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美关系及其未来
作者:威廉.科恩 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动乱的世界,各个角落都充斥着冲突与战争的威胁,并有向其他地方蔓延的趋势。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曾写过一首诗,名为《第二次圣临》(TheSecondComing)。在诗里他这样描述:“在不断扩展的循环中旋转、旋转,猎鹰已听不到驯鹰者的呼唤,万物都已解体,中心难再系,好人都缺乏信念,而坏人都狂热到极点。”读着此诗,看看我们周遭的世界,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埃及,看看这些地方发生着什么,看看ISIS(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或称ISIL,意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在做什么。他们在入侵国家,在争夺领土,在寻找苦难中的人们,在将人关进牢笼并活活烧死。可见坏人已狂热到极点。但世界并不完全像叶芝说的那样,因为好人并没缺乏信念,就像你们正试图为自己的命运、祖国的命运及世界的命运而努力作为。
中美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美两国理应为世界的稳定与和平做出更多努力。但就目前而言,中美两国的合作十分有限,这体现在信息分享、军事交流、反恐合作等方面。事实上,中美两国在这些领域,甚至更多的领域都存在共同利益。阻碍中美关系向纵深发展的原因涵盖文化、历史、传统、利益以及思维等方面。在这些方面,中美之间有太多不同。必须承认,就某些领域而言,美国依然是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都很出色。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也正要步入军事成长期。两国间潜在的竞争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为什么国际社会一直存在关于中美两国谁会成为未来世界决定力量的讨论。但我认为,中国不仅仅是美国有力的竞争对手,在某些领域,中国同样是美国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要做的就是致力于外交合作与信息分享,以避免中美之间的竞争变为零和博弈。我们真正的目标就是找到一种方法,让中美两国即使在文化不同、历史不同、传统不同、思维不同的背景下,依然能够实现合作,避免战争,共筑友谊。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我们也生活在一个信息的世界。生命中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变化无时不在,也无处不在。在国际关系中,变化意味着活力和希望,而不变意味着呆滞和死寂。正像河水和池塘的区别,河水孕育并滋养生命,而池塘却充满死亡和腐烂。如何在不可避免的变化中保持稳定性与持续性?这是国际社会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中美两国要考虑的事情。在这个社会中,技术改变着我们的行为方式,改变着我们观察事物的方法以及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技术使改变成为可能。例如在消除城乡医疗护理差别的过程中,城市居民往往比乡村居民拥有更多接受充足医疗护理的机会。面对难以将乡村医疗水平提升到城市医疗水准的难题,远程医疗技术实现了这一切。对这一技术的运用使乡村医生能够得到同样的医疗信息以医治农村居民。所以说那些曾经令我们感到困惑、无助,抑或是强大、有价值的东西都在改变。当然技术也预示着威胁,因为信息时代意味着每个人都能享有信息,技术本身无关善恶,但使用者和使用目的的差异会造成不同的影响。
我们看到,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在不断地做出调整和变化,以应对新的环境和发展需求。这种变化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是发展模式上的进步,也是文化观念上的更新。美国一直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而世界上其他地方都是美国的附庸。事实上,世界不停地变化,新的国际力量层出不穷,国际力量对比随时都会出现不同。美国开始变得关注周遭的世界,关注周边的人和国家,也关注中国的发展与变化。中国有不同于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和哲学思想,不同的规则、不同的秩序、不同的经济体制。这些在中国是行得通的,因为中国人口众多,社会结构复杂,安全与稳定至关重要。而这些在美国行不通,美国强调自由主义,强调变革的自由,强调创造的精神。这些差异是根本的,但不是无法变化的。中美两国应该变得对彼此更加宽容,并能够在这种宽容中互相学习。比如美国应该变得比现在更加有秩序,更加遵守纪律,应该学习中国是如何从历史发展的前车之鉴中寻找到发展之路;而中国应该试着去理解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毕竟每个国家都由自己做主。考虑到不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价值观,我们应该开放思想、互相理解,在现实的不平衡中找寻平衡。只有在相互了解中,中美两国人民才会发现,没有哪一个国家是停滞不前的,中国和美国都没有放慢发展和前进的脚步。中国十分善于回应世界发展的新需求和技术发展的新要求,所以中国一直在前进,变得像现在一样充满活力和变化。这其中有改变,也有坚守。中国深深地为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核心价值感到骄傲与自豪。确实,对历史和文化的坚守使中美不会被彼此吞没成一个整体,就像它们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而改变则可增进彼此的理解与宽容。
