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奈:中国最大的变数是政治
作者: 来源:多维新闻
曾出任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现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6月22日在《赫芬顿邮报》刊文称,中国经济实力不及美国,将来也不一定。
约瑟夫•奈(Joseph Nye)在题为《中国经济实力不及美国,将来也不一定》(China Is Not More Economically Powerful Than the U.S., and It Is Far From Certain If and When It Will Be)的文章中称,中国对亚投行的创建,以及在邻国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均引起外界了对其经济实力增长的担忧。然而,2014年国际货币经济组织(IMF)估测,中国的经济超过美国。这一估测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但这其中存有误导,因为IMF使用的评估标准包括购买力平价,以及对福利的衡量。而将福利作为权力指数有些可疑。
然而,即便以汇率作为衡量标准,中国与美国在经济体规模上一样,它们在经济实力上也无法相互比肩。“人均收入”可以为衡量成熟经济体提供一个更好的指标,但是中国的人均收入仅是美国的1/4。这需要花费几十年才能赶上。
对中国的实力而言,拥有一个广大而具有吸引力的市场,以及成为众多国家的最大贸易合作伙伴,都是十分重要的来源。但这有区别于平等。例如,2013年中国虽然超过美国与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但中国在服务贸易上的表现乏善可陈,许多出口产品都是低附加值产品,同时中国缺乏全球品牌。
经济上的成熟也适用于技术。中国取得了重要的技术成果,不过比起国内创新,其增长模式依赖于对外国技术的复制。中国的专利在数量上占据优势,然而大多数专利所涉及的是产业链中并不重要的部分。
在货币方面,中国正试图通过鼓励世界使用人民币来增强其金融实力。但是正如《经济学人》所指出,“规模和成熟度并不总是相依而存。在本世纪,中国或许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却并不是最优秀的。美国经济的成熟度能够反映出其金融市场的深度” 。纵使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但是这并不能赋予中国比美国更多的实力。
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中,实力取决于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中国严重依赖美国市场。2009年,一些中国军方人士表示,应动用中国的美元储备以惩罚美国对台军售,但有经济学家立刻指出,这么做将对中国的经济造成无法承受的伤害。
中国令人印象深刻的10%经济增速已经开始放缓。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与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普里切特(Lant Pritchett)指出,中国官方称7%的增速是一种“新常态”,但是根据对以往高增长国的统计分析(如日本),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恐要低于这一数字。
当然,这会推迟中国成为比美国更大的经济体的时日。一些经济学家预测这一交汇点将在本世纪30年代实现,兰德公司的高级经济顾问沃尔夫(Charles Wolf)则认为,这一时日要到本世纪50年代。所有这些类似估测在某种程度上带有武断的色彩,并且是基于对未来增长率的估测基础上。
中国面临着一系列过渡的问题,包括国有企业转型、不平等加剧、环境恶化以及腐败等。中国的劳动力已达到峰值,2030年后人口数量可能会出现萎缩。中国对本国出现“未富先老”的情形表示担忧。
此外,约瑟夫•奈还在文中指出,中国面临的最大的不确定性是政治上的。一般来说,但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时,他们对参与政治的要求会逐渐提高。中国不像印度,在独立的时候继承了民主宪法,中国目前还没找到解决政治参与的问题。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依赖于经济增长和汉民族的民族主义。习近平的反腐运动旨在巩固中共的合法性。
关于中国何时在经济实力方面将超越美国的问题,这些都告诉了我们什么?根据现有状况进行直线式判断必然会被误导。我们所能说的是,当今中国的经济实力没有超越美国,将来也不一定。
(亨利 编译)
来源时间:2015/6/23 发布时间:2015/6/23
旧文章ID: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