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文:重建中美人文交流–一个亲历者的思考

编者按:2024年年初,“聚焦中国”年度征文比赛正式开启。本届征文比赛由“中国焦点”(China Focus)倡议和组织,卡特中心复旦-加大当代中国研究中心1990学社(The 1990 Institute)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21世纪中国研究中心(21st Century China Center)共同协办。本届比赛共有两个主题,邀请就读于中、美两国的本科生、研究生 (包括毕业不到一年的学生) 任选其中一个主题,针对中美两国正共同面对的一些挑战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本文获得第二个题目的1990学社最佳论文奖。点击【这里】查看有奖征文启示。作者林佳文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中美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两个大国,他们之间的关系已超越双边关系范畴,攸关世界的前途命运。自中美 1979 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历经风雨,总体向前发展。但在过去十年间,两国内政、新冠疫情、国际地缘政治局势和中美实力消长等因素共同作用,使中美关系陷入建交以来的最低谷,双边对抗和防范力度不断升级,理解赤字与信任赤字叠加,直接影响了两国民众的正常往来和人文交流。

今年 1 月,笔者随学校海外实践团赴美开展调研,依次访问了芝加哥、得梅因、旧金山和亚特兰大等四座城市,与西北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埃默里大学的师生交流。但在芝加哥入境时,笔者一行遭美方边境执法人员扣留近三小时,其中三名同行人员被带至“小黑屋”盘问。事实上,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频繁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中美人口在两国之间流动,每年都有很多中国学生、学者、科技和媒体人员遭遇拒签,有些中国公民在入境美国时受到长时间质询、甚至被注销签证,中国学生被遣返回国的事件也时常发生,已成为中美开展正常人文交流的一大人为障碍。尽管中美关系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都难以恢复到21 世纪初的交往深度和合作水平,但重建中美人文交流对于推动两国关系重回正轨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中美人文交流为什么重要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回望历史,中美关系的每个重要时刻,都离不开两国人民的双向奔赴。二战期间中美人民用血与火锻造了“飞虎队情谊”,1971 年“小球推动大球”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鼓岭之友”延续了百年友谊佳话,费城交响乐团续写了跨越50年的音乐新篇 [1]。现如今,随着身份政治触发美国的阶层对立和分裂,两党一致将矛盾源头转移至中国,导致美国社会的反华倾向日趋严重,美国公众对中国的负面认知大幅增加。在此背景下,加强中美民间交往,对于扩大两国民众的共识,从而推动两国政府基于民意制定互利政策,确保两国关系不偏离稳定发展的基调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是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1979 年,邓小平访美并与卡特总统签定《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奠定两国科技教育合作基础。1985 年,中美又签署了《教育交流合作议定书》,包括中美富布赖特项目在内的教育合作项目以政府间协定的方式得以确认。进入21世纪,中美基于共同利益需要,开展了一系列实质性教育合作项目,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温州肯恩大学等一大批中美合作办学机构蓬勃发展。奥巴马政府时期,中美教育合作步入建交以来的黄金时代。美国政府分别于 2009 年和 2015 年发起“十万强”和“百万强”计划,制定赴华留学生扩大到 10 万人和100 万人的目标,希望在美国的各行各业都培养出一批“中国通”,美国也由此成为中国第二大留学生来源国。同时,中国政府相应推出了“三个一万”,在2011年宣布继续执行“公派万名学生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和“汉语桥”万人来华所修项目,并新设一万个中美人文交流专项奖学金名额。在两国政府大力推动教育交流的背景下,中国赴美留学人数从2008-2009学年的 9.8 万人激增到 2016-2017 学年的35 万人,选择赴华留学的美国学生数量在也于 2012 年达到顶峰 [2]。

除教育合作外,中美于 2010 年建立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共举办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成果覆盖多领域:在科技领域,发起中美科技人员交流计划和中国青年科学家访美计划,联合开展清洁能源研究;在文化领域,中国交响乐团赴美交流演出的足迹遍布美国16 个州的 29 座城市,“跨越太平洋—中国艺术节”在美国持续举办;在体育领域,球类运动已成为中美体育外交的重要一环,中国企业与美国四大职业体育联盟就跨国人才选拔培养、体育旅游休闲综合体建设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在卫生领域,启动中美两国对第三国的卫生医疗合作,并在埃博拉疫情期间合作建设非洲疾控中心。

