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总统”的对华政策前瞻(下):系统性深化“再平衡”

作者:安刚  来源:澎湃新闻

  “再平衡”

  “再平衡”的本质是重新配置美国在全球的战略资源,大幅增加对亚太地区的关注和投入,是美国的既定方略。除非中东、欧洲一线发生重大转折性事件,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的趋势不可能因白宫易主发生逆转。

  然而,这一战略在奥巴马执政末期遭遇两大“塌方式”挫折:一是TPP同时受到两党总统候选人的反对,生效望薄,彻底废掉也不是不可能;二是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上台后大幅调整对外政策重心,主动改善对华关系,作为美国在东南亚军事存在基石的美菲同盟告急,美国维系亚太同盟体系的能力也受到更多质疑。

  如果希拉里·克林顿当选,“亚太再平衡”将得到系统性深化,中美战略博弈将在更复杂的层面上展开。 “亚太再平衡”的具体规划和先期部署在奥巴马任内已经做出,希拉里时期的重点将不会是重整架构、推陈出新,而是在修补“漏洞”的基础上延续既成态势,落实相关计划。

  美国在自身精力不济、全球影响力收缩的情况下,将会更加灵活务实地推进“亚太再平衡”。由此似可预见,希拉里·克林顿当政后,美国竭力挽救在亚太地区战略颓势,第三方因素在中美关系和地区秩序竞争中会更加突出,两国可能陷入新一轮对地区盟友伙伴的“争夺战”。

  亚太军事

  美国的军事安全战略具有跨选举的强大惯性。尽管“亚太再平衡”在经济一轨遇到困难,但在军事安全层面国内争议却不那么大,并且持续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并非虚张声势:《四年防务评估报告》(2014)、《前沿、介入与准备: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亚太海洋安全战略》等一系列文件确定在2020年前将60%的海军舰艇和海外60%的空军力量都部署到亚太的目标,界定了美国在亚太海域的军事安全利益。

""

  “亚太再平衡”的具体规划和先期部署在奥巴马任内已经做出,希拉里时期的重点将不会是重整架构、推陈出新,而是在修补“漏洞”的基础上延续既成态势,落实相关计划。

  2016年9月29日,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在在“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上向官兵发表演讲时宣称,“亚太再平衡”已完成前两个阶段的部署,美军将在第三阶段巩固和发展过去取得的成果,将包括F-35第五代战机、P-8型反潜侦察机、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升级版在内的更多最先进武器装备派往亚太,并大力发展新一代战略轰炸机、无人驾驶潜水装置及太空和网络新技术,以确保美国在这一区域内“维持最高军事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与内外经济形势相关,减少财政赤字是自奥巴马政府起将延续几个总统任期的恒定任务,希拉里·克林顿在竞选期间也强调了这一点。尽管这一竞选承诺将主要通过税收制度改革来兑现,但不可避免地要触动防务预算这块“蛋糕”。希拉里·克林顿当政后,美国大幅减债与在亚太地区增加军事投入之间的矛盾将继续存在,白宫与军方的关系将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希拉里·克林顿的财政政策,美国军方将继续通过叫嚣中国“战略威胁”和“军事挑战”来“讨预算”,对中美关系和亚太区域合作氛围构成严重干扰。

  经济

  中美经济关系正在迈入一个相对“二元”化的新阶段。一方面,两国相互依存更深,中国经济走势与美国经济走势的联动更直接,对世界的影响更大,美国要维持复苏势头不得不与中国加强协调;另一方面,结构性竞争因素的不断增强成为常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贸易分歧有可能成为希拉里·克林顿上台后中美之间最先擦出火花的领域,通过单边贸易调查和多边贸易诉讼对中国施加压力的作法将会增多,但她的政府也不得不遵循中美经济关系的内在规律,总体坚持对话协商解决问题的路径。

