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的全面左翼

作者:欣予  来源:多维新闻

  撒切尔夫人时代谢幕后,又一位“铁娘子”开始展露锋芒,“强势”已然成为外界针对希拉里(Hilary Clinton)所做评论当中最常出现的词。而在美国第一夫人、参议员、国务卿等一系列头衔之外,这位传奇女性近来又添了一个新的注脚——2016美国总统大选最有力竞争者。继2008年失利于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后,希拉里又一次向白宫发起冲击。希拉里积极发表政见。日前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查尔斯顿的枪击案再次引发拥枪权争议。她在全美市长会议上呼吁美国人认清现实,推动改革以便更严厉管制枪械。这样才能避免枪击惨案再次发生。

  然而,无论是4月12日她正式宣布参选,抑或6月13日举行了首场大型造势集会,人们能够从其慷慨陈词当中可窥的或许不止未来施政设想,同时还包括全面左转的倾向。

  比左更左

  正式宣布参选两个月后,希拉里6月13日在纽约举行首场正式的竞选集会,打响问鼎白宫之战。不同于2007年1月正式宣布角逐2008年总统大选后,首站便赴选战重地爱荷华州拉票造势,并将重点放在如何为小布什清理残局,且花费大量时间介绍自己担任参议员期间做出的成绩。本次演说中,希拉里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向工薪阶层家庭提供承诺与支持之上,她首先提到了美国前总统罗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的理想,“机会平等,为可以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岗位,为需要安全的人提供安全保障,结束少数人的特权,保护所有人的公民自由,不断提高多数人的生活标准”。并强调,“你们不成功,美国就不能成功……经济不能仅服务于顶级阶层”,“我不是为某些美国人而选,而是为所有美国人而选”之上。

  通过对希拉里演讲的词汇进行分析,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发现,相比于上次其2007年强调工作(Work&Job)47次、总统(President)20次、美国(America)20次、女性(Woman)17次、许诺(Promise)7次,以突显自己作为女性参选人的身份以及必胜信心。她这次的关注重点则更多地放在美国、工作、家庭(Family)、生活(Life)、税赋(Tax)、民族(Nation)之上,这几个词出现的频率分别为64、50、15、9、6次。诚然,为聚集更多选票,打“民粹”牌成为众多宣布参选者必然选择,在此意义上聚焦中产阶级利益和社会收入公平,成为希拉里竞选策略之一并无可厚非。但若详观她的这样一种“左派”言论,或许不难发现其中还极富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色彩。

  包括利用国家权力(即美国右派所反对的大政府)进行财富的再次分配,以此来缩小贫富差距,惠及中产和穷人,实现“公平正义”。将家庭、信仰和工作置于其新政治理念的中心,并强调互惠、互助与团结,提供更富人情味、更注重公正与平等的社会发展模式,这莫不是传统左翼政治理念的核心要素,更何况追求“公平正义”还是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就此来观,希拉里似乎深受“习效应”影响,而采取了趋同的策略。

  在美国,广义上的自由主义被许为左翼,希拉里所在的民主党恰恰是自由主义的代表,只不过近来她的一系列表态当中的左翼色彩,不仅远比民主党,甚至要比她自己一贯所持观点更左。无论是4月12日希拉里选择通过社交媒体宣布了其正式参选消息,在这样一段名为“启程”(Getting Started)的长约2分钟视频当中,阐述“家庭强则美国强”的观点。指出,“美国民众正努力从艰难的经济形势中脱身,但这一平台仍然在向高端阶层倾斜。美国民众每天都需要一名冠军,我想成为这一冠军。这样你们可以做得更多,而不是仅作看客。你们可以向前迈步、置身未来。因为只有家庭强大了,美国才强大”。

  抑或她将炮轰企业高管薪酬过高作为自己参选“第一把火”,强调“美国家庭面临财务困境之际,企业执行长的平均收入却是工薪阶层平均收入的300倍左右”。5月初就移民问题表态,美国需要将问题百出的移民系统治理好,任何相关的法案都应当包含能够让已经在美国境内的目前没有持有合法身份的人口最终能够获得“全面的、平等公民身份”的路径。13日在纽约罗斯福岛举行首场造势大会,她向支持者承诺一旦当选总统,将解决收入不均问题,又赞扬劳工阶层带领国家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强调每一个美国人都应分享到经济复苏的成果。她又向华尔街和金融业开炮,称“经济繁荣不能由CEO(公司行政总裁)和对冲基金经理独享”、“民主不是亿万富豪和大企业专有”。14日又在得梅因发表演讲时将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谴责收入不公上。不仅抨击共和党对手提出了她声称是“主要减弱经济的政策”,还抨击对方没有接受气候变化的协议与妇女生育自主权利,指责共和党人“不愿帮助那些彼此相爱的同性恋人士”。

