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中美贸易韧性凸显,但隐忧值得重视
作者:马伟 来源:环球时报
当地时间2月7日,美国商务部发布了美国2022年的贸易数据。其中,美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逆差较上一年飙升12.2%,至9481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美国和中国的货物贸易额达到6906亿美元,时隔三年之后再次创下历史新高;美国对中国的货物贸易逆差增长8%至3829亿美元,仅次于2018年创纪录逆差规模的4194亿美元;但与此同时,中国失去了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这是自2019年来的首次。从这些数据当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些当下美国对外贸易以及中美贸易值得注意的特点和趋势。
首先,自特朗普政府执政算起,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仅在2019年有过小幅收缩,此后三年,美国的贸易逆差均呈加速扩大趋势。由此可见,无论是特朗普政府还是拜登政府实施的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并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是国内经济结构的失衡,美国政府一段时间以来采取的“内病外治”方法当然没有办法取得成功。
具体就2022年而言,美国贸易逆差大幅度增加,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去年美国经济增速较高,通胀水平维持高位,刺激了进口需求。二是由于美联储的持续加息,美元指数升至20年的高位,美元对绝大多数货币显著升值,刺激了美国进口增长,并抑制了美国的对外出口。三是国际原油价格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在2022年显著升高,而受国内强劲需求的驱动,美国在2022年再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贸易逆差也是受到高油价的拖累。
其次,中美贸易韧性凸显。尽管美国政府仍然对中国输美的3000多亿美元商品加征了惩罚性的高额关税,少数美国政客也极力鼓吹中美经济“全面脱钩”,但最新的贸易数据表明,中美两国经贸往来仍然密切,美国企业和消费者高度青睐中国商品,用实际行动对“脱钩论”说不。至于中国2022年不再是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与中美关系的紧张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有很大关系,相信随着中国的重新开放以及两国经贸往来等各层面接触的增多,中国有望在短期内重回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
不过,与中美贸易战影响全面显现之前的2018年相比,中美的贸易结构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美国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自华进口增速较大的主要是玩具、塑料制品等日用品,同比增速分别达到7.5%和4.3%;美国对华出口增速较快的则主要是大豆、玉米等谷物类商品,同比增速达10%以上。中国生产的日用品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技术水平和产品性价比比较高,所以基本上不太受惩罚性关税的影响。但是,由于拜登政府推行的所谓“小院高墙”科技政策,再加上“近岸外包”“友岸外包”等一系列供应链方面的举措,双方高科技产品的贸易额在逐渐减少,特别是中国的电子类加工贸易产品受到比较显著的影响。
经贸合作一直都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不得不说,近年来,美国政府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对华采取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主义做法,事实上损害了两国企业和民众的利益。而拜登政府在2022年通过的《芯片与科学法》以及《通胀削减法》都将在2023年投入实施,这预示着美国政府将继续加快补贴国内产业,并对中国施加更严苛的出口管制和贸易壁垒,中美贸易在2023年可能仍然将在曲折之中继续前进。
最后,受全球经济和贸易形势的影响,2023年美国的贸易增长预计将显著放缓。根据世贸组织最新的预测,由于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显著升高,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额增速将从2022年的3.5%放缓至1%。随着美联储及全球一些主要经济体央行大举加息遏制通胀,去年末国际贸易已呈疲软态势。美国商务部提到,商品和服务的进口总值已经在2022年第三和第四季度连续两季下滑;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在疫情大流行期间被拉高后正在放缓,资本支出也在逐渐下降,这都对美国的进口造成压力。美国对外贸易的这一趋势也值得我们重视,并且未雨绸缪。(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助理研究员)
来源时间:2023/2/12 发布时间:2023/2/9
旧文章ID:29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