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春山: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承上启下”
作者:木春山 来源:大公网
2009年至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已经进行了6轮,正在华盛顿举行的是第七轮,这是中国和美国间最高级别的机制性、定期性的对话磋商机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背景更复杂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本质上是两种对话形态。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与美国财长雅各布·卢主持经济安全对话;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与美国国务卿克里主持战略安全对话。
所谓的战略安全对话,主要是涉及到安全、外交、国际局势、网络安全等话题;经济安全对话主要涉及双边贸易投资协定、汇率市场化、高科技出口等更细节内容。
自2009年中美首届战略与经济对话启动,6年来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的GDP已经跃升世界第二位,且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美国从伊拉克、阿富汗战略收缩,而中国则开启了“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进程;美国和欧洲在金融危机中漏洞频现,而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搞的亚投行、金砖银行等风生水起……
这说明中美之间的政治、经济天平开始逐渐向中国倾斜,但另一方面也说明美国对中国发展的焦虑前所未有,中国面临与美国直面竞争的环境更是超乎以往,这就是第七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大背景。
除了大背景显得更加复杂之外,本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还有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独特之处。
去年来,中国正在进行着的政治和经济领域的深化改革进程已经到了深水区,很多国内改革措施牵一发动全身,甚至具有了世界意义;与此同时,中国正在推进包括“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在内的国际领域的政治经济发展举措。中国这种国内国外“两个轮子”联动发展的战略,让美国及其盟国感到了压力。美国在各个场合都对此表达了疑虑,这自然是中美需要沟通的内容之一。
此外,奥巴马政府目前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面临着不小挑战。特别是距离美国大选只有1年多的时间,其内政外交如何在这一年中表现抢眼、民主党能否继续问鼎总统宝座都是重大考验。为了拼选举,美方的一些政策措施很可能影响到国际局势,当然也包括中国利益。中方也需要听听美国的解释。这是双方沟通的必要性之二。
正是鉴于中美关系在这一年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更加突出,双方需要一个平台来互相解疑释惑,表达彼此的关切和认知。正好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为此提供了契机。
对话“承上启下”
中国的大国外交正风生水起,但坦率地说,对美外交始终是重点。
可能有人会说:中俄关系更好!没错。不过尽管中俄关系目前是中国发展最好且最稳定的大国关系,但中美关系其实却是与中国切身利益相关性最多、涉入性最深的大国关系。从这个角度讲,中美关系才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因为它牵扯到几乎方方面面的中国利益。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南海问题上、东海钓鱼岛问题上、中国海外能源通道建设问题上、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合作上,都能看到美国人的影子。但在以上这些对中国当下和今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利益的领域,俄罗斯并不都具有主导性的话语权。
简而言之,中俄关系好,但俄罗斯对中国利益的影响并不具有太多全局性;而一旦中美关系趋好,则有利于中国全球利益的实现。这也是为何中国和美国之间,能够建立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根本原因。这种对话虽然比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层级要低,但显然关注点要更高,道理就在于此。
2015年的这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高关注度,还源于它的“承上启下”效应。
之所以说“承上”,是因为过去6年来,类似的对话已经积累了众多重要共识,比如2009年首次对话上,时任副总理的王岐山与国务委员戴秉国,与时任国务卿的希拉里和财长盖特纳,就中美两军扩大合作、加强在国际金融机构合作等领域达成共识。此后,两军互访频繁,就在本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刚刚访问美国。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中国的话语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已经得到大幅提升。再如,在第六轮战略对话上,中美双方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取得重大进展,在负面清单(或不向对方投资者开放的行业领域)问题上开始磋商。
这些都预示着第七轮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一个承接过往事业的“接力棒”,需要将过去的积累变成进一步合作的现实,并开启新的合作领域。
说是“启下”,是因为几个月后,习近平将作为国家主席对美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件大事,中美双方一定要为习近平访美成果做铺垫、做准备。这点在中方代表、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文章中有明确指出。
因而在本次战略经济对话上谈出一些双方都能认可的、基本框架性的内容,以便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沟通交流,成为习近平和奥巴马第三次“习奥会”上的成果,应该是此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对中国方面而言的最大价值所在。
话题更多样
正如以上所言,既然本次战略与经济对话的背景更加复杂,那么所谈的话题肯定也比以往更具有敏感性。
在对话前一个月,中美围绕南海岛礁争端和网络安全等话题进行过多轮唇枪舌战。南海问题甚至出现这种苗头——由之前的中国和东盟个别国家的问题,似乎可能演变成中美两强的问题。特别是中国在南海扩建岛礁的问题,使得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面临考验。
因而在类似争端话题上,中美需要一个更切实的沟通方式来拆除可能为双方关系进一步发展带来危机的引线,也需要一个更广泛的对话平台来让彼此就不同问题坦诚相见,避免误判。本次对话承载了这个功能。
在“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等话题上,美国也需要中国解疑释惑。目前美国是少有几个没有公开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国家,一个原因就是担心现存国际体系以及本国的战略主导权受损。中方在对话中一定会把战略意图向美方重申,希望对方采取合作立场,同时表达中方的友好意愿。
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是“新型大国关系”。这是中国对美国发展关系的主基调,又正好迎合习近平访美的主题,所以作为为习近平访美预热和准备的战略与经济对话,有关这一话题肯定会有所考虑,双方还将博弈。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谈及“新型大国关系”并不少见。比如去年7月克里在北京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就公开表示“新型大国关系不能只靠语言来界定,而是应该由行动来界定。”这是美方对此比较正式和明确的表态。
回首上次在北京的“习奥会”,双方对新型大国关系的表述和此前都有所不同。习提到“要以积水成渊、积土成山的精神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同时表示,“不能让它(新型大国关系)停留在概念上,也不能满足于早期收获,还要继续向前走。”中国官方公开的奥巴马的表态是“美方愿意同中方共同为此作出努力。”
这说明美方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认可,同时也能看出新型大国关系虽然逐步走出概念阶段,但距离中方的需求和愿望还有很长的一段路。
半年多过去了,中美各个层级的交流有条不紊进行,双方对新型大国关系的思考也从未止步,
中国方面一直希望美国承认中方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的定义。从美国官员的表态来看,对这一概念的认可已经深化,但美国官员在谈到中美关系时,却较少主动谈到“新型大国关系”,而且含义与中方所表达的似乎也有所不同。这种差异耐人寻味。
半年后的中美各种互动,是否让“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与外延都有了进步,或许本次战略与经济对话会给出一个提示。
来源时间:2015/6/26 发布时间:2015/6/26
旧文章ID: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