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君:中美关系四十年:回顾与前瞻
作者:于洪君 来源:察哈尔学会
本文根据察哈尔学会首席研究员、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于洪君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举办的“纪念中美建交四十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
很高兴能在中美两国建交四十周年之际,来到上海锦江饭店,与美方专家学者一起,共同回顾和展望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国与美国的关系。
锦江饭店在中美关系史上占有特殊位置。这里是第一位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在上海的下榻处。尼克松应毛泽东邀请对中国所做的非凡之访,以“跨越太平洋的握手”而闻名于世,并且永久地载入了国际关系史册。遗憾的是,由于非常复杂的多方面原因,尼克松未能实现他所作出的第二任期内实现中美建交的承诺。他的第二任期因“水门事件”而提前终止。他的继任者福特总统,也没有完成中美建交这一重大历史任务。虽然他作为在任总统访问了中国,但中美关系在他执政时期事实上处于裹足不前状态。
民主党人出身的卡特总统,在任期行将结束之前,为改善并最终实现中美建交迈出了勇敢的一步。虽然当时两国的建交谈判进行得非常艰苦,身为总统的卡特先生为了美国“利益”坚守到最后一刻,但在他的领导下,由于他的政治决断,美方最终接受了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所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即美国与台湾断交、从台湾撤军、废除与台湾防御条约,与中国建立了早该建立的外交关系。回顾这段历史,我们百感交集,在追忆尼克松先生的同时,不能不对卡特先生道声感谢!
(一)努力发掘中美关系史上的正资产和正能量
美国是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移民国家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对外开放性和对内包容性。中华民族文明史悠悠数千年,独具特色的历史根基与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有人因此断定中华民族是相对封闭和保守的。其实,中华民族本质上也是开放包容的,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化过程始终是兼容并蓄的。2015年,有机构曾经轰轰烈烈地纪念华工赴美150周年。实际上,据史料记载,早在1517年,也就是600年前,北加利福尼亚造船厂里就有来自中国的劳工。1784年,美国建国不久,一艘名为“中国皇后号”的美国商船就已经驶抵中国广州的黄浦港,拉开了两国相互交往的大幕。此后,源源不断的中国劳工进入美国,参与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包括开发旧金山,参与修建贯通美国东西的中央铁路。据不完全统计,仅1865-1869年间,就有14000多名华工参与了被誉为世界奇迹的这条铁路工程建设。
那时,北美十三州刚刚独立,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国家,百废待举。仅加利福尼亚州,就有5万多华人在各地做工。华工作为一个不断壮大并特别辛勤的移民群体,为美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中美两国的人文交流,特别是教育合作,同样历史悠久。1867年广东人容闳留学美国,开启了中国人海外留学的历史。容闳成了中国海外留学第一人,美国成了中国人海外求学的首选国。时至今日,中美双方这方面的成就和经验,不仅对于中美两国,而且对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仍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中国近代海关制度,也是在美国人帮助下建立的。二战期间,中美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今天,在纪念中美建交四十周年之际,我们回眸这些历史,是想表明,中美两国之间多领域的交往与联系,历程是久远的,基础是坚实的。追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历史,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领域与中国交往那么深,对中国影响那么大。
(二)全面认识两国历史积怨的多元性和沉重性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经分裂为东西方两大营垒。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和特殊的国际环境下,新中国出于自身需要,在国际事务中采取了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政策。美国对新中国则实行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政策。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兵戎相见,在两国关系史上留下了难以治愈的深刻创伤。在那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美国人,对新中国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成见和偏见。同样,中国人对美国的认识和了解,也无法做到全面和理性。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朝鲜停战后,美国仍千方百计阻止中国融入国际社会,一方面在中国周边地区构筑军事包围圈,另一方面又发动了越南战争,威胁中国和平发展。为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美国动用一切外交资源和手段,一直围堵到70年代初。中国人民对于所有这一切刻骨铭心,是毫不奇怪的。