  为兑现竞选承诺,希拉里·克林顿将审慎处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她不大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历时五年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谈成的TPP,更可能谋求增加附加议定书,而TPP在美国国会的“通关”也将耗时长久,不会立即长成竖在中美之间的“高墙”,中国主导的区域合作安排以某种方式与之建立联系仍然存在可能。但不要幻想奥巴马任内因TPP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问题而由经济至战略加深的中美互疑和竞争可以随希拉里·克林顿对TPP的反对态度而一风吹。

  希拉里·克林顿对“一带一路”有着比其他美国政要更直接和深入的了解,这与她当国务卿时一度推动旨在以阿富汗为枢纽建设一个连接南亚、中亚和西亚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网络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有关。“新丝绸之路计划”背后,其实是美国通盘深入实施大中东、大中亚战略的长远考量。

  只是随希拉里·克林顿卸任国务卿、阿富汗和中东局势的波折,以及中国正式推出“一带一路”战略倡议,“新丝绸之路计划”在美国的外交议程中逐渐淡化甚至中止。但不能说这种“雪藏”就等于放弃,作为美国一号外交官而对阿富汗、中东事务投入巨大精力的希拉里·克林顿在当选总统后会不会以某种新包装重启它,非常值得关注。果真如此,这或许意味着中美两国的中亚发展计划迎头相遇了,但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能不能带动探讨“一带一路”与的合作互补和包容性发展呢?如果两国都把在中东、中亚一线乃至更远方向上的经济行为定义为官方推进的地缘战略,显性矛盾将难以避免。

  气候变化

  与推进能源改革正相关,希拉里团队已明确释放出当选后将率先审议气候变化政策、增加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这意味着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合作点将持续有效,并且面临进一步加强的机遇。

  过去八年也是一个国际秩序活跃变动的时期,维系中美关系的主动力从双边协调向全球治理层面的合作扩展,气候变化合作成为中美关系的新增亮点。2014年11月奥巴马总统访华期间、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两国元首发表两份《气候变化联合声明》,2016年6月中美启动绿色合作伙伴计划、9月两国元首在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开幕前夕向联合国秘书长交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为《巴黎协定》的达成、生效和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向国际社会释放了令人欣慰的积极信号,只是相关合作仍不足以抵消两国在地缘战略层面竞争因素和对抗风险的发展,但两国领导层和工作层已经达成一个默契:有胜于无,应当让应对气变等全球治理领域的合作引领关系的积极面,并且使之继续发挥平衡、对冲中美关系消极面的效能。在未来延续和构建中美关系的历程中,双方需要不断做大应对气变的合作成果,为维系双边关系稳定发展和改善全球治理提供不熄火的引擎,希拉里·克林顿及其团队对此是认可和推动的。

  高层对话

""

  希拉里当政后,有望率先发出调整、创新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等现有高层对话机制的信号,对两军高层沟通渠道的深化也会有较大推动。

  希拉里·克林顿在10月中旬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表示,她当选后的首要目标将是鼓励联系,进行真正的交谈。这番话反映了她处理国内国际问题的一条基本理念。

  一段时间来,美国学术界因应中美实力对比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掀起了对华政策的讨论,各种观点林林总总,不乏主张加强对华遏制和军事“抵消”的强硬声音,但无论朝野、左右、官学,极具共识度的一个认知是,中美需要加强战略层级的沟通。在这一共识之下,也对过去若干年中美对话效能进行了检视和反思,进而对未来的对话机制发展提出希望和建议。

  最重要的,一是注意到中国外交决策体制发生了变革(包括设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外交部和中共中央联络部部内机构进行调整,军队、海洋、纪律监察、环保、网络等部门、系统的参与度提高,领域外交的作用和职能增强等),希望有针对性地调整中美对话机制的设置,使其在对象上与中方在内部发生的变化相适应、相匹配,确保中美对话的实质性内容能够在中方内部做到“上达”。

  二是认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最多时双方半个内阁数十位部长级官员参加,对话效率其实不高。将来可适当压缩规模,多搞小范围、非正式的会晤。

