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震海:东亚军事冲突能否避免

作者:邱震海  来源:联合早报

    《迫在眉睫:中国周边危机的内幕与突变》一书加印了,但我的心情却轻松不起来。原因说出来似乎有点可笑,那是因为书中的一些分析和预言,在2015年的上半年都正在渐渐地被印证。

  仔细阅读该书就会发现,书中提出了几个核心观点和预测:

  - 2015年,中国的地缘冲突风险将急剧上升;

  - 虽然谁都不愿意看到,但战争似乎正向我们走来;

  - 中国已不知不觉进入一场与西方的“准冷战”;

  - 2016年后,中国大陆将腹背受敌,东海、台海、南中国海三条战线将日益清晰;

  - 中日关系未来三、四十年将趋稳定,但未来十年则仍将激化;

  - 2015年至2017年,中美双方将互相测试战略心理底线,并在行为上充满冲突风险。

  只要看一下2015年上半年发生了什么,我们就清楚了。

  首先,这几年中国的对外战略正显示出日益自信和进取的特征。“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的提出,使世界为之一震。不要小看了这一幕对世界的心理震撼和战略效应。它给美国带来的极强的心理暗示和警示就是:中国正在以实力积极主动地改变着世界现有的金融、经济、政治和战略的游戏规则。

  其次,再看看2015年上半年发生在南中国海的风波。中国在属于自己主权范围内的永暑岛填海扩岛,却引起了美国的强烈反应。必须承认,美国军人是有战略眼光的。他们从永暑岛清楚地看到了2020年至2025年以后,中国对南中国海的军事和战略控制能力;而这一天来临之时,就是美军必须被迫从西太平洋部分撤离之日。

  美国人显然没有这个意愿,而且也不准备有这个意愿。2015年5月27日,美军新任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哈里斯海军上将上任。哈里斯上任后公开表示,他的任务是继续加强美日安保同盟,同时每天晚上时刻准备着“新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而“一旦战争爆发,他要确保美军在第一时间就取得胜利”。

  谁都知道,今天的“太平洋战争”不可能在美日之间爆发。那么,哈里斯上将心目中的敌人又是谁呢?这还用明说吗?

  2015年5月31日早上,哈里斯正式上任四天后,我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见到了这位日美混血的太平洋战区新任总司令。

  从2007年开始,我与美军太平洋司令部一直保持着不错的工作关系,哈里斯的几位前任,每年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期间,都接受我的《震海听风录》的独家专访。2007年和2008年的时候,美军高层与我们的关系,某种程度比解放军高层与我们的关系还要密切。然而,这一幕幕场景,在今天看来有点恍如隔世了。

  “We break the tradition.”(中文:“这个传统我们破了。”)早餐桌边,哈里斯带着职业的微笑对我说。他指的就是我们与太平洋战区历任总司令的友好交往。

  在两个大国的历史性冲突中,一个电视节目即便长达八年的努力,其效果依然是微乎其微,甚至是可以完全忽略不计的。然而,若像这样直接连接民意的公开沟通管道越来越少了,那从另一个侧面折射了,中美冲突的风险确实正在人们的不经意间悄悄上升。

  也许,若干年后再回头看今天,人们会发现,2015年是中美战略冲突从量变到质变的元年,一如今天我们回头看2007年和2008年的中美关系,会发现很多根本性的东西都变了。

  中国崛起:

  美国的底线已被触及?

  西方人常说Power Shifting,译成中文叫“大国权力的转移”。中国人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五百年西方统治的世界,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已经开始实现“大国权力”由西方向东方的转移。

  从2006年开始,中美战略精英就一直在探索两国如何避免历史悲剧重演。2006年,时任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提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2009年,时任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提出“战略再保障”;2013年,中美正式确立“新型大国关系”。这一切都证明,两国战略精英明知崛起国与守成国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但却仍尽全力试图避免历史悲剧发生。

