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是“假朋友”还是“真朋友”?
作者:明永昌整理 来源:联合早报
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6月23日至24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中方代表包括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和国务委员杨洁篪。美方代表则有美国国务卿克里(John Kerry)、财长雅各布-卢(Jacob Lew)等。
此次中美两国高官会面,被视为是为中国国家习近平9月访问美国做铺垫。此前,刘延东、汪洋和杨洁篪分别在《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和《外交政策》发表署名文章,从各自所负责的领域及视角阐述了中美关系的发展成果与寄望。
明年美国举行总统大选,参选人将不可避免地打“中国牌”,宣扬“中国威胁美国领导力”、“中国抢了美国人的饭碗”、“中国偷了美国人各种数据和产权”等。 有分析指出,刘延东、汪洋和杨洁篪通过介绍中美经济、战略、军事、人文交流与对话的重要性及取得的与成果,一方面要敲打美国国内惯于打“中国牌”的鹰派政客,尤其是总统候选人的“中国威胁论调”, 另一方面也希望从不同侧面向美国人展现“什么才是中美合作的现实利益”、“什么才是中美双边关系的主调”、“什么才是中美关系发展之道”。
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规格提高
在6月23日举行的中美对话开幕式上,与克里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的刘延东,特别提到人文交流的作用,指出人文交流可以“润物细无声地拉近中美的关系”,表示“如果说经贸关系、政治关系增加了两国关系的深度和广度的话,那么人文交流就增加了两国关系的温度”。
过去,中美交往的核心一直都在军事战略和经济方面,但今年中国提高了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的规格,刘延东首次冠以习近平特别代表出席磋商。2010年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成立时,刘延东为国务委员与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Hillary Clinton)身份相对应。其后,美国改由克里主持。2013年3月,刘延东升至国务院副总理,但此后的磋商继续由刘延东出席,今年她更冠以特别代表,足见磋商规格提高。
阎学通:“假朋友”关系导致中美不稳定
随着国际权力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后,外界普遍认为中美关系的竞争将不可避免日益加剧。中国国际关系学者阎学通多次形容中美关系是一种“假朋友”的性质,双方不愿公开承认双方的冲突性利益大于共同利益,都想维持目前这种虚假的友谊,而这种假朋友关系让中美关系非常不稳定。“假朋友”的性质决定了双方的利益冲突呈加剧之势,因此中美之间竞争大于合作的趋势将不断加强。
阎学通认为,这种“假朋友”关系还能维持多长时间将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中美综合实力差距缩小的速度,二是中国的不结盟政策还能持续多长时间。
鲁炜:中美两国要做“真朋友”
而去年12月2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第七届中美互联网论坛上,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则以中国寓言故事“疑人偷斧”为例阐述中美网络关系面临的挑战,呼唤两国做“真朋友”而不是“假朋友”。
鲁炜以“疑人偷斧”的故事说明信任的可贵,并指出,中美两国合则两利,而且是多方获益;斗则两伤,甚至是伤害世界。中美应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寻求更多利益汇合点,做朋友而不是对手,做真朋友而不是假朋友。
不过,对于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美国态度冷淡,让许多中国网民质疑,中美是否真的可能成为“真朋友”。铁血网论坛一篇贴文指出:“中国发起的亚投行,多么有利于亚太、亚欧和世界的事?美国却私下对其盟友施压,要求其拒绝加入这一由中国主导的多边投资机构。这样一种状态,怎么能够说服中国百姓,令其相信中美关系是好的,美国人是中国的朋友呢?”
人文交流增进中美人民友谊
《人民日报》6月18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回顾过去五年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取得的成就,指人文交流“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深度滋润人民友谊的土壤,并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注入更多正能量“。
文章指出,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成立以来,中美人文交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根据2013年美国盖洛普民调结果,在18—29岁年龄段的受访者中,高达72%的美国人将中国视为“盟友”和“朋友”。
文章呼吁中美人民特别是青年精英在交流中实现自信与互信、自重与互重,在多样中求大同,在差异中求包容;使两国关系在友善的民意氛围中更具韧性、更富活力;使“中国梦”与“美国梦”共同为“世界梦”提供样本和蓝图。“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中美人民间的友谊有多深厚,两国合作的舞台就有多宽广。”
来源时间:2015/6/25 发布时间:2015/6/25
旧文章ID: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