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美国人放进一个房间:公共协商能否纠正党派极化
作者: 来源:PoIiticaI理论志
引言:
本文主要讨论美国的党派极化与协商式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的互动关系。学者们分析了一项全国性社会实验的结果,在这项试验中,来自美国各州的526名注册选民齐聚一堂,针对重要的社会议题进行了四天面对面的辩论。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参与公共协商的选民在政策态度极化和情感极化两个方面都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基于此,本文提出和验证了若干假设,并将其与现有的持相反态度的研究进行了对比。结尾部分讨论了在美国大规模推广公共协商的可能性与方式。
作者简介:
James Fishkin:斯坦福大学传播系
Alice Siu:斯坦福大学协商民主研究中心Larry Diamond:斯坦福大学弗里曼·斯波格利国际研究所Norman Bradburn:芝加哥大学国家民意研究中心(NORC)
文献来源:
FISHKIN, J., SIU, A., DIAMOND, L., & BRADBURN, N. (2021). Is Deliberation an Antidote to Extreme Partisan Polarization? Reflections on “America in One Room”.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15(4), 1464-1481.
一、党派极化与公共协商
党派极化(partisan polarization)是当代美国政治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它不断造成政策僵局,进而严重威胁政府的合法性。本文所关注的政治极化包括实质性极化和情感性极化:前者指对特定政策的实质性分歧,后者指跨党派之间的敌意,即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越来越多地表达对彼此的厌恶,文中使用“政党感情温度计”(feeling thermometer rating)进行衡量。
在过去三十年中,关于协商式民主的文献大量涌现,涵盖规范理论和实证的社会科学研究。政治理论家罗伯特·E·古丁认为,民主协商就是“对支持和反对某一行动的各种理由进行权衡的过程”,这依赖于多元化的、广泛参与的辩论。在理想情况下,选举产生的代表能够不受党派束缚而进行中肯的商讨,但在现实情况中,代表们往往受到党派纪律的严格约束,更为关注的是自己能否在选举中获胜。
就民众而言,美国一般的公共辩论充其量只能算作具有民主协商色彩的“日常对话”,因为大多数人缺乏对特定的公共议题的全面了解,也没有时间和兴趣去对支持和反对的声音进行权衡。更为重要的是,社交媒体塑造了信息茧房,人们乐于和志同道合的人分享观点,获取自己想要获取的信息,而越来越不理解对方阵营的人的所思所感,这使得公众辩论的多样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将美国人放进一个房间”实验
鉴于美国党派极化和公共辩论的现状,一些学者希望重新认识协商民主的作用并进行了相关的实证调研。本文则关注一项著名的全国性公民实验——“协商式民调”(Deliberative Polling),这项实验也被称为“将美国人放进一个房间”(America in One Room)。通过分层随机抽样,526名在2020年选举中登记注册的选民被选为实验组成员,来到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城市达拉斯,另外还有844名选民充当对照组成员。
具体的实验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第一阶段类似于一般的民调,参与者对问卷中的各种政策建议进行0-10的打分,0分表示强烈反对,10分表示强烈支持。这些政策主要围绕选民们最希望在总统竞选中讨论的5个议题展开,分别是移民问题、经济与税收政策、医保政策、环境与气候变化,以及外交政策。其次,526名试验组成员被随机分为不同的小组,他们可以进行面对面的深入辩论,并在想要提出质询或者寻求专家帮助时参与全体会议。协商过程结束后,全体参与者再次填写之前的调查问卷。
这种协商设计能够实现“去极化”(depolarization)吗?所谓“去极化”有两种表现形式:单边去极化(one-sided depolarization)指仅有一个政党向中间靠拢,双边去极化(two-sided depolarization)指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向中间靠拢。在本文之中,这两种情况都能够被视为实现“去极化”。
三、研究问题与假设
这项调查的主要问题是,对于党派极化异常激烈的议题,跨党派的辩论是否有助于减少实质性极化和情感性极化?
本文认为,人们在参与公共辩论时往往携带着浓厚的个人倾向,他们可能从来没有认真对待甚至考虑过其他党派的意见。在“将美国人放进一个房间”实验中,参与者组成了一个微观的美国社会,通过这样一次深入协商的机会,这些选民的政治态度有可能变得更加温和,从而纠正党派极化。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假设:
H1: 对于党派极化异常激烈的议题,设计良好的公共协商有利于减少实质性极化;
H2: 对于那些党派中持最极端立场的选民(在问卷中打0分或10分),设计良好的公共协商能够减少实质性极化;
H3: 对于党派极化异常激烈的议题,设计良好的公共协商有利于减少情感性极化;
H4: 对于那些党派中持最极端立场的选民,设计良好的公共协商能够减少情感性极化。
四、实验结果
在调查问卷中的47个政策建议之中,有26个呈现出了明显的党派极化,它们成为了关注的对象。
首先,就实质性极化而言,实验结果表明在移民、经济与税收、医保、环境与气候变化,以及外交政策这五个最具争议的问题上,协商带来了显著的去极化效应。具体而言,在26个明显极化的政策建议中,有22个在实验之后出现了民主党和共和党选民立场的靠近,其中19个在统计上显著。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加入控制组之后,发现在20个政策建议上出现了统计显著的去极化(表一)。与此同时,对于那些最为极端的选民,26个政策上全部出现了显著的去极化,这些结论有力地支撑了H1和H2的可信度。
表一:公共协商的去极化效应
其次,情感性极化使用“政党情感温度计”衡量,分数越高表明对政党的好感越强烈。实验结果表明,在公共协商之后,民主党人对共和党的温度指数上升了13点,共和党人对民主党的温度指数上升了14点。极端选民的转变更加令人吃惊:以民主党为例,那些在大于11个政策中选择最极端立场的选民,在实验之后对共和党的温度指数平均上升了16个点(表二),这些结论支持了H3和H4。
表二:民主党人对共和党的情感变化
五、小结
这项全国性公民实验的结果表明,公共协商有助于弥合民主党和共和党在高度极化的议题上的分歧,减少实质性极化和情感性极化。
然而,可能有批评者认为这项实验的参与者过少,因此得到的结论不具备普遍性。本文认为,在美国社会更大规模地拓展协商民主模式是可行的,也是纠正美国愈演愈烈的政党极化的必经之路,“协商式民调”就可以被视为一次成功的尝试。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将协商纳入学校的公民教育和社区公共政策咨询,以及通过线上协商降低成本等。
编译 | 张家怿
来源时间:2022/11/29 发布时间:2022/11/29
旧文章ID:28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