这种理解和宽容应该建立在对彼此历史的学习上。温斯顿·丘吉尔曾说过,回望历史,才能看见未来。国家间关系也是这样。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同样,美国也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和思维传统。中国和美国如果对对方国家的历史一无所知,就很难做到理解对方的国家行为和政策措施。这会影响对彼此的战略判断,即判断该国的国家行为是敌对的,值得争论的,还是友好的。值得我们庆幸的是,中美两国都有历史,历史能够帮助我们互相了解。目前,美国的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这一方面由于语言限制,毕竟中文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并不容易,另一方面也由于用英语教授中国历史在美国存在很多空白,所以很多美国人至今也不明白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概念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可见,我们还有很多的不了解。当然,对于中国而言,了解美国奴隶制的废除,认识美裔非洲人的发展也很有必要。这些都是中美两国增进互信,发展国家间关系的基础性问题。
中美合作讨论并推动了很多年,包括能源供应、社会安全、经济贸易、文化产业、医疗制药等。虽然进展缓慢、耗时长久,但这种探索与合作从未停止,并依然在进行。我想这是因为中美两国的不同并不能完全掩盖彼此之间广泛的共同利益。这是一个相互依赖的世界,是一个彼此需要的世界,我们有太多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共同应对。
首先,在环保和能源领域。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从未停止在环保领域的探索和投入,美国也同样不吝惜分享自己的技术和经验。目前,中国、印度等一系列发展中国家都遇到了环境污染问题,中美之间在环保技术方面必须开展合作。这种技术的共享还包括医疗和疾病预防。我曾经乘坐过一架载有300人的飞机,当时机上有一人疑似感染了埃博拉病毒,这就使整个机舱乘客的健康受到威胁。试想一下,当这300人离开机舱,又会接触和影响到多少人?这个人数一定会成倍地增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分享技术。
还有能源领域。这是个能源的时代,中国的快速发展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也需要更多来自非污染源头的能源,例如清洁的煤、天然气、核能、太阳能和风能。人口的增加、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国家的持续发展,不断对食品安全和能源供应提出更高要求。向贫困人口提供最低社会保障和生活必需品,建立一个人人可享有医疗福利的体制,消除城乡医疗差距,这是中美两国的共同关切。但是基于人口数字上的差异,这些问题对中国尤为重要。中美两国在能源安全、食品安全、医疗救助等方面拥有广泛的利益和广阔的合作空间,值得两国共同去寻找。
其次,打击恐怖主义。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困扰世界的严重问题。不仅是中国和美国,很多国家都备受恐怖主义的威胁和挑战,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面对恐怖分子的狂热,美国和中国都有打击恐怖主义的愿望和信念。目前,消灭恐怖主义也许不可能,但与之斗争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在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的过程中,信息的分享至关重要,却又异常艰难。目前中美两国已经进入到信息与情报分享的合作环节,但不得不承认,中美两国缺乏互信。这些军事情报和信息都被视作国家安全的核心机密。美国不愿意和中国分享,因为这会影响美国获取信息的途径。中国也不愿意和美国分享,因为这是中国的国家机密。中美两国有必要或多或少地清除存在于信息与情报合作方面的阻碍,做到相互信任。我知道这个过程一定是缓慢的。1997年的时候我就建议中国军方和美国国防部开通一条热线,但直到2007年这条热线才建立起来,现在这条电话线路已经升级为视频电话。所以我们不应放弃合作的努力,即使它看起来很艰难。不断地去平衡,才能找到更多合作的空间,当然前提是两国都不能将对方定位成充满矛盾和分歧的竞争者。
