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者热议特朗普时代美国政治
作者:张心怡 来源:中评社
由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主办的博雅工作坊系列论坛日前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此次工作坊主题为“特朗普现象与重新认识美国”,下设三场专题讨论。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十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展开交流。
首场专题讨论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王希主持,聚焦“特朗普时代的国内、国际政治”这一话题。
国际关系学院校长助理、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在专题讨论中指出,两年前在讨论“特朗普现象”时,讨论的不仅仅是特朗普个人,特朗普周围有很多非传统政治候选人,他们的出现都代表着美国国内寻求制度变革的一种尝试。“特朗普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美国内部矛盾以及发展瓶颈,比如地理扩张遇到极限、没有引领性技术出现、社会治理革新问题等。从目前看来,美国还没有出现突破瓶颈的新办法。
谈及“特朗普现象”对中美关系挑战,达巍认为,中美现在出现同体异质的现象,对美国构成了巨大挑战。中国和美国同样处在国际秩序中,互相在对方体内的存在和影响非常大,两个体制很不一样的国家不得不生存在一起,不得不进行交往,自然会造成很强的不适应性。他亦提到,特朗普在任内希望制造一些不可预期性,但如此以来,会消耗美国的战略可信度,长远来看对美国霸权地位的伤害很大。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王立新以“特朗普现象与自由国际主义的衰退”为题进行阐释。他表示,美国应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甚至扮演领导角色,以促进自由国际主义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对于未来美国自由国际主义是否会消失?王立新认为不大可能。
王立新谈到,美国自由国际主义的挫败体现在:武力输出民主的失败和民主化浪潮的消退;全球化损害了美国的繁荣和安全,导致美国的经济困境、加剧经济不平等,非法移民的涌入和恐怖主义传播导致美国自身不安全,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发展未能促进政治民主,反而使得中国崛起为美国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对手等。
“正是因为自由国际主义的挫败,为特朗普上台提供了基础。”王立新说,“特朗普现象”削弱了自由国际主义的意识形态基础,削弱了“美国例外”的观念。特朗普抛弃了自由国际主义,从推动自由贸易和全球化转向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在安全领域更加强调加强美国自身军力而不是国际安全合作,在全球治理方面实行单边主义;对继续扮演世界领导角色三心二意,放弃了部分领导责任,减轻自身领导负担;对国外促进民主和人权不感兴趣。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业亮在专题发言中提到了特朗普政府的三大政策目标:经济民族主义、国家安全和主权、”解构行政国“。他认为,特朗普就任以来,其内政外交政策大致根据这三条线进行,“解构行政国”是特朗普政府三大政策目标之一,或者说特朗普政府的国内政策议程大致可用“解构行政国”来概括。
张业亮从行政国在美国的历史发展角度切入,对“解构行政国”这一特朗普政府的政策目标进行叙述,并指出特朗普政府“解构行政国”的具体措施:颁布行政命令以及与共和党掌控的国会合作,废除和削减联邦规制,对行政机关制定规则的权力加以限制;在联邦政府高级官员和最高法院大法官任命上,提名反对行政国的人选;简化税制;在对外贸易政策上鼓吹公平贸易,反对多边贸易协定,主张双边贸易协定等。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表示,目前特朗普的所有做法在美国国内制度、法律层面上讲都没有问题,其所有政策在美国国内都有相应选民群体的回应。特朗普其实是在“做减法”,“做减法”需要美国自身付出成本,但同时其他国家也要付出成本,因此,其他国家必须都要与美国谈判。此外,特朗普还采取跨议题联动的方式解决问题,不是用同一议题框住所有国家,而是在不同议题上把其他国家都框入其中,比如退出伊核协定。
刁大明认为,特朗普采用的这些方法可能导致两个问题:第一,其他国家不愿与其谈判,特朗普需反覆不断要价;第二,长期消耗可能会让自身礼崩乐坏。他亦提到,虽然特朗普每一次“翻脸”对于美国这个世界霸权国家来说都是一次损耗,但可能美国本身能够承受得起这样的损耗。
来源时间:2018/6/5 发布时间:2018/6/5
旧文章ID:16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