  三是认为中美关系的内涵越来越宽泛、复杂,涉及面越来越广,对话已非一两人能够掌控,两个大国之间仅靠基辛格、鲍尔森在双方高层间游走疏通敏感信息的时代也已过去,双方沟通方式需要升级,也许两国国内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跨部门网络来负责中美关系。

  四是近几年虽然建立了中美战略安全对话、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两军热线、两军战略规划部门对话、打击网络犯罪联合对话等新机制,军事安全领域的对话沟通仍然落后于两国总体和经贸、政治领域的对话,那种曾经发生的中美在相关领域发生重大摩擦事件便暂停战略安全对话、网络对话、军事交流的作法事后效果证明也不可取,今后应着力推动敏感领域对话机制发展。

  以上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希拉里团队在过去参与中美对话时形成的感受。希拉里当政后,有望率先发出调整、创新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等现有高层对话机制的信号,对两军高层沟通渠道的深化也会有较大推动,中美关系面临再次用不长时间实现平稳过渡的机会。中方应当早做规划和准备,亦可考虑先入为主。

  热点

  尽管有作国务卿时裁断利比亚危机失误的记录,希拉里·克林顿在外交上的长项仍在于处理热点问题。这里选取与中美关系关联度最直接、最紧密的三个问题加以简单梳理。

  1.朝核问题

  希拉里·克林顿上台后,在亚洲方向需要投入精力处理的第一个重大安全问题不是应对“中国挑战”,而是重审并制定朝鲜半岛政策。

  由于希拉里·克林顿本人和团队对半岛问题的熟知,加上其丈夫克林顿作为总统、前总统为改善美朝关系、斡旋人质危机的历史作为,朝方对希拉里·克林顿当政其实是抱有一定期待的——期待其能延循美朝双边对话谈判作交易的路径,但不信任情绪也极深。

  新一届美国政府的对朝政策重启不会即刻完成,其结果有赖于相关各方间的互动,其间不排除朝方为试探美方底线主动在核导技术发展方面或对韩、对美采取新的行动。希拉里·克林顿没有多大空间在对朝缓和与强硬之间作简单的“二选一”,初期将延袭外交接触、经济制裁与军事压制相结合的路数。

  朝核问题可能是新的政治周期伊始摆到中美关系面前的最能将挑战和机遇因素结合在一起的考验,可能会有不少颠簸,中国有必要多做工作,避免美方外交团队因过度自信而轻率决策,同时,自身加强对朝鲜半岛各种可能的重大事端乃至变故作准备这一点也不应有所迟疑。

  希拉里·克林顿如当政,将继承在半岛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进展——如果有关决策不受韩国政局因朴瑾惠正在经历的“闺蜜风波”而发生重大动荡的影响的话,这不仅是因其符合希拉里支持全球反导系统建设的一贯立场,也是出于对半岛局势和与韩朝日关系的综合考量。即便从这个角度看,中美战略矛盾深化的趋势在东北亚方向也一时找不到主动缓解的切入点。不过,希拉里团队对谋划半岛安全机制调整是有愿望和理论积累的,这一点需引起重视。

  2.南海问题

""

  2012年9月4日晚,北京,外交部长杨洁篪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举行会谈。 视觉中国 资料图

  南海问题最关乎中国的切身利益和中美关系现实走向。希拉里·克林顿不是不知道,其一旦当选,在南海问题上如有轻举妄动,将冒中美关系螺旋下滑的巨大风险,因此可能先尝试与中方进行专门对话。但要看到,南海问题极可能成为希拉里团队与美国军方确立彼此关系模式的“试金石”,即便白宫新主人有意将其稳住,美国国内对华强硬势力也会继续兴风作浪,中美在南海发生意外碰撞的风险指数即将进入一个高攀的阶段,双方都要高度警觉。

  今后一个时期南海最大的风险在于中美发生正面冲突,也在于并未实质缓解的黄岩岛、仁爱礁等局势的波动,美国新总统上任之初将不得不继承此种风险,其稳局诚意和内部控制力令人高度怀疑。