  然而,从2006年到2015年的九年间,中美实力态势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九年前,谈到中美关系时,全世界的媒体在谈什么?在谈军事透明化、贸易逆差、人权、台湾问题。今天全世界媒体又在谈什么?在谈中美管控风险危机,在谈全球治理的规则确定,以及中美在全球军力的角逐问题,包括南中国海角逐和第一、第二岛链突破。再过五到十年,中美很可能需要讨论西太平洋,甚至在全球范围内的势力划分问题。

  但美国人显然不会等到那一天的到来。而为了阻止这一天的到来,所有的经济、外交甚至政治手段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只有军事力量的直接对抗,才能达成最终目的。

  当美国的底线已开始被渐渐触及,所有的哲学、理性思维,甚至经济利益都被摆到了一边;图穷匕首见,才是无奈而唯一的选择。这里的问题仅在于:冲突的程度究竟有多大?若要避免冲突发生,究竟是以军备竞赛换取和平,还是以直接冲突换来稳定?

  2008年和2015年巨变

  一切的转折,都发生在2008年。

  那一年,美国遇到了重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而中国的实力则如日中天。“美消中长”的分水岭,就是在那一年出现的。“美消中长”的势头一经显现,就已势不可挡。

  继2007年经济总量超越德国后,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10月,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购买力平价的计算,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2008年后的这七年里,中国军力迅速发展,其对美国航母甚至本土的打击能力迅速提高;其间,中国设置和改变议题的能力也迅速提升。

  如果说,2015年之前,基本上是美国“挖坑”,中国往里“跳”,亦即美国设置议题、议程,中国被迫应对;从2015年上半年开始,中国开始给美国“挖坑”,美国面对着“坑”,不知该“跳”还是不该“跳”,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很好的例证。

  如果说,2008年是“美消中长”趋势喷发的元年,那么2015年则很可能是“美消中长”趋势导致冲突接近临界点的一年。只不过,2015年的人们还不知道,这种接近临界点的冲突将走向何方?

  战争将在未来十年内爆发?

  “未来十年,中美很可能发生重大冲突。”2015年6月,一位美国高级军官在香港这样对我说。

  “为什么?你说的冲突是指军事冲突吗?”我问。

  “根据我们的内部评估,中美已经开始越来越进入对抗阶段了,一系列的结构性问题都无法根本缓解,军事解决可能性在上升。”他的回答很坦率。

  “中美直接战争不太可能吧,毕竟是两个大国,战争的代价太大,而且两国间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利益,包括经济利益。”我说道。

  他的回答也很坦率:“但中美两国很可能在不经意间,被卷入一场谁也不希望被卷入的战争。历史上的很多战争就是这样发生的。”

  “被卷入?”我有点不解。

  “我们现在最担心的是,越南和菲律宾和中国突然发生武装冲突 ,届时美国就可能被迫卷入。”这位美国高级军官似乎很坦率。

  历史的逻辑正在重复?

  纵然21世纪的人们有再多善良的意愿,但作为现实主义者必须承认,历史上没有一次大国权力的过渡是和平进行的;有一些经济、政治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势必采用传统的军事解决的办法。

  作为现实主义者也必须承认,无论东西方人们的认知水平,都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不然人类历史就不可能有那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磨难了。虽然历史总在前行,但每一个历史前行的关键阶段,却似乎总有一股力量在拉扯着那个时代的人们。人人都知道,历史不会重复,因为“人不能两次跳进同一条河里”,但很多时候,人们恰恰在重复着历史上的一些根本的逻辑和错误。

  2015年至2030年的15年里,若中国能顺利完成内部转型,势必将奠定全面崛起的态势;而未来十年,亦即2015年至2015年的这十年里,则是这一态势奠定的关键时期,也是中美决胜的关键十年。

  问题是:未来十年的中美决胜,究竟通过什么手段进行?一旦现有的机制不能完全有效,擦枪走火是否不可避免?十年之后或十年之内,一旦中美双方的底线更加互相抵触,“图穷匕首见”是否就是被迫的选择?

  作者是香港时政评论员,本文是其新著《迫在眉睫:中国周边危机的内幕与突变》的加印序言

来源时间:2015/7/24   发布时间:2015/7/23

旧文章ID:4903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