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卫东:炒作“修昔底德陷阱”是种学术讹诈
作者:任卫东 来源:环球时报
习近平主席在访美期间再次提出世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美国总统奥巴马也表示不认同这一概念。美国一些学者过去一直想把这个逻辑套在中美关系头上,现在中美领导人的双双表态可能让他们失望了。
近两年来,美国国内有关重新审视中美关系的讨论日趋热烈。有些人称,当前中国的发展走向与美国预期不符,美国将中国纳入其战略轨道的政策目标基本落空,为此美国应向中国施加更多压力。而将“修昔底德陷阱”概念用于中美关系,就是这种思维在学术上的体现。通过热炒“修昔底德陷阱”,美国学界之前已在学术层面对中国构成某种形式的“讹诈”。首先,它暗含着一种警告,即如果你不能让美国放心,不能消除美国的“恐惧”,那么美国就可能会用战争解决问题。其次,它以隐喻手法先入为主地将一旦发生战争的原罪加在中国头上。在此背景下,中国如何对待美国及其主导的国际体系成为国际舆论焦点,仿佛是否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完全就看中国的表现了。
虽然表面上看“修昔底德陷阱”占据了一定话语权优势,但它反映出美国学术乃至政策思维的一个严重弱点,即仍用两千年前的模式思考21世纪的国际关系,动辄用冲突和战争思维对待竞争对手。这暴露了美国国际关系思想的陈腐及其对战争根深蒂固的执著,与其刻意塑造的维护和平形象背道而驰。
长期以来,美国学界不时出现一些似是而非甚至明显误导的学术概念或理论,它们在中美关系发展中制造了一些思想混乱,比如融入、转轨和中美国等。过去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确与融入国际体系有关,但又绝不能简单归结于此,还有更多促进因素:第一,世界整体进入了一轮周期性增长期;第二,前三十年建立的完整国民经济体系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三,前三十年建立的公有制为改革红利的释放提供了前提条件;第四,中国充分利用外部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等条件;第五,中国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坚持独立自主,没有出现俄罗斯式休克或拉美化,如此等等。
而且现在,不仅中国,整个世界现在都处在新的历史性转折点上。世界经济整体呈现周期性下行态势,很多国家面临严重的社会和生态危机,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愈发多样化,新兴发展力量次第涌现、独立自主能力增强,国际社会对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愿望增大,国际格局正向多中心、多元化和均势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美国单靠“搞定”中国就能解决其自身的焦虑吗?提出“修昔底德陷阱”就能改变国际格局发展趋势吗?
毫无疑问,热炒“修昔底德陷阱”这种概念对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不利。美国的实力目前仍然强于任何其他国家,但美国学界带着冲突对抗思维塑造美国与别国关系,最终可能会为美国树立一些本来不是对手的对手,这对美国真是有利的么?笔者认为,随着中美两国领导人作出明确表态,美国学界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别再抓着这种概念不放,也不要在学术研究中继续放纵这种“讹诈”心态,而应积极构建切实符合当今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特点的理论表达。
(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来源时间:2015/10/13 发布时间:2015/10/13
旧文章ID:6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