人文交流作为建设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加深了中美双方在社会层面依附和融合的程度,两国民间交往也为增进中美理解互信和文化互鉴做出重要贡献,成为中美关系的关键支柱。盖洛普民调数据显示,2009 年至 2018 年,即中美人文交流强劲时期,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在小幅波动中有所增加 [3],而这一时期中美关系实际上面临着美国重返亚太试图遏制中国影响力和特朗普发起对华贸易战的挑战。2020 年以后,特朗普单方面与中国“文化脱钩”,暂停与中国开展富布赖特项目,限制中国学生、学者在美从事STEM领域研究,缩短中国驻美记者签证,将孔子学院美国中心指定为外交使团。中美之间的人员流动被贴上“政治化”的标签,加上疫情的冲击,中美人文交流几乎停滞。

在此期间,美国人对中国的负面态度急剧上升,非常反感中国的人口比例从 2018 年的 13%上升至2023 年的45% [4]。清华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开展的民调也显示,对美国持消极印象的中国人在2023年分别高达 59.1%和 75% [5]。通过对比可以认为,保持中美人文交往对于缓和中美间政治摩擦、管控两国的结构性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在斯坦福大学结识了一名曾在台湾地区学习汉语的美国学生,她很热爱中华文化,但由于从未去过大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还停留在非常浅显的阶段,很遗憾受到了部分“台独”思想的影响。再比如,在埃默里大学,笔者遇到两位学习中文的学生,他们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电影了解颇深,想去中国留学的愿望也很强烈。而他们的同学和家人由于不了解中国,受国内媒体舆论和政治叙事的影响,对中国抱有敌意。笔者在动身赴美前,也曾担忧是否会遭遇不公正对待或安全威胁,但实际上除了在入境时“遇冷”外,笔者一行在美接触到的当地民众都相对友好,社会治安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因此,只有真正参与到中美人文交流中去,两国人民才能消除对彼此的误解,为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夯实民意根基。

困难时期如何重建中美人文交流

对于徘徊在低谷的中美关系而言,重启高层交往是缓慢恢复两国人文交流的必要保障。自 2019 年中美贸易争端升级以来,两国高层交往显著减少,导致中美战略互疑加剧。拜登上台后,在阿拉斯加州举行的中美高层会谈无果而终,两国缺乏高层直接对话渠道,中美关系依然在低谷徘徊。但从 2023 年 5 月开始,根据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达成的共识,两国政府重启高层接触: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商务部长雷蒙多、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等美国高级官员接连访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和国务院副总理、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分别应邀访美。去年 11 月,习近平主席应拜登总统邀请访问旧金山,除在政治、外交、军事安全、全球治理和禁毒合作等领域达成重要共识外,两国元首一致表明将推出更多便利两国人员往来、促进中美人文交流的措施。

在两国高层的密集接触下,最直接的利好便是中美客运直航航班的大幅增加。自今年 3 月 31 日起,中美双方航空公司共可运营每周100班定期客运航班,虽然只达到了疫情前的1/3,但无疑是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后取得的重大突破,为两国人民开展经贸合作、留学、探亲以及旅游带来极大便利,更为两国民间友好人士、地方官员、文化教育界人士等推动两国关系稳定发展扫清客观障碍。

中美关系的未来在青年。青年是中美关系发展的见证者和受益者,也是未来“知华派”“知美派”的核心成员,他们对彼此文化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了他们对中美关系的判断。芝加哥大学全球事务委员会(The 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的调查显示,美国青年对中国的态度比老一代美国人积极,在大部分涉华问题上没有明显的敌对立场,且有近六成的美国“千禧一代”反对限制中美之间的教育交流 [6]。然而,虽然今天的美国青年几乎不再以父辈的冷战思维看待中美关系,但随着中美之间摩擦不断,两国留学生的比例严重失衡。美国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曾表示,六七年前,约有1.5万名美国学生在中国留学,但在2022年该数字锐减至350人,虽然在2023年小幅回升至700人,但这与中国对美国国家利益的重要性仍远不相称 [7]。

值得欣慰的是,近期中美青年交流正呈现回暖趋势,北京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乒乓球队、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与艾奥瓦州马斯卡廷中学互访等一系列中美青年互访活动持续开展,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均组织学生实践团赴美调研,中国也为欢迎美国学生赴华交流释放了巨大热情。为进一步增进美国青年对中国文化和教育的了解,有必要通过政府官方渠道和高校、民间智库设置奖学金资助和校际合作项目,举办更多学术研讨、学科竞赛和实习实践等活动,在技术层面上简化留学生的签证申请流程,并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向美国青年展示一个立体真实的中国。 