还有在预防地区冲突和战争方面,比如朝韩问题和乌克兰问题等。显然,中国和美国都不希望朝鲜半岛发生战争,如果朝鲜和韩国发生战争,对中美而言都是不利的。如果中美两国能够共同合作,就能有效避免这一悲剧的发生。就现在的乌克兰危机,我必须说总统的做法是十分危险的,这给美国带来了真正的挑战,而下一步就是北约国家。目前美国向乌克兰提供大量的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以帮助其重建军事、安全基础设施和防御力量。很多北约国家认为这无疑会导致欧洲的持续动乱。但美国又必须这么做,因为欧盟已经接纳了乌克兰的加入,我们必须保证乌克兰和欧洲能够保护自己。所以如果乌克兰局势持续恶化并陷入战争,你就会发现美国这样做的危险性。所以美国必须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明确自己在乌克兰以及克里米亚问题上的界限。我认为中国在此问题上也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
不局限在上述领域,中美两国的互信与合作还能帮助解决更多的全球和地区性问题。全球力量和地区发展水平十分不均衡,美国的一贯立场就是帮助和援助世界其他地区的进步和发展。比如当我还在国防部任职的时候,我们就希望启动一项非洲责任计划。帮助非洲地区国家培训必要的军事力量,使他们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国内问题并帮助其他地区的人们。这和美国在欧洲的存在是一致的,我们不希望任何一个大陆变得混乱,因为动乱和战争会阻碍人类进步的进程。今后这种培训还会更多,我们希望和更多地区的人们进行合作,致力于维持世界稳定。对待中国,美国一直采取开放态度,当中国的领导人来到美国,我们盛情款待,带他们参观国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规则的透明度方面还存在不足,这是美国最为关心的,所以对亚投行发展的关注点应集中在如何处理好透明度问题上。这是合作的基础。我们希望中国能够更多地融入世界性的组织和机构,并发挥自己的作用。
基辛格博士最近有一本书叫《世界秩序》,我认为书名是一种有意造成的歧义。因为众所周知,我们生活在一个无序的世界。我们想要在这个无序的世界中建立起国家间(如中美之间)的稳定关系,就必须寻求合作。这也是基辛格的观点之一。我们从信息中得到知识,我们也可能在信息中丧失智慧。我们现在接触的信息量之大前所未有,但这些信息不一定都会转化为知识和智慧。通过搜索引擎,我们获取大量信息,但我们并不一定能理解信息的全部内涵,更无法确保这些信息能被理性地加以运用。如何运用知识和智慧来处理信息,加深彼此的了解,这是每个年轻人必须应对的挑战,因为年轻人在世界发展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ISIS善于利用社交媒体传播自己的影像资料。这些录像和照片传播到世界很多地方,影响着美中和其他国家的青年人。ISIS从任意国家中挑选和培训成员,尤其是西方国家。当然这些青年绝大部分有穆斯林倾向。我们所看到的ISIS在网上传播的信息、影像和图片如此卑劣和残忍,充满了暴力和不幸,但很多年轻人看了会觉得很刺激。我很担心这些年轻人会受到影响,这是极其危险的,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一个月前我在哥本哈根就曾说过,丹麦已有148人加入到反对叙利亚的战斗中。丹麦的人口总数并不多,这种发展势头是可怕的。所以我们应尽可能地劝导人们,尤其是青年人不要参加这样的暴力活动。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我认为首要是加强青少年教育,其次是要让他们参与经济活动,因为任何有经济利益的人都不愿看到消极的未来。约翰·威廉·加德纳曾说过,领导们总是夹在从不批评的爱护者和从不爱护的批评者之间。从不批评的爱护者是说那些想要切实保护社会与生命,却从不做出任何改变的人。而那些从不爱护的批评者却总是想要颠覆,并建立毫无秩序的机构。当我们讨论从不爱护的批评者时,想想我提到的李肇星外长的话,要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和平。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做出改变,年轻人应该培养自己塑造未来政治环境的能力。经济给人们提供在未来生存的基础,而社会的进步需要人们发出变革的声音。ISIS要塑造的社会环境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它想让人们失去权力,归顺于权威,不然就会被杀头。这是反人类、反进步和反文明的。我们要让年轻人明白,让那些在现实中感到困惑的年轻人明白,不满在任何社会都存在,暴力和杀戮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国也是这样,中国是一个缓慢而柔和的国家。我认为大多数中国人都希望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希望生活中没有恐惧和纷争。所以我们更应该为这样的生活,或为拥有这样的生活付诸努力。我们应该在信息社会持有更多理性和智慧,去说服年轻人远离ISIS,去共同面对未来世界的责任和义务。
