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强硬对华政策恐疏远潜在亚洲盟友?
作者: 来源:民智国际研究院
导语:
自2022年美国最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公布以来,美国各界人士对于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解读都达成一个很明确的共识,即华盛顿方面正在积极地制定更为激进的政策,以延缓中国崛起和复兴的进程。相对实力今非昔比的美国难以开展独自行动,而是选择与欧洲以及其他地区的盟友展开更加广泛的接触。然而,这种寻求全球盟友的努力却在中国周边诸多亚洲邻国屡屡碰壁,出于对地区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顾虑,大多数周边国家不愿“选边站队”。本文从三个层面分析了亚太国家对美国强硬对华政策普遍感到担忧的原因,并指出针对这一现象,拜登政府应认识到有必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对中国采取零和博弈政策,同时必须表明有意愿和能力履行在亚太地区的义务和承诺。从长远来看,美国旨在竞赢中国的激进政策只会疏远盟友,中国也应把握机遇开展周边外交并扩大经贸合作,以争取亚太国家的支持,创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本文编译自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网站的评论文章,原标题为《亚洲国家普遍担忧美国成为长期“分心”的超级大国:更加强硬的对华政策可能会疏离潜在盟友》(Asian States
Are Worried the U.S. Is a Perennially Distracted Superpower:A more assertive
China policy may alienate potential allies.),作者为美国圣母大学博士生伊莎卡·克莱尔(Isheika
Cleare)。文章略有删改,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思考,与公众号立场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2年拜登政府正式实施出口管制,以限制向中国进行敏感技术的转让行为。这一举措标志着美国彻底放弃了曾经颇为流行的政治说辞,即若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将使其更加靠近美西方价值观的“自由”和“友好”。同时,华盛顿方面正在积极地制定更为激进的政策,以延缓中国崛起为全球霸主的进程。但是美国并不想独自行动,他已然选择与欧洲以及其他地方的盟友展开更加广泛的接触。然而,这其中最为困难的部分仍然是与中国的周边邻国展开接触。
对于亚太国家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要求:因为“选边站队”极有可能会对地区稳定和经济增长带来重大威胁。美国官员希望亚洲国家停止对中国的物质支持与合作,或更加积极抵制中国的扩张,以此来帮助美国遏制中国的崛起。然而从越南到菲律宾,大多数太平洋国家都希望继续享受与中国这一最大经济伙伴之间的贸易红利,同时从美国获得显著或隐晦的安全保护来保持地区平衡。这种策略使他们能够保持中立,避免疏远任何一方的“选边站队”。和平共处和维持现状是目前太平洋国家最好的选择。
如果这是一种集体倾向,那么美国的对华政策能得到太平洋国家多大程度的合理支持?实际上,由于亚洲不是一个像欧盟一样的整体,各个国家对美国政策转变的反应自然会有所不同。然而,对于亚洲一些主要大国来说,还是存在一些跨界的安全战略担忧。在该地区内抵制安全霸权的国家动机,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已然超越了限制该地区经济霸权的呼吁。
因此,导致亚洲国家对美国倾向于采取更激进的对华立场感到担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首先,中国经济实力雄厚。中国已连续13年成为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的最大贸易伙伴。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在该地区各国进行了数十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同时,中国还相应进口了数十亿美元的商品和产品:仅在2020年,日本和韩国对中国的出口收入就超过了1300亿美元。然而,美国对中国商业实力的增强缺乏连贯的经济回应。尽管在前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领导建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倡议时,曾试图建立一个经济回应体系,但当特朗普退出TPP时,就已经削弱了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这是因为该地区主要由两类国家组成:试图致富的“发展中”国家和试图保持富裕的“发达”国家。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在拜登(Joe Biden)总统的任期内,美国贸易开放程度几乎没有太多改善。美国仍未加入新版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或其他任何亚洲自由贸易协定。拜登政府更加倾向于支持不具约束力的“非常规”经济制度安排,即保持关税水平不变,不扩大市场准入。这对于渴望市场、依赖出口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阻碍。此外,太平洋地区的中小国家将自由贸易协定视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因为其不仅可以促进自由贸易,还可以制定最终将用于监管贸易和投资的规则。所以,低估商业利益动机的驱动力和放弃议程设定的权力,是美国为了赢得伙伴和对盟友施加影响而选择的最糟糕的策略。