地方交往彰显中美人文交流的活力。在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地方对话的风险更小,也更有助于弥合两国分歧。中美建交以来已建立 284 对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关系,覆盖美国90%以上的州。以艾奥瓦州为例,1983 年艾奥瓦州与河北省结为姐妹省州关系,习近平主席曾于 1985 年和 2012 年率团赴艾奥瓦州考察美国农业,并与金伯利农场主人里克·金伯利(Rick Kimberly)结下深厚友谊。幸运的是,笔者此行在艾奥瓦州停留 2 日,受邀前去金伯利农场作客。据金伯利先生自述,他去过中国 20 多次,结识众多中国朋友,还参与了河北、浙江等地的农业示范合作项目,也因此成为中美农业交流的推动者。

加州是中美地方交往的另一典范。作为全美华裔规模最大的州,加州与中国的气候治理合作历史悠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清华大学合作,于 2019 年成立了加州-中国气候研究院。2023 年,加州州长加文·纽森(Gavin Newsom)作为疫情之后首位访华的美国地方官员,在访问期间也延续了加州与中国良好的气候合作传统,着重与中国讨论碳排放、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等议题。此外,根据圣迭戈动物园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达成的协议,加州将成为美国首个与中国重启“熊猫外交”的州,为中美开展熊猫国际保护合作、增进两国人民友好感情提供重要立足点。 

结语

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既是推动中美关系止跌企稳的基础,也是管控化解两国矛盾分歧的重要途径。当前,中美关系处于历史低位,两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摩擦以及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的态度依然是双方重回正轨的一大阻碍,民间交往也面临增速放缓的困境。随着美国大选临近,美国两党政客将更激进地炒作中美关系议题,国内政治斗争可能引发的混乱局面将为中美关系带来更多不确定性。面对上述种种挑战,中美更应继续推动人文交流,重建增进理解互信的新“乒乓球桌”,这不仅需要两国高层通过对话磋商,为民间交往清除不必要的政治障碍,更应该拓宽青年沟通渠道,构建中美相知相亲的基石;创新地方合作机制,厚植中美互利共赢的民意基础。人文交流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纽带,而重建中美人文交流任重而道远。

References:

[1] 毛宁 (2023年11月17日). 中美关系每个重要时刻都离不开两国人民的双向奔赴.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http://russiaembassy.fmprc.gov.cn/sp_683685/wjbfyrlxjzh_683691/202311/t20231117_11182583.shtml (访问日期:2024年3月21日)

[2] Goodier, M., & Hawkins, A. (2023年7月22日). US-China cultural exchange at low point after tensions and Covid, data shows. The Guardian.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3/jul/22/us-china-cultural-exchange-at-low-point-after-tensions-and-covid-data-shows (访问日期:2024年3月31日)

[3] Gallup. (n.d.). Is your overall opinion of China very favorable, mostly favorable, mostly unfavorable or very unfavorable? https://news.gallup.com/poll/1627/china.aspx (访问日期:2024年4月4日)

[4] Gallup. (n.d.). Is your overall opinion of China very favorable, mostly favorable, mostly unfavorable or very unfavorable? https://news.gallup.com/poll/1627/china.aspx (访问日期:2024年4月4日)

[5]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 (2023年5月24日). 《“中国人的国际安全观”民意调查报告(2023)》,第23页;Liu, A. Y., Li, X., & Fang, S. (2023). Unpacking ‘the West’: Divergence and Asymmetry in Chinese Public Attitudes Towards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Current Chinese Affairs, 52(1), 119-133.

[6] Kafura, C. (2022年1月14日). 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on US-China Relations. The 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 https://globalaffairs.org/commentary-and-analysis/blogs/generational-differences-us-china-relations (访问日期:2024年3月24日)

[7] Yang, W. (2023年12月19日). Bilateral Tensions Cause the Number of American Students in China to Plummet . Voice of America. https://www.voanews.com/a/bilateral-tensions-cause-the-number-of-american-students-in-china-to-plummet-/7404085.html(访问日期:2024年3月24日)

作者

相关内容

2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