  3.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长期是中美关系中的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是一体两面的。一方面,美国借台湾问题制衡中国的基本考虑没有变,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构成的隐患是持久的。另一方面,如果“台独”势力闹得凶,威胁台海和平稳定,中美两国政府在遏制“台独”方面又形成共同利益和协调点,反对和遏制“台独”又可以在局部和特定情况下转换成中美关系的积极因素。

  希拉里如果当选,出于推进平衡中国影响力增长、维护美国在西太地区地缘战略利益的考虑,也有与台当局暗中强化军事安全合作、甚至将台当局变相拉入美国正在强化的亚太安全网络的需要。台湾问题返回中美摩擦核心部进而重新成为两国关系最危险议题的可能性大为存在。

  4.人权政治

  希拉里在任国务卿期间,配合奥巴马务实处理了两国关系中的人权问题,将其控制在双边议程中相对靠后的位置。然而,她本人意识形态极端固化,对华偏见、成见很深,她对两国关系中一系列突发的或者事先策划的敏感政治事件的处置,以及在中国周边打着民主价值旗号推进美国地缘战略利益的作法,给两国政治互信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口”。

  希拉里·克林顿当政后,将会以实用主义的办法处理两国间的敏感政治问题。但值得警惕的是,女权、平权和网络问题有可能成为在人权政治领域交锋异常激烈的环节,两国在互联网上的摩擦也会更加复杂。如有新的突发敏感政治事件,希拉里团队很难摆脱傲慢的处理习惯,造成的伤害将远远大于各领域合作产生的正向牵动力。因此,人权政治问题仍然是两国关系高危高风险的领域。

  时代已变,中国执政党对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强调以及中国特色人权观念的发展已成为中美两国围绕人权问题进行交锋和交流的新背景。人权问题不大可能重新回到中美议题榜顶端(当然如发生重大敏感政治事件时会有阶段性的回归),无论希拉里本人多希望把它变作自己厚重的“政治遗产”,她都没有足够的空间在中美关系当中大打“人权牌”。

  结语

  在《团结起来更强大》一书中,希拉里至少60多次提及中国,拿出三页篇幅专门论述对华政策。她写道,站在复杂的美中关系“平衡木”上,她的政府必须持有两个特质:“坚定”(firm)、“睿智”(wise)。希拉里还说,“美中关系是当今最为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我们要努力在两个方向上做好平衡。一方面,要抑制中国在全球经济的野心以及在亚太地区针对我们盟友国家的企图;另一方面,要在气候变化、全球卫生等对双方都极为重要的议题上强化合作”。

  在一切可预见性中最可预见的,是无论谁在美国当政,这个国家的对华政策都难以摆脱对话合作与防范遏制并用的两手,而随着中美关系正式步入两个真正意义上全球大国的竞合状态,美国对中国的两手将不断同步加强。与这样一个对手打交道,对于正在努力学习如何做一个称职、合格的全球大国的中国来说,是令人兴奋的历练,是站上全球治理中心舞台必经的曲折台阶。希拉里如当选,将是一位重视中国的总统,同时也是一位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专业级的对手。跳出“标签化”“脸谱化”的印象看希拉里,她并非不可打交道。不管怎样,在她治下的美国将与中国共同经历国际秩序转换的又一关键时期,塑造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内世界上最重要双边关系的基本形态。

  就像我们已经认识到的,中美关系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坏,希拉里的对华政策亦是多面的,不能用“强硬”二字笼统概之。至少在目前阶段,按照双方基本共识,中美需要避免滑入“修昔底德陷阱”,未来并非全然是一片“未知的水域”。

  (作者为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盘古智库”,澎湃新闻获授权转载。文章原标题为《希拉里·克林顿一旦当选,对华关系以何方式开场?》,本篇是文章的第三部分,内容有所删节)

来源时间:2016/11/5   发布时间:2016/11/5

旧文章ID:11660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