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雨凡:中美关系需要“两条腿走路”
作者:郝雨凡 来源:南方都市报
摘要: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政治科学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多年从事国际关系、中美关系、决策学、腐败理论及澳门社会发展等研究,先后出版20余部学术专著和编著。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交学院兼职教授,《澳门研究》主编,《南国学术》编委会主任。
郝雨凡教授演讲《处于十字路口的中美关系》。南都记者 徐文阁 摄
嘉宾简历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政治科学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多年从事国际关系、中美关系、决策学、腐败理论及澳门社会发展等研究,先后出版20余部学术专著和编著。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交学院兼职教授,《澳门研究》主编,《南国学术》编委会主任。
中美关系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
对中国来说,整体外交的核心就是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我们也都知道最近一段时间中美关系看似有回暖的迹象,但是也有很多议论说中美关系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今天的关系表面上风平浪静,实质却暗涛汹涌,中国崛起正日益销蚀美国在全球和地区的霸权,美国不甘心被中国逐渐超越,正想方设法遏制中国。守成大国和崛起的矛盾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正日渐显现。中美两国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中美关系直接影响到全球格局,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应该说中美两国对彼此的态度也在发生着转变,而且出现越来越紧张的势头,表面上大家都还是客客气气,但是实际上基本上是各有各的盘算,对彼此的看法都发生着一些重大的改变。应该说中国现在在强调不冲突、不对抗,强调非对抗的合作原则,而美国奉行的是两面下注、接触与防范并进,2010年前更多地强调接触。从2010年开始又有一些新的变化,从软硬兼施到以硬为主,从两面下注转为全面防范,在军事上、在经济上美国搞的TPP在很大程度上在经济上准备另起炉灶,军事就不用说了,美国现在的重返亚洲,在澳大利亚在第一岛链、第二岛链正在加紧部署。2012年以后比较明显能看出中国也在做两手准备,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中美关系的确是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有可能向左也有可能向右。
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的对抗
有没有可能擦枪走火?最近一期美国外交杂志就探讨这个问题——— 如何防止中美关系崩盘——— 已经开始提到这个高度来思考这种可能性。显然下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改变?很多人会问怎么今天中美关系会变成这样一个样子?双方对彼此的了解非常非常多,但是信任越来越少,为什么?应该说主要原因是中国崛起的速度太快,超出了美国精英们的预想。中国的崛起导致了世界格局发生变化,导致外界对中国的看法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一定对中国有利。
第二个是中国近两年的一些做法也加深了美国对中国意图的猜疑,我们有一些做法我们觉得是有道理的,我们不能不做出反应,过去一直不反应,一直在忍让、一直是在低姿态地宽容着,所以当我们开始发声去提出一些正当的要求的时候,外界觉得你们变得这么强硬,其实这个强硬和过去我们的软弱只是相对而言。这个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外界对中国意图的猜疑。
另外就是美国的反应也加重中国对美国动机的猜疑,2009年底奥巴马来华之后就有了一个对亚洲倾斜,后来又叫“重返亚洲”,美国的重返亚洲让中国的精英层非常警觉,而且中国的再平衡也使得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的做法更加具有挑衅性,这使得东南亚东亚局势更加的复杂,这是中美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美国对华强硬的态势是否暗示着中国对华遏制政策或者敌对政策已经悄然启动?我并不认为现在已经全面启动,短时有这种可能性,有些人认为美国对华强硬出现常态化,危险性明显增强,中国反制措施也在推进中,不像是合作共赢的一条路,实际上两边关系步入了一个十字路口。
这里面讲更深层面的问题,学者们有了理论上的一个总结,美国芝加哥的教授在《大国政治的悲剧》讲过,其实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的对抗不可避免。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英国和美国的转让是和平的,但是另有学者认为英美之间转让并不是可以广为引用的范例,尽管双方可能会意识到对抗的可能性并采取各种措施避免,但最终还是会以对抗结束,这是学者过去千年的经验得出的结论。
历史上崛起大国和霸权国家之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出现对抗,是因为双方在实力接近和出现转移时双方都担心对方会挑战自己的核心利益。当这种担心转变为防范政策时双方关系就会出现恶性循环,直至出现对抗或者战争。现在中美关系其实一定程度上讲有一点这种痕迹了。
中美关系走向取决于四个方面
讲一点正面的,中美关系有没有一些共识呢?也就是说有没有防止中美关系恶化的因素呢?其实还是有的,我罗列了一下,中美之间有很多东西有共同利益,这些共同利益强化的话还是能够起到“压舱石”的作用的。到了21世纪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也还是有下面这六个方面:反恐和防核扩散、地区问题、环境问题、经济合作、人权、军事。这些领域里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有一些可操作空间。
那么回过头来问一个接下来的问题,那就是中美关系取决于哪些因素呢?是这四个方面:第一个中美各自核心利益差异能否管控;第二个双方对彼此的观感与信任能否改善;第三个双方面临的国内挑战能否克服;第四个是日益复杂的国际关系能否巧妙应对。这四个方面如果处理得当的话中美关系会是友,处理不当的话中美关系会是敌。
