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挑战“习式外交”能否取得效果?
作者:邱林 来源:凤凰博报作者博客
观察最近一两年中国的外交动向,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开始注重借助一些重大外交场合来阐述自身的外交政策,并回应一些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误解与指责。最新的例证是,美国国务卿克里于5月16日至17日访问北京,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就南海问题进行了交锋,而中方作出了强硬回应。
16日,在王毅与克里联合举行的记者会上,王毅说:“中方维护自身主权、领土完整的意志坚如磐石,不容置疑。”分析人士说,围绕中国在南海有争议区域开展越来越强硬的活动一事,美国和中国固守各自不同立场,但是王毅礼貌但直截了当地拒绝了克里要求中国作出让步,以缓解南海紧张局势的要求。
其实,克里来北京之前,就放出风声,表明不接受中国向南海有争议海域提出的要求。美国国防部长卡特甚至委托军事专家探索电子监视飞机和军舰进入南中国海海域的途径。这是美国为在南中国海“恢复秩序”并“帮助盟友”而发出的最明显的威胁。例如要帮助觊觎着南沙群岛一些岛礁的菲律宾。
然而美国这样做毫无意义,中国不会让美国以及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得到什么好处。这也许就是“习式外交”的鲜明特点。自2012年11月担任中国最高领导人以来,习近平就表现出了强势,成为了中国外交新策略的核心人物。“习式外交”也由此而来。
习近平已清晰地展现出一种比以往强硬得多的外交政策。其特点在于,无论美国如何向中国施压,中国在任何情况下都将捍卫自己在南海的国家利益。中国的政策是不变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的恫吓与军事威胁是行不通的。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菲利普•斯蒂芬斯2014年底在该报发表题为《世界迎来政治强人时代》的文章,他指出,习近平正逐渐成为继毛泽东以来最强大的中国领导人。他想要清算远至鸦片战争时期的旧账。从这种视角来看,当前这种基于规则的秩序是西方创造出来的东西。军事实力和相互制衡的同盟是国际关系中更好的通行证。
中国强人政治时代的回归,让外界特别是美国感到十分敏感。斯蒂芬斯以政治强人习近平为由头撰写的上述这篇文章,发出了由衷之言。文中也提到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印度总理莫迪和埃及总统赛西。他认为,这些人物的共同点在于一种处理国际关系的策略和一种国家主权情结。
过去中国实行的“韬光养晦”政策,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是一个充满智慧而且非常合理的方针。但是时过境迁,在今天的国际背景之下,中国的国力上升了,中国已经无可回避地处于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已经无处去躲藏,只能去应对并承担责任。
显然,“习式外交”不仅放大了领袖的政治影响力,也增强了中国软实力,为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在与美国的话语权较量中,中国找准时机与切入点,习近平一马当先,政要跟进,经由媒体造势,提高了中国民族整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
所以,“习式外交”十分明确,即意味着该维护的国家利益坚决维护,如坚持要求日本承认钓鱼岛存在争端,以此作为改善两国政治关系的前提条件;要求菲律宾撤回仲裁案,回到政治谈判的轨道上来;在一些西沙与南沙岛礁进行吹沙造地,以强化中国在南海特别是南沙群岛的存在。
那么,美国挑战“习式外交”能否取得效果?答案或许有多种,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中国认识到,美国和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之间的关系同时包含竞争与合作。中国已经是坐二望一的大国,这种情况下的大国外交,其内涵就变成了“作为大国的中国,如何与美国打交道?特别是如何与其他综合实力不如中国的大中小国家交往?”
中国在未来不排除有真正强硬的时候,这取决于外部力量是否会以它们的挑衅迫使中国采取强硬的坚守。美国过去把对中国的利益挤压做得太过分,它们需要重新看清中国画出的红线和“习式外交”的利害。
来源时间:2015/5/18 发布时间:2015/5/17
旧文章ID:3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