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对习近平的认识又经历一次震荡
作者:吴攸,禔靖 来源:多维新闻
中国股市6月暴跌引发西方媒体的高度关注,一些西方主流媒体刻意将股灾政治化,将原因归咎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领导风格和中国政府的无能,认为中共的措施并不能阻挡股市的继续下跌。近来,西方媒体结合中国新国安法的出台和网络安全法的酝酿,再次聚焦了中国的“专制”和习近平的“手段”,片面地作出了一些负面的判断。
《华尔街日报》借中国股市震荡质疑习近平的个人威信、领导风格以及其经济政策目标;《金融时报》甚至称,习近平的“帝王式”的领导风格增加了政策瘫痪的风险,显示出一些负面因素。《纽约时报》引述分析人士的话说,中国股市暴跌可能是专制政府的“万能”受到挑战的最公开和最明显的例子。《经济学人》说,中国股市连续暴跌已经让习近平提倡的中国梦“支离破碎”。英国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的中国政策研究員J.Michael Cole甚至在“国家利益”网站撰文,将习近平内政上的强硬举措衍射到对香港和台湾的影响,认为中共强硬政策正使得台湾回归难上加难。
美国国会7月23日还举行一场“中国问题”的听证会。听证会上,一些反华人士和鹰派议员一致批评中国的人权及少数民族政策。其中还议员叫嚣取消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习近平访美安排。
西方舆论存在一个普遍认识:中共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使数百万中国人脱离贫困,北京也成为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的参与者。习近平掌权三年来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强势领导人,他加强了中共权威和政府的执行能力,并在外交上采取了更为“强硬”的姿态。
也正是因为如此,西方有一个自以为是的逻辑:作为一个(表面上)愈趋自信的政党,就应该有魄力开启政治自由化改革?
这种逻辑的出发点是西方民主才是正统,一党专政不会持久。但它忽略了执政党自我修正和完善的能力。按照这一逻辑,无论是鼓励中国经济崛起、还是支持中国更大程度的融入国际社会和承担国际重任,西方都希望能够以此促成中国开展政治改革、走向民主自由化道路。但是,经历一段心理落差后,西方媒体和部分政客大失所望,开始群起攻击中国的反腐及改革政策。
具体而言,西方对中国或中共存在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纵向而言,它们都会提到或体会到,今天的中国绝非昔日贫穷没落的国家;今日的中国领导人比以往相比,更加强势、自信,并具有开拓性。横向而言,中国韬光养晦的同时也开始注重有所作为,不断扩展其全球影响力,并重塑或改变国际规则与秩序,“中国模式”开始受到更多国家的赞赏和认可、甚至接受。
但是,对比之下,西方舆论普遍意识到,中国虽然取得了与其实力相当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造就了一个个经济奇迹,但是为何他的领导人越来越没有像他们所预想的那样,更加开明和开放。
造成这种反差的直接原因是对中共及中国的不了解。这种“不了解”一方面和中共体制的相对封闭有关,另一方面则和西方惯有的歧视性、意识形态化的理解相关。所以,西方才会把习近平反腐行动看做其“排除异己”的运动,才把中共的自信与积极有为看做强硬、霸道,才会在中国股灾中发出诸如“原来也有共产党无法解决的事情“的感慨。
就拿反腐而言,西方舆论一贯淡化“老虎”、“苍蝇”违反乱纪背后的腐败,质疑中共反腐“行动”的制度化和法治化,更是无视习近平反腐的“民心所向”。这是西方对中国社会民情存在片面化的理解。
总之,西方对习近平有一个基本的评价,那就是强势与自信(即西方所理解的“强硬”)。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强势和鲜明的个人领导风格,西方将其个人当做一个独立于中共和中国的研究对象。这种研究在不同时期、不同危机中会呈现不同的结果。比如这次股市危机,西方就会臆想习近平的权威受损。而从西方这几年来寻找的参照对象来看,无论是和毛邓、江胡以及蒋经国,还是和丘吉尔、戈尔巴乔夫及普京,西方眼中的习近平依然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
来源时间:2015/7/26 发布时间:2015/7/25
旧文章ID:4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