毛泽东和周恩来那一代中国领导人,早就敏锐地意识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性和历史必然性。朝鲜战争停止后不久,毛泽东就通过多种途径,向美方传递中国愿意与美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的重要信息。毛泽东甚至提议,中国可以同美国签署和平条约,50年不行,就签100年的。
70年代初,中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非常复杂。与美国关系极其紧张的朝鲜和正在与美国交战的越南,是中国最重要的国际盟友。1971年中国秘密安排基辛格来访,并且做出了正式邀请尼克松来华访问的决定,朝鲜和越南极为不解和不满。当时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不得不秘密飞到平壤与河内,亲自出面向这两个“兄弟国家”领导人做释疑解惑工作。当时积极开展“反帝反修斗争”的阿尔巴尼亚,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与中国反目为仇的。尽管如此,中国从国际力量对比关系的新变化出发,从全球战略格局的新态势出发,从自身发展与安全利益的新要求出发,坚定而果敢地继续推进中美之间的接触与交流,为两国最终建交并真正实现关系正常化创造和积累有利条件。
中美建交并实现关系正常化的主要障碍是台湾问题。双方围绕台湾问题开展的激烈争论,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有完全达成一致。但中方秉承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相统一的外交思维,以美国接受“断交”“撤军”“废约”三大条件为提前,同意在如何实现大陆与台湾的统一问题上,分别发表声明表述各自愿望和立场,同时决定将美国对台售武与中美建交分开处理。
正是由于中方采取了积极的、适宜的、充满建设性和创造性的立场,中美两国才能在1978年12月完成建交谈判,才能在1979年正式建交并迅速互派大使,才能在中国改革开放全面开启、中国全面回归国际社会的重要历史结点,开辟最大发展中国家与最大发达国家携手共进新境界,共谋两国合作发展大计,共筑新的国际战略格局。
(三)充分估计中美建交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中美建交虽然没有完全解决,也不可能完全两国之间历史遗留的和不断产生的所有问题,但意义和影响极为深远。
首先,中美建交极大地改变了中美两国“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关系格局和思维定式,使中国争取和营造一个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有利于实现和平发展、有利于长期开展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成为可能;
第二,中美建交改变了世界战略格局,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形成和演变,特别是中美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相互配合,共同抵抗苏联霸权,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和地缘战略博弈的结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特别是苏联瓦解,显然与中美两国长期坚持联手抗苏方针关系极大;
第三,中美建交为中国广泛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事务提供了机遇。中国与整个外部世界的关系,国际关系发展进程和世界多边体系,都变得更具完整性,更有进步性。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前景,也因此变得更加广阔。从这一意义上说,中美建交也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
总而言之,中美建交是个重大而积极的历史事件。40年来,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的总趋势是,既跌宕起伏,又持续向前。中美在既合作又竞争的过程中,各自获得了重大的经济与安全红利,同时也拓宽了双方的和平共处之道。中美双方共同为地区局势稳定,为全球和平发展事业做出了独特贡献。
多年来,我们一直说,中美两国在经济上高度互补,在人文领域中密切交流,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广泛合作。这并非外交辞令,也不是单纯的宣传需要,而是中美关系的真实写照。我们都必须承认,中美建交40年后的今天,双方在发展问题上,已经形成彼此间严重依存的互利关系;在地区安全和全球治理方面,也已形成了需要相互支持的互动关系。中美之间的利益契合点是广泛存在的,是不断拓展的。
