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传递生态理念(新论)
作者:弗雷德·克虏伯 来源:《人民日报》
环保是全球性问题,需要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努力行动。而“一带一路”战略完全可以成为凝聚这些努力和行动的纽带
中国于2013年正式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之后,沿线国家不断掀起合作热潮。在经济合作一马当先的前提下,其他方面合作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维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融合、社会责任以及生态友好的关系。
“一带一路”沿线的环境保护是一个容易被忽略又绝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提出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实现“五通”的过程,也是中国和沿线国家寻求共识的过程。而生态环境正是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环境遭到破坏,即使经济合作成功了,也难以凝聚民心。历史表明,大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做法,常会直接伤害国民感情,最终也给经济合作带来负面影响。
今天的中国已经把生态文明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在投资贸易中要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更是明确提出,必须从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
跟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比,中国在环保方面的优势首先在于积累了更多教训和经验。过去30多年,中国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呈现出集中爆发的态势。水源、土壤、空气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根据中国环保部数据统计,2013年京津冀所有城市空气质量均未达标。最近几年在中央高度重视和大力整治下,情况有所好转。仍以京津冀为例,2014年区域内13个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跟2013年相比上升了5.3个百分点。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结果和成本,保护和治理环境的紧迫和难度,中国人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的优势,还在于在区域内较早借鉴并探索了绿色发展。“一带一路”沿线的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都可以通过中国得到先进的环保技术和实用理念。去年在北京召开的APEC会议,就采纳了由中国政府牵头提出的倡议,建立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利用采购方的力量,实现环境绩效改善。这一设想有利于区域内利用市场手段、帮助各国实现绿色转型。
此外,中外民间环保合作也进入到新的阶段。借助中美环保合作契机,美国环保协会参与了中国首个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并帮助中国建立了碳排放交易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经过20多年的努力和付出,中外民间组织和智库已经在环保合作中建立起自己的声誉,开展富有成效的工作。民间组织和智库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志愿性等天然属性,更具亲和力,便于与沿线各国不同利益、观念的社会群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了解,构建和谐共赢的关系。
环保是跨越国家界限的全球性问题,需要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付出共同的努力和行动,而“一带一路”战略完全可以成为凝聚这些努力和行动的纽带。决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中国,理应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追求生态文明,共同建设绿色丝绸之路,进而为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为美国环保协会主席、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全球领导力杰出访问研究员)
来源时间:2015/6/12 发布时间:2015/6/12
旧文章ID:4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