  当希拉里开口承诺,如当选“将让经济为每个美国人服务,而不是服务于权贵阶层”,并反复强调“穷人的选票比华尔街的钱更重要”,这或不仅仅局限于一种竞选策略,希拉里已然比外界想象的要更左。

""

  希拉里竞选演讲

  左翼引导美国

  在某种意义上,希拉里是一位富有争议的政治人物。从年轻时期支持共和党,到后来转而参与民主党,她不仅徘徊于保守派与自由派之间,即便是在加入民主党后亦游走于党内自由派和中间温和派。而其出任美国务卿期间,更有观点认为她在国内事务上无疑是自由派,在国防外交上却是民主党内的鹰派。正如希拉里的前纽约参议员同事舒默(Charles Schumer)所言那样,她是“你一生中从未遇到过的最难以看清楚的人物”。希拉里的主张以及真实立场,确实不容易被参悟。然而,正如观察人士所指出的那样,相比于她中间派的丈夫,无论是在克林顿任职总统期间还是在2008年希拉里首次竞选期间以及当前,至少在经济议题上她立场确比克林顿更为左派。

  希拉里并非简单的“克林顿2.0”。克林顿任职总统时减少了财政赤字,呼吁自由贸易,推进福利改革,降低资本收益税率,而最被人记住的莫非他的那句“大政府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然而,曾在克林顿政府早期担任白宫办公厅主任的帕内塔(Leon Panetta)则于2014年在他所撰写的书中提到,希拉里曾经在克林顿总统时期讨论“削减赤字”时问道,“为何不给医疗改革等其他项目留更多空间”。此外,当克林顿首次提交预算报告之后,希拉里明显反对将福利改革视为优先要务,并试图推动医疗改革。2008年希拉里在竞选总统时,更是明确表示要增强联邦政府在美国经济中的角色,这也与克林顿的做法大相径庭。2008年1月末,希拉里接受《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专访时曾提及“高效且有力的政府”。相较于人们普遍认识到的克林顿的“左”,希拉里显然要走的更远。

  伴随大选机器再次开始运作,希拉里与克林顿的政策分歧也将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诚然希拉里仍希望从克林顿的政治成就、声望及口才中获利,但她毕竟不是克林顿。1971年,年轻的希拉里曾给左翼激进主义者阿林斯基(Saul D. Alinsky)写信称,“亲爱的索尔,你的新书《激进者守则》何时出版,还是已经出版,而我却错过了?”这样一段信函在被揭露后,曾掀起不小范围的热议。尽管也有分析指出,“如果你20岁时不是自由派,只能说明你无情;如果你到30岁还不是保守派,只能说明你无脑”,不同人生阶段确实会影响政治倾向,这种转变有着深刻的进化根源,但至今天看来,希拉里的“左翼”色彩似乎并没有减弱半分,而是伴随时间的不断向前推移而进一步加深。

  且从某种角度来观,希拉里的向左转绝非个例。近三四十年,美国社会始终存在激烈的、有美国特色的左右翼“终极信仰”冲突,虽然右翼经常给坚决捍卫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左翼贴上“社会主义”的标签,但这场“终极信仰”冲突或并不仅仅有关于具有左翼思想的自由派“姓资姓社”,而是涉及整个美国转向的问题。

  通观当前选情,一个突出的现象便在于,已经站出来表示要竞争2016美国总统之位的人中,无论是1947年出生的民主党人希拉里,还是1953年出生的共和党人杰布·布什(Jeb Bush)、1963年出生的保罗(Rand Paul),他们所代表的恰是二战后至60年代出生“婴儿潮”一代。如果在加上出生于1961年的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这样一批人不仅在数量上不容小觑,占现在美国总人口的接近三分之一,且正如奥巴马和希拉里一样,年龄使然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充斥美国的管理阶层,并成为正在管理美国的主要力量。

  无关乎党派以及信仰,特殊的成长背景赋予“婴儿潮”一代的,更多的是理想主义色彩和左翼倾向,他们支持黑人的民权,支持女权,反对越战,这样一种时代的烙印是任凭时间流逝都难以抹杀掉的。虽然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一直在往保守方向转变,且这种转向近30年来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甚至有分析指出,美国保守的右翼已成功地把美国转变成文化日趋保守的社会,较之60年代的年轻一代,新一代人在性意识、家庭观念、国家意识等方面都保守和传统得多。但以希拉里等人为代表的“婴儿潮”一代再度誓言重返美国政治最高层,并赢得民众支持,或也意味着美国整体向左。

来源时间:2015/6/23   发布时间:2015/6/22

旧文章ID:4371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