我们看一看中国的核心利益和美国的核心利益有什么差异?中国的核心利益很清楚,那就是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中国宪法确立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美国的核心利益是什么?美国很少用核心利益,他们都是国家利益或者叫持久的国家利益,世界秩序上的利益就是为本国建立一个和平安全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意识形态就是保持本国的核心价值观,当然学者还把这个分成不同的层次,包括生存问题、至关重要问题、主要问题和边缘问题。
那么美国和中国的核心利益存在什么样的结构性矛盾呢?应当说美国担心中国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但是现在中国并没有挑战,只是美国单方面的担忧。另外中国希望有更多话语权,也担心美国要阻止中国崛起,并鼓励盟国来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和美国在核心利益的问题是结构性的,其间既有中美力量对比变化带来的冲突,也有具体的经济利益摩擦,以及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分歧。虽然中国清楚地表明在中美结构性的矛盾当中中国并不想挑战美国,但如果不能改变结构性的因素,其实这些分歧不会得到本质上的改变。
这里就涉及到中国能不能很好地解决好来自国内的挑战的问题。中国面临的问题很多我大致列了四个大的方面,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治理能力问题、教育科研问题。
经济问题我们在座的可能都很清楚,我们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过度依赖投资,城乡差距三农问题,产业层次低,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国内消费能力缺乏……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国内经济方面的问题。还有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很明显,贫富悬殊、道德失序、官员腐败等都是很严重的问题。社会不公的原因之一就是特权、权力寻租和各种形式的腐败。这里牵扯到一个权力成为社会财力分配的重要因素,作为社会安全阀的社会保障制度效力不好,所以公众不满。那么就是治理能力问题,权力寻租集中、机构重叠、效率低下、公共政策向利益集团倾斜,体系和能力问题导致民众不满,群体事件增多……比较幸运的是现在大力整治贪腐,在这方面会有比较大的改变,在近几年内得到比较系统性的治理,真正能把权力关进笼子的话,那么可能会出现节点。
衰落中的霸权往往更危险
最近美国的经济有复苏的迹象,我们知道第三季度增速超过5%,可能会有一个增长的新的周期。其实要是美国经济恢复的话特别是对中国是有好处的,我和美国的一些学者去交谈的时候他们都说,如果美国经济好的话一般对中国的政策都是友善的,都是比较宽松的,但是美国经济出现问题一般都是比较强烈的反华的,对中国挑毛病的,在中国身上找替罪羊的。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不希望美国经济总是不好,经济如果好起来的话对中美关系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总体而言一个衰落中的霸权会成为骚动因素,会将衰落对自己产生的压力输出到国际社会,从而恶化整个的国际交往环境。我在2005年的一篇文章提出观点,衰落中的美国对国际环境的负面影响更严重,就是它更加有那种冲动去遏制别人。为什么它更危险呢?因为今天美国仍然有优势,而在优势丧失前,守成的强权经常会采取进攻性的、单边的、先发制人的动作,所以说衰落中的霸权更危险。
2014年大国关系有两条主线,一个就是美俄博弈在明,中美博弈在暗。在这种博弈当中,美国率领西方集体对俄强硬。对中国美国是一边打压一边拉拢,有时候还作出一些妥协。另一方面说到美国对中国崛起前景的不安——— 美国精英层已经感觉到了,中国是其未来全球霸权的真正对手。根据实际银行和IM F的计算,2014年中国的G D P按照购买力平均计算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哪怕按照当前的汇率口径统计,中国超过美国也就是未来50年的事。这种发展潜力,让美国如芒在背,所以美国也在采取一些做法,表面上在强化中美关系,搞新型大国关系,但实际上是鼓励日本牵制中国,这是一系列的动作。
崛起实际上是内部优秀的外延
面对美国的压力中国的反应是什么?我们现在有“一带一路”,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是相辅相成。处理中美关系当中我们提出了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而且我们现在是密集出访、在全球布局,2014年尤其突出。中国当前会延续韬光养晦的基本精神。所以说现状是守成大国是崛起大国的结构性的矛盾,但两国合作的领域也会增加,两国关系何处去取决于两国高层的政治智慧和管控技巧,如果管控得当,两国仍然在双边交往中获利。如果管控不当,两国矛盾激化,一定程度的矛盾不可避免。
中国应该做什么?从大局思考,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国家发展大战略。我们现在的外交实际上缺乏系统性,缺乏全球大战略,最近才刚刚有一些萌芽,但是实际上还是缺少这种顶层设计,特别是和国内政策、国内利益相衔接的。其实一个国家的崛起不是简单地看G D P,应该说一个国家崛起是自身优势的演变,包括制度优势、技术优势、工业生产的优势、人才优势、军事优势、观念优势……这些优势的外延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崛起,也就是说不是简单地说我要崛起,我经济总量多大我就崛起了,崛起实际上是内部优秀的外延,我们内部先优秀起来。中国崛起面临的排序问题,崛起的目的是什么?是经济总量超美?还是国富民强的现代富裕社会?维系现有政权稳定还是建立以法治为基础以稳固为内在的和谐社会?
此外我们对中国的外交局面一定要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中国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总体实力与美国还有相当的距离。中国应尽快把国内的事情做好,对美国处理好竞争关系,要尽快地推动。
(本文为嘉宾1月11日论坛演讲稿,有删节)
来源时间:2015/5/24 发布时间:2015/1/19
旧文章ID: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