(四)理性分析中美关系骤变的原因与走势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一点毫无疑问。中美关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和牵动作用,越来越接近于当年的苏美关系。但中美关系与当年的苏美关系既有很多相似之处,又有重大差异和区别。
首先,中美双方社会制度差异巨大,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冲突,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相互抵触,发展利益和安全利益有时也会发生冲突。这种结构性矛盾当年存在于美苏之间,难以根本消除。如今,中美之间也有类似问题。
其次,中国的经济实力,即按美元计算的GDP总量,相当于美国的2/3左右。上世纪80年代苏联鼎盛时期,其经济总量也大约为美国的70%。中国经济赶超美国的步伐和速度,与当年的苏联极其相似。
第三,中国的发展成就和经验,即所谓的“中国模式”,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其示范效应在发展中国家呈持续增长。中国在发展道路方面为发展中提供的另类选择,这对美国扩张其全球影响力,向全世界输出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确构成很大冲击。当年苏美之间也存在类似矛盾和冲突。
或许就是由于这样一些因素,处于战略焦虑状态的美国社会,首先是特朗普政府,极其简单地同时也不容置疑地将中国定位成美国的头号竞争对手,将中国视为其全球领袖地位的主要挑战者。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发动的不断升级的贸易战,并且迅速地将双方的经济摩擦引向人文、安全等各个领域,急于全面遏制中国发展的意图昭然若揭,对华霸权心态和冷战思维显得非常粗暴和野蛮。
但是,如果我们冷静、客观和全面地看待中美力量对比和双方国际影响,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中国的综合国力既不如当年的苏联,更不如目前的美国。无论从经济结构、科技状况上看,还是从各自的发展潜能上看,中美之间的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更不要说军事实力了。
当年的苏联拥有与美国旗鼓相当的核武库,拥有可以同北约全面对垒的华约组织。中国却没有这样的实力。中国的国防建设近年来有了长足进步,但实际投入远不及美国。苏东剧变后,华约解散,但美国仍然支配控制并且不断扩大北约,仍然在全球范围内维持和拓展军事同盟体系。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未有过对外扩张的基因与传统,今天也不具有与美国争霸世界的意愿和能力。因此,当前的中美关系本质上又不同于当年的美苏关系。中美关系应是“竞合”关系,而不是苏美之间的“零和”关系。
近年来,中国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国际影响力持续上升,信心满怀地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美国则因为内外问题成堆,国际领导力衰退,因而陷入战略焦虑状态。中美关系风云突变,根本原因在于:特朗普政府对于中国的发展方向出现了严重的战略误判,这是非常危险、非常有害的。把美国国内发生的经济问题归咎于中国,断言两国经贸关系失衡责任完全在中国,甚至公然表示,要通过贸易战遏制中国和平崛起,更是令人匪夷所思。
(五)妥善处理当前危机是稳定中美关系的关键所在
特朗普政府将中国定位成美国的战略对手,我们可能一时还无法改变。这是他们的事情。但中国方面要始终坚守中美关系是“竞合关系”的基本判断和努力方向。所谓“竞合关系”,就是要以合作为基础,开展适度竞争,在有序竞争的前提下,坚持互利合作。这种“竞合关系”,类似于竞技场上的“竞争”与“竞赛”。双方都要懂得,竞争不是斗争,对手不是敌手。双方也要相互尊重,相互接受对方的成功与成绩。在中美关系极其重要、极其脆弱、极其敏感的特殊时期,双方必须力避当年苏美关系“有你无我”甚至“你死我活”的历史复辙!
对于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中美两国各种观点和见解纷乱驳杂,悲观失望者居多,但我仍然持谨慎乐观态度。这是因为,中美双方都无法面对两国关系全面破裂的严重后果,都无法承受持续对抗导致两败俱伤的巨大代价,都无法承担由于中美对抗而殃及整个国际社会的历史责任。中方最近一直强调,中美关系要以协调合作稳定为总基调,我理解,这是对中方所主张的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最新诠释和最新解读。
在当前国际大形势日益严峻和复杂,孤立主义、保守主义、民粹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国际事务中的单边主义汹涌的背景下,任何一位理智的和负责任的领导人,任何一个理性的和建设性的政府,都必须非常冷静地对待和处理中美之间的矛盾和问题,都应当按照协调合作稳定的总基调来调整和两国关系的发展方向。
中美两国领导人G20会议期间达成的90天内暂停关税战亦即贸易战的协议,是双方彼此迎合、相向而动、共同管控危机的重要步骤。如果美方能够像中方一样,实事求是地对待两国经贸领域的矛盾与冲突,有理有序地调节其他各方面的问题和分歧,坚持求同存异,扩大共识,推进合作,确立双方都能接受的新的经贸规则和秩序,中美两国开辟竞合关系新路径,实现竞合关系新突破,仍然大有希望。中美两国共同推动并引领世界经济进入开放发展、包容发展、联动发展与共赢发展的新境界,也是完全可能的。
来源时间:2018/12/29 发布时间:2018/12/27
旧文章ID:1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