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为中美关系发展制造麻烦

作者:凤凰网评论部  来源:凤凰论

中国对美国实施所谓的网络攻击,再成美国政府部门和舆论场的热门话题。纽约时报近日报道,奥巴马政府召开了一系列秘密会议,倾向于就此对中国实施报复。但是,与会者仍未就采取象征性手段还是实质性手段作出决定。

近年以来,关于中国对美国构成网络威胁的说法在美国甚嚣尘上。去年5月,美国司法部指控中国军方涉嫌经济间谍活动,今年6月,美国第二大航空公司美联航网络系统遭遇攻击,被指是中国黑客所为。近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又将美国人事管理局网络遭受攻击的嫌疑对象安到了中国头上。

网络攻击已然成为网络时代的伴生物,这是不争事实。实际上,中国也是网络攻击的受害者。根据早前的一项调查,位于美国的网络控制服务器曾经控制了中国境内上千万个主机IP,从境外攻击中国境内网站的事也时有发生,美国网络软件和数据库有安全风险漏洞,也是不争事实。在多数案件缺乏有力证据支持的情况下将中国描述为网络攻击的加害者,并定性为有组织性的攻击,难以令人信服。

美国之所以反复炒作中国进行网络攻击,大概基于以下几个原因:其—,是获取网络领域的规则制订权。在网络安全仍缺少国际法规制的情况下,不同的主权主体出于安全考量相互监视是常态。美国对欧洲领导人手机和邮件的监视,就是充分利用了网络领域的无规则。树立一个足够强大的假想敌,并借机占据道德优势和规则制订的主导权,有利于美国主导高边疆秩序。

其二,是为美国在全球的军事存在寻找依据,以保证美国拥有攻击优势。美国海军就强调,中国正在获得以各种方式对其展开网络武器攻击的能力,以攻击美国海军的“高价值资产”,迫使美国离开西太平洋。强化中国网络攻击的真实性和危险,实际上有利于强化美国军事存在的法理性。

其三,是对中国企业的崛起势头予以战略遏制。在中国对美实施网络攻击的传闻中,有相当大的占比是中国窃取美国的经济情报和技术。鉴于美国仍对中国实施高科技技术出口限制,中国似乎天然具有这样的动机。这些传闻通常无法证实或证伪,但无论真相如何,一个有偷窃嫌疑的中国企业群体形象,既可以为对中国实施高科技技术出口限制提供理由,而且让中国企业无法在品牌价值层面与美国企业展开竞争。

这是双方明智之士都需要警惕的倾向。必须看到,如果是非难辨的网络战阴影继续弥漫,两国无论在民意层面还是决策层面都可能受到影响,从而为中美双边关系蒙上阴影。中美关系的主流是什么?是全球唯有的两个10万亿美元以上规模的经济体保持良性的经济往来节奏,是在反恐、核不扩散、防范极端宗教势力等全球安全事务上长久合作,是共同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避免出现修昔底德陷阱。

当然,对于网络战也用不着刻意忽视。中美管控分歧的选项表中,有必要列上网络安全事项。切割网络战与高层面中美关系的关联度,具体个案具体对待,设法确定网络攻防的双方容忍度和底线,打造出一个既无害于自身安全保证又有助于网络安全的行为准则,是两国应该着手解决的问题。

应当说,到目前为止,奥巴马政府在中美网络安全问题上的立场是较为克制的。中国同样如此。两国共同界定网络安全底线具备基本的政治条件。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即将访美,这一消息提前7个月宣布,打破了传统外交惯例。这也发出了中美互将对方视作最重要的外交关系之一的讯号。

在近期两国应对气候变化已经取得重要共识,投资协定谈判、执法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的形势下,中美面临扩大双边关系的新机会。网络战从来不是中美关系的主流,而在中美双边关系的发展新议程中,同样也不应成为导致两国关系剧烈波动的风险源。

来源时间:2015/8/2   发布时间:2015/8/2

旧文章ID:5086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