关于美国和中国在未来世界中的角色和地位,这一话题在美国引起了广泛而激烈的讨论。我想这不仅仅关乎两国的自身选择和定位,也会影响中美关系的未来。在美国,共和党人专注于有限政府理论,他们基于美国外交传统,希望国家从世界事务中脱离出来,也就是美国早期孤立主义外交思想所倡导的不干涉其他国家,也不卷入其他国家的纷争。但事实上,美国无法脱离世界事务,美国不能脱离亚洲,不能脱离中东等世界其他地区。所以问题是美国该如何参与并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一开始,许多人认为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花费上万亿元,却收效平平。对干涉和参与的厌倦使得这些人试图将国内社会归还给上述国家的人们,并给予这些国家完全的民主。而美国应该建设自己的家园,将这些钱用于修建道路和高速公路,投资技术与研究。另一方面,民主党人则认为应该拿这些钱来参与世界事务,因为美国的离开会造成世界力量的真空。一个强国离开,就会有另一个强国出现,但那个强国可能并不像离开的这个国家一样那么有建设性,或者有同样的目标、理念和需求。因此,未来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角色也许就取决于哪个政党来执掌美国。美国在做出艰难的决定,中国也面临着许多重要问题。中国是经济强国,也是日益强大的军事大国。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并在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影响。中国需要仔细考虑未来几年的自我定位,以及是否将成为亚洲的主导强国,能否以和平方式实现这一目标,日本是否会退居一旁,印度会不会放弃自己的地位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中国还要考虑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责任,包括是否参与在非洲、中东或其他地方的维和行动,是否与美日采取联合行动,是否参与环境保护立法进程。这些都是未来中国必须考虑和决断的问题。显然,习近平主席正努力处理一些重大事务,以尽力团结整个国家,其中一项就是整治政府腐败。消除腐败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如果中国注定成为国际社会重要的一员,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和准则。只有在法律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商业准则,别人来到中国时才会意识到遵从法律的必要。目前,中国决定降低自己的GDP增长率,我们知道中国的GDP在历史上是创下记录的,从11%、12%下降到10%、9%,直到一年前的8%和现在的7%。我认为这是中国政府意识到了经济泡沫的潜在可能与威胁,才将GDP降到一个更可持续的发展水平,节省创造足够经济总量以促进就业的时间。中国人口众多,对就业需求的增加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中国领导人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着力解决。此外,透明度问题也十分重要。透明度意味着公开,也就是每个人都能在同等条件下展开竞争。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参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才愿意投资,并建立起对中国未来的信心。所以,习主席审视并专注于消除腐败,并使其他国家建立起在华投资的信心,这是十分正确的。而且我认为,他将会做到这一点。这样说来,不同并不意味着不好。不仅仅是国家间关系,这种思维对两国青少年的发展也有指导意义。我和高西庆教授有深厚的友谊。他现在在清华大学担任教授职务。他曾在一次给毕业生的演讲中说过,不同的人、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意识形态,这些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它教会人们在生活中懂得宽容,学会倾听那些持不同观点、不同理念,拥有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的想法,这至少能开拓你的视野。他的第二个观点是,艰苦不一定是个坏事情,艰苦使人达观,使人更懂得奋斗和提升自己,艰苦让人变得坚韧,所以即使你出身贫寒,也应该大胆奋斗。第三点他提到,一片树林里分出了两条路,我们选择人迹更少的一条,并从此决定了自己一生的道路。人迹稀少的道路充满美好的东西,也意味着一种有趣和富有意义的生活。他最后一个观点是,将物质标准设定得太高并不好,因为这可能会破坏你的耐心。所以,对物质的东西不要赋予过高的价值。物质是重要的,每个人都想享受生活,每个人都想充满自信,每个人都想拥有先进的技术。但是不要被物质的表象所迷惑,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核心的东西,是个人本身、标准、态度和价值观,这将最终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无论是优秀还是平庸。最后,他还引用了美国诗人马克思·厄尔曼的话,大致是这样的,要温柔地对待自己,你同树木繁星一样,也是宇宙之子,你有权力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是否明白,宇宙总是运行在自己的轨道上。尽管世界上存在种种虚伪、劳累和破灭,但它依然美丽。
在座的年轻朋友们,你们应该利用好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你们拥有最好的年华,你们现在没有负担,将来会肩负重任。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努力使自己见多识广、知识渊博、智慧高超。因为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你们更有发言权!
来源时间:2015/7/20 发布时间:
旧文章ID:4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