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对“自信”中国的审慎态度——中美印象第104期周报
作者:罗伯特•萨特(Robert Sutter) 来源:中美印象
2016年3月,当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代表团聚集在华盛顿参加核安全峰会时,峰会之外仅两个双边会议,其中之一就是奥巴马总统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晤。
适逢中美关系在南海更趋紧张,奥巴马也即将离开白宫,本次习奥会不仅凸显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还有其紧迫性。现在距奥巴马总统任期结束不到八个月,正是评估这位总统历史遗产的好时机。
这次习奥会晤的头条新闻是他们宣布中美将成为第一批签订今年一月达成的巴黎气候协议的国家。这一展现两大国合作的正面消息很可能并不会改变奥巴马最近对于习政府在南海问题上对美国利益之挑战,以及对其他闭门商榷的敏感事宜的更为坚定的立场。华盛顿似乎已接受两国关系紧张是保护美国关键利益不受中国负面行动影响之不可避免的结果。然而,奥巴马也澄清了中美在南中国海的分歧——迄今为止两国间之最大差别–还没到会牵扯其他敏感领域如台湾问题或甚至危及两国合作的地步。
奥巴马政府仍然视美国的对华政策为一个混合体,这个混合体既包涵美国追求的正向目标,也反映中美之间旷日持久且根深蒂固差异之不良因素。美国总统及2003-2013年期间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中美建设性互动和避免双方产生严重矛盾。值得一提的是,两位领导人当时都面临着内忧外患。相比之下,习近平大胆主动采取了损害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利益来实现中国的野心。具体而言,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采取了以下举措:
1. 在南中国海和东海地区,以损害其邻国以及美国在该区利益为代价,采用无直接军事武力参与的强制手段来提高中国对该地区的管控;
2. 用外汇储备和过剩的工业产能发起利己的国际经济发展项目和针对减弱美国领导力或排斥美国的国际机构;
3. 提高中国在亚太地区针对美国的军事建设;
4. 持续对美国经济资产和知识财产的网络盗窃行为,继续市场准入和货币控制措施,以上行为都造成严重危及美国利益的后果。
除极少几个案例外,奥巴马在执政六年间都避免公开讨论中美的分歧。奥巴马自从2014年4月访问亚洲后,对中国在以上议题的行为及其对亚洲秩序和其他美国利益的影响变得更为直言不讳。习近平则公开对这些低层官员持续试图驳回的抱怨视而不见。习在3月31日与奥巴马的会晤中继续强调习提出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美国评论家越来越多地批评习近平以损害美国利益为代价耍两面派。在2015年9月紧张的中美华盛顿峰会后,奥巴马在公开场合对中国的评论减少了。而他和美国高级官员们的行动力却加强了。例如:
1. 对中国施加比过去针对性制裁更强的压力,尤其是美国于2014年5月指控中国军方以迫使中国停止网络盗窃美国财产的行为;
2. 施加更强的压力迫使中国同意对北朝鲜的国际制裁;
3. 美军在南海加紧军事部署,美军领导人直截了当地警告中国在南海的野心,随后中国在有争议的南海岛屿持续军事化,尽管习近平在9月峰会上承诺过不会如此;
4. 与盟友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印度,和相关东南亚国家进行更密切合作,加强地区国家的力量并增强中国对邻国欺凌的难度;
5. 得知中兴在美国压力下虽口头同意停止向伊朗转售未经授权的美国制造的科技产品,仍继续私下进行转售后;美国在2016年3月,突然决定停止向中国国营的电讯公司中兴通讯(ZTE)供应对其影响巨大的美国信息技术。
6. 在2016年3月递交给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一份联合声明中,美国前所未有地带头谴责中国的人权措施,此声明得到日本,澳大利亚,及九个欧洲国家的认可。
然而,近期的发展显示以上行动所产生的影响比其看起来要小。当中美两国达成共识开始就网络盗窃行为进行双边对话,中国也同意联合国对北朝鲜实施更强硬的制裁后,中国在这两个领域中所面临的公众压力就减弱了。美国对中兴通讯公司的紧急制裁也在几天的秘密磋商后峰回路转,让美国供应商得以继续向中兴供货。而美国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对中国的谴责也只是一次性事件。同时,中美关系中所谓的“台湾问题”在今年一月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大获全胜以及民进党立法人获得大多数席位后变得更敏感。奥巴马政府并没有采取任何可能破坏现状的行动,而是小心避免争议并尽力通过两岸对话保持和平与稳定。
总体而言,奥巴马政府应对中国挑战的重心似乎集中于南海纷争和美国与日本,澳大利亚,印度,以及部分东南亚国家的联合军演,以应对中国使地区不稳定的高压手段。美国国防部部长阿什顿·卡特(Ashton Carter)和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哈里斯(Harry Harris)重复谈到中国的“挑衅”行为以及他所说的中国在“东亚的霸权”。他们和其他人指出美军计划通过部署,区域合作和对中国邻国的协助来“检验”中国的进步。美国官员也预计今年后半年海牙常设仲裁法院的裁决将敲打中国,以驳斥中国为证明其南海扩张行为正当性而采用的宽泛笼统之辩护主张。
展望未来,中国很可能继续在南海持续投机取巧,以递增的方式持续扩张。习近平这一举措所带来的好处似乎大于其需要付出的代价。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习近平给人印象是一位强有力的国际领导人,而奥巴马则显得势弱。中国在东海试探性的扩张和恐吓行动撞上了受美国大力支持的日本有效回击。而中国无法有效处理北朝鲜的挑衅使这些局面更为复杂。考虑到南海地区国家政府——包括所有索赔国家及主要区域性组织东盟——的种种弱势,中国在该地区的扩张机会就更大了。而海牙常设仲裁法院的案件也可能进一步刺激中国实行扩张。
奥巴马政府在应对中国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然而,这些努力都经过再三权衡以避免严重破坏中美关系。这些条件让中国得以运用强迫和分裂手段,通过损害邻国利益来提高自身管控权,并无需付出严重代价。近期中美峰会的良性互动也表明在奥巴马余下的几个月任期内,这一总体趋势仍将持续。迄今为止,2016年美国总统候选人在关于中国的辩论中的立场比奥巴马对中国谨小慎微的态度要强硬得多,而我们还不清楚奥巴马的继任者是否会不得不沿用如此慎重但果断的政策来应对中国的挑战。
翻译:遇安 原文链接:http://yaleglobal.yale.edu/content/obamas-cautious-and-calibrated-approach-assertive-china
来源时间:2016/5/4 发布时间:2016/5/4
旧文章ID:1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