其次,太平洋国家密切关注着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因为中方越来越有实力阻止这些国家从空中及海上进入有争议的领土和海域。就以美国最坚定的亚洲盟友日本和韩国为例,日韩本质上是海洋国家,严重依赖与中国共用的水道进行贸易以及进口重要战略资源。由于目前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海军强国,而美国的军事优势正在相对下降,日韩对中国的强硬姿态很有可能会带来实际的战略危险。对于日韩来说,美国似乎是一个遥远的盟友,而中国才是一个实际的地理威胁。然而,就像许多其他太平洋国家一样,日本的安全担忧并不只是单向的。美国鹰派的对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符合日本遏制中国扩张的利益。本月早些时候,日本首相批准在未来五年大幅增加国防开支,部分原因是担心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且包括为了捍卫日本对有争议的尖阁诸岛(Senkaku Islands,我国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张。
从战略角度来看,中国被夸大感知的军事敌意可能会促使太平洋地区较弱的国家加入美国的制衡行动。然而,太平洋国家有理由担心美国对该地区的承诺,因为美国有时难以保持对亚洲的战略关注。这种反复无常就促使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Lee Kuan Yew)批评美国决策者总是将全球政治视为一部电影,每次都预告美国将重新参与亚洲事务,而当他们分心于其他事务时就可以“暂停”,当他们准备重新参与时只需按下“播放”键即可。李光耀警告说,美国“不能随心所欲地来去”的同时,还指望“实质性地影响亚洲的战略演变”。
在拜登宣称“美国归来”的三个月前,15个亚太国家在没有美国参与的情况下签署了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美方将其称为中国的“一招妙计”。由于当时美国全神贯注于反恐战争,布什(George W. Bush)总统放弃了与中国打交道,直到9·11袭击发生多年后才重新与该地区展开接触,这无疑给了中国一份“令人难以置信的地缘政治礼物”。当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一次亚洲外交之旅中宣称“美国归来”并准备“高度重视这一地区”时,中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崛起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亚洲的安全和经济格局。
美国是亚洲的主导大国,但也是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大国。美国对于领导和决策的认真态度因其相互竞争的承诺和全球范围的利益而变得复杂。美国的国际政策已悄然涵盖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外交及国内政策,对世界政治造成了冲击,导致了政策不稳定。奥巴马政府的“重返亚洲”战略强调的是战略接触,受到亚太国家的普遍欢迎,被视为多年忽视的喘息之机。然而,在2016年,特朗普将美国的孤立主义和民族主义倾向降至新低。当他所领导的政府设法引导和保持对太平洋的关注时,他个人的政策立场,显示出对历史先例和战略审慎的极度忽视。可以这样说,在特朗普时代,美国在亚洲可能已经退化到比“注意力分散”的大国更糟糕的状态——变成了一个对该地区“漠不关心”的大国。
在特朗普时代的影响下,许多亚洲领导人正以更加审慎的态度看待拜登政府试图消除外交损害、重申美国安全并说服其他国家一同遏制中国崛起的相关承诺。实际上,特朗普在2016年的当选不仅打破了许多关于美国承诺坚定不移的先入之见,还播下了对美国政治制度产生怀疑的种子。美国对新冠疫情的长期反应失灵,加之令人震惊的警察暴行和选举混乱的场景,将已然存在的制度能力和民主诚意的问题推向了前台。这些担忧并不是针对美国的决心,而是针对美国的能力:一个分裂的国家无法抗衡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亚洲国家冒着触怒邻国的风险,支持一个不忠诚、注意力不集中的大国,在战略上毫无意义。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在很大程度上修补了美国在欧洲的形象,并展示了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尽管如此,亚洲国家仍对在自家后院挑起事端感到紧张。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拜登政府似乎认识到有必要避免最大限度的对中国采取零和博弈政策,也意识到不应当采取会疏远盟友的“选边站队”态度。在最新的《国家安全战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报告中,美国政府声称要“优先考虑保持对中国的持久竞争优势,同时约束仍然极其危险的俄罗斯。”所以从字面意义上来看,美国拒绝将中国和俄罗斯构成的危险混为一谈:美国公开的意图是遏制危险的俄罗斯,同时在中美竞争中获得胜利。而实际上,华盛顿方面的注意力几乎是同等地集中在北京和莫斯科身上,即使中美之间的冲突没有俄乌冲突那么直接激烈,但亚洲国家仍然可以读懂美国所表现出的态度。
总之,虽然亚洲国家无法逃避中美竞争的现实,但他们仍然对直接站在美国一边以及随之而来的问题保持警惕,这是因为他们并不希望被一个不可靠的盟友推到台前。为了赢得并维持亚太国家对美国的支持,美国必须表明有意愿和能力履行义务和承诺,并做出打算将注意力长期集中在亚太地区。
编译:王珂渝
来源时间:2022/12/29 发布时间:2022/12/29
旧文章ID:29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