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竞争中的韩国政府,面临战略“撕裂伤”

作者:郑继永  来源:海外看世界

29学者评“中美竞争中的第三方”系列第15篇

中美竞争中的韩国政府,面临战略“撕裂伤”

郑继永

复旦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

中美之间的大国战略竞争,经历了眼花缭乱、不讲规矩、没有规则的“乱斗”阶段。这一阶段的后果就是中美双方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在疫情的催化下,这种损失事实上又被放大,并波及到了全世界。

在两国首脑直接会面后,似乎有在一定领域管理和规制“乱斗”的迹象,开始尝试着向收起打斗,走向制度化的竞争阶段演化。

然而,这种演化,只是竞争烈度的调整,而并非竞争程度的缓和。相反,这种更为制度化的竞争引发的震荡预计会比过去更为激烈与深远,全方位的乱斗成为规定范围内的极限战斗,摧毁之战演化成为一城一地之战。因为双方一旦了解了底线所在,划定了战场范围,如不发生核战争等限度也给了各方施展拳脚的更大空间,各个领域内的竞争将朝着这个底线的无穷大方向演进,如情报、半导体等领域。

这样的战略态势变化自然会对韩国产生莫大的影响。

韩国过去一直是中美竞争中的“摇摆国家”,战略上自诩“中坚国家”(或“中等强国”),战术上奉行“经中安美”(即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行动上运用战略对冲“吃两边”。

然而,环境的变化导致了韩国的选择空间不断萎缩。原因有四:

一是美国的强压,美国一直在压缩世界各国的选择空间,用极端的“二选一”与敌友逻辑要求选择美国,而对于小盟友韩国,美国当然更不会让韩国有“三心二意”。美国更是要求韩国不要过于顾及经济利益而忽视战略利益,如同盟、价值等“长期战略政治利益”远大于短期的经济与发展利益,以此来说服韩国。

二是韩国内政的变化。近年来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使得韩国内部保守化、民粹化明显,导致的结果就是尹锡悦上台。而尹锡悦上台后也进一步导致了对进步势力的全方位打压,动用各种借口试图铲除其生存根基。这当然也激起了进步势力的反弹与反击。这种左右对立也进一步压缩了韩国的选择空间,容不得各方势力有模糊的可能。在内部的政治转向与美国的“忽悠”之下,当政的保守派的选择自然也就非常鲜明。

三是韩国内外经济环境导致对中国的认知有巨大的退步。在产业上除了半导体之外中国对韩国形成了压倒性优势。到目前为止,韩国产品中对华依赖度70%以上者达2430类,100%依存度者达500多类产品。中国经济的风吹草动,意味着韩国经济的强震,成也中国,败也中国,这是普通韩国人对中国的认知。2021年底一个车用尿素水就能让韩国经济陷入困顿,这让韩国相当震惊和害怕。而萨德事件的冲击也让韩国认识到了经济武器的威力。

总的看,中国经济上巨大的进步彻底埋葬了韩国在上世纪90年代建立起来的对华巨大优越感,韩国陷入了担心、依赖、畏惧等复杂情绪中。而民众也将这种失落感转化成了负面情绪,将面临的问题都怪罪于中国,政客们也推波助澜,导致对华认知甚至都低于日本。

萨德将令韩损失17亿韩元 gdp下滑1.07%,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是韩国国力与民族心态的变化导致了身份与心态的变化。韩国人均GDP高过4万美元,排名全球前十,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而在美国的帮助与护佑下,韩军自认其军力也跃升至世界前7,甚至前5。与此相对应,韩国的战略家们认为韩国已经不再是“中等强国”,而应忝列“强国”之林,其战略自然也不应囿于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应从全球角度重新思考韩国面临的战略环境,尤其应追随美国行使其强国之力。身份与心态的转变当然也会反映到战略演化之中,这一角度也能一定程度上理解韩国要求中国“尊重”的根源所在。

这样的环境中催生的尹锡悦政府的外交安全战略,自然会带有深刻的烙印,表现出的更多是“一边倒向美国”。在文在寅政府后期,尤其是尹锡悦上台后,韩国政府先后多次染指台海与南海问题,并明确将人权、价值观等奉为对华外交的指南,都是这种“一边倒”政策的反映。

最近发表的韩国版“印太战略”透露出了这种变化。即战略上韩国将以“强国”身份处理国际事务;战术上将奉行“安美经世”,即安全上追随依赖美国,经济上转向全球而不仅仅是中国;行动上将全方位地与美国一起参与围堵并打压中国,有人甚至评价称,尹锡悦政府的对华政策不仅毫无新意也乏善可陈,因为从美国国务院网站上都能找到相同的叙述,只须将“美国”替换成“韩国”就好,几乎是美国的翻版。

一国的外交安全战略被锁定于美国,毫无疑问,其前景自然也已经注定。

来源时间:2022/12/31   发布时间:2022/12/30

旧文章ID:29058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