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鼓动美国民众对立?
作者:彭小瑜 来源:北京青年报
今年的美国总统选举很热闹,娱乐性很强。美国朋友们抱怨声音很大,不过很多人看着特朗普和希拉里的辩论以及两人时不时地互相攻讦,心情还是蛮不错的。很少有人在真正担心,两位糟糕的候选人之一当选总统会有灾难性的后果。毕竟幕僚和参众两院总会扶助和牵制不良总统,实在不行国会还可以弹劾之。然而这场竞选还是暴露出美国最近几十年积累的一些问题。
在竞争总统候选人位置的时候,希拉里的对手伯尼·桑德斯指责她使用不规范和不道德的手段和策略,还批评她玩世不恭地打女性牌和族群牌,模糊和遮掩了美国社会的根本问题:影响到所有民众的社会公平状况恶化和过度贫富分化。作为一个同情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家,桑德斯倾向于从阶级和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待社会问题,强调资本贪婪、职工失业和社会保障不足才是对民众根本利益的最大伤害。
在前几天举行的总统候选人第三次辩论之后,希拉里的支持者继续借助族群问题打击特朗普,将特朗普描画成敌视晚近移民、尤其是拉美裔移民的偏执狂。在辩论中,特朗普在提及非法移民中的犯罪分子时,称呼他们为“翁布雷”。这个西班牙词本来是“男人”和“汉子”的意思。用了这个词就说明特朗普歧视所有的拉美裔美国人?支持希拉里的媒体人士这样来煽动反特朗普的民意,显得牵强附会,同时再次证明了制造族群对立成为了政治工具。特朗普试图强调,非法移民随意穿越边境是侵犯国家主权的严重违法行为,并且损害了美国公民以及合法移民在就业、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权益。但是为了争夺拉美裔选民的选票,希拉里及其团队不惜挑动他们的族群意识,同时忽略一个有良知政治家原本应该正视的法治和其他社会问题。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以文化多元和族群平等的名义强化族群意识,成为美国政治的一个不良现象。民权运动对种族和族群歧视的确进行了有力打击,并借助法律和教育促进不同族群之间的平等与和谐。问题是,现代主权国家的建设需要促进族群团结,加强社会凝聚力,在尊重和吸纳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推动所有族群进入主流社会,使之融合为统一的现代民族,譬如美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利坚民族,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华民族。现代民族国家的建设,不可能在持续不断强化族群意识和构筑族群壁垒的倾向下顺利进行。
自合众国建立以来,一些乐观的美国人一直把自己的国家看作是“民族熔炉”,认为不断到来的移民融合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即便在今天,这种重视社会团结和主流文化的观点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学术见解之一,仍然有主流学者认为:共同的语言、制度和意识形态是美利坚民族最牢固的基础,将肤色不同的美国人塑造为统一民族。学者格莱泽、莫纳罕在1963年出版了《在民族大熔炉之外》一书,对这一传统观点有所修正。他们以纽约市的情况为例,分析了黑人、犹太人和爱尔兰人等五个族群的移民及其后代在美国的状况。他们的观点是,尽管各个族群的移民都在相当程度上美国化,他们并没有在“熔炉”里失去自己的族群特征。两位作者在1975年的另一项研究里提出,族群意识的强化会导致利益集团的形成以及社会分裂和冲突的加剧。
有些族群比较容易或者比较善于融入和“消失”于主流社会,譬如一些德裔美国人。另一些可能会比较长时期地保持其体质和文化特征。但是政治家刻意去突出族群分界和强化族群意识,就像希拉里在拉选票时所表现的那样,是不利于社会团结与和谐的。
黑人贫困问题长期难以改善,其根源在于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教育平等的缺位,但是文化和政治精英却老是片面地把它看作种族问题,没有在社会经济层面认真地面对和解决。把人们对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关注转移到族群问题,其实正是希拉里这类政治家为华尔街和美国既得利益阶层做出的服务,是一发愚弄民众的麻醉弹,也是一发烟幕弹。
文化多元论和族群的偶像崇拜,在美国和西欧的实践效果是复杂和多面的,经常是负面的。我们对之应该有一个审慎的态度,不应该随意进口和借用,不应该盲目跟进和吹捧。
来源时间:2016/10/24 发布时间:2016/10/23
旧文章ID:1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