称“美国回来了”,希望能够让盟友和竞争对手看到一个更稳定和理性的美国,以及民主价值观和美国全球领导力的回归。但是,从拜登两年来的内政外交表现来看,相比特朗普政府,拜登版本的“美国优先”有过之而无不及,充斥美国特色的贸易保护主义,也是在迎合国内民粹主义。虽然他的团队由外交专家组成,并且坚持“内政中产阶级利益”为中心的外交路线,但还是出现了阿富汗撤军乱局和沙特主导欧佩克石油增产这两大失误。白宫和美国国务院打造的民主峰会,凸显双标且最终也未出台任何有效的政策,沦为一场场政治秀。

美国的中产外交政策路线实际上还是贸易保护主义,是美国联邦政府变相对美国企业提供补贴。拜登印太战略中提出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实际上是美国国内政治的延伸,像特朗普那样只要求盟友听从和追随美国,但又很难向盟友做出一些真正使得后者受益的政策优惠。《通胀削减法案》之所以引发法德的不满及韩国的忧虑,主要也是由于美国在该法案中优先补助美国企业引起的。

在内政投资领域,拜登取得了一些进展,包括《削减通胀法案》以及芯片投资、气候及医疗方面的法案,但从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视角来看,这些法案中的美国投资是排他性的,美国利益至上,且有可能扰乱全球产供链。拜登在国情咨文中大篇幅谈内政投资领域的建树,实际上也体现了他盟邦外交的局限性。到目前为止,美国国安战略中没有让盟友趋之若鹜的经贸战略设计,即便是印太战略中的IPEF也只是一个框架。拜登所谓的要减少其他国家对中国市场和产品的依赖,也难实现。相反,包括韩国在内的盟友反而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拒绝加入芯片联盟。面对拜登政府的拉拢,中国周边的多数国家仍抱有顾虑。

最具风险的是,为了推行所谓的对华竞争战略,拜登选择性忽视或降低了对朝鲜核、伊朗核及巴以问题等美国传统棘手外交难题的重视程度。拜登避重就轻,选择搁置而非推进解决这些问题。

经济和外交上的不作为或难作为,就会促使白宫诉诸军事力量展现实力或强势地位。这就如同特朗普在任期间下令轰炸叙利亚来展现自己的领导力和个人威信。拜登也并不排斥这样做。2022年8月,拜登也曾下令轰炸叙利亚、威慑伊朗境内的民兵组织。此次气球事件,在美国军方多次强调气球不会对美国构成政治和军事威胁的情况下,拜登最终还是迫于压力下令军方用导弹击落气球,也是为了支撑自己的政治地位。在台湾问题上,拜登多次口头上表达对台湾的军事支持,企图打破美国多年来所坚持的战略模糊立场,也是通过展现军事强硬姿态,强化自己的执政信心。包括之前布林肯酝酿访华时,美国也是强调动用军事元素展现所谓的实力。美军将领预测中美可能在台海一战,也是出于这一公关考量,至少营造了“美国急需强化美军装备”的舆论氛围。现在,很多鹰派支持增加军事预算以应对中国带来的挑战。

但为了包装个人领导力的政治操作和军事上秀肌肉的做法,只会给地区安全带来更多风险。频繁展现军事姿态或秀肌肉只会引发地区盟友的反感和不安。为了改善和中国的关系,奥巴马执政时期曾要求军方克制,减少进入中国周边海域的次数。特朗普时期,美军虽然加大了演习频次,但总体上还是更重视外交谈判。拜登上台后的涉台言论以及纵容美国议长窜台的姿态,都体现出美国对华外交已经被“军事元素”所主导,不但冲击中美关系政治基础,而且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

美国的决策天平逐渐由经济政策和外交倒向了军事武力的展现,这种偏差恰好违背了拜登上台以来所声称的慎用军事手段、不当世界警察和不卷入海外战场的政策宣示。事实上,美国在经济、贸易上无法通过建立围墙和小圈子吸引盟友和伙伴国入伙的情况下,就会选择在军事上展现姿态来消除盟友顾虑。印太地区绝大多数国家重视的是自由贸易秩序的稳定。美国以孤立中国为目标的经济政策只会损害这些国家的自身利益。它们也反对中美矛盾演变为地区冲突。

中美关系并不是因为此次气球事件而出现关系紧张,而是气球事件之前,美国就缺乏对话诚意,包括麦卡锡高调的访台姿态,以及拜登在半导体等领域对中国的持续围堵。但当军事手段主导外交政策时,拜登政府则更应该重视通过外交接触稳定双边关系,消除地区国家的顾虑,避免因为误判而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来源时间:2023/2/15   发布时间:2023/2/15

旧文章ID:29346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