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为什么需要“改革促进派”官员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

  美国《侨报》5月9日文章,原题:当前中国为什么需要“改革促进派”

  5月5日,中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习近平发表讲话特别强调“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在用人标准上释放出明确信号“要把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改革促进派”这一提法引人注目,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官员才能称得上“改革促进派”呢?

  政府是改革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总理李克强特别提出要整顿“庸官懒政”,可见部分官员延误改革的问题已引起了高层重视。

  李克强还在一次国务院常务会上,严斥一些文件运转流程繁冗、拖沓,一些国务院已经通过的政策,却因为“处长把关”被卡,让好政策“迟迟落不了地”。

  中国改革已经进行了30多年,在这一过程中,某些利益集团成了改革的阻力,习近平提出引导官员做“改革促进派”也正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的。

  这次足见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突破改革障碍的决心,而对“改革促进派”的定义,也必然首先是要对改革有决心、不怕得罪人的官员。

  既然是“改革促进派”,就必须不仅有改革意愿,还要有突破障碍的能力,也就是习近平所说的“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当前中国的改革已经与30年前的改革大不相同,一个普遍使用的说法是“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要跨过这个“深水区”,就必须以精确反映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集约式改革代替大开大合的粗放式改革,靠法治推动、靠创新推动、靠民众力量推动改革,这就要求“改革促进派”官员有适应这种新改革的新能力和新理念。

  仅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过去一些官员也曾被认为是“改革派”,却因贪腐而落马,造成这一问题的就是“只看一点不及其余”的旧有用人观,即认为能干事的官员,即便在其他方面有些瑕疵也是瑕不掩瑜。

  如今,腐败问题也成为了改革的障碍,打破腐败给改革造成的障碍也是中共高压反腐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官员在改革过程中还必须坚持风清气正,若因自己的一时私欲陷入腐败行列,就势必会从改革者变成改革的阻挠者。

来源时间:2015/5/12   发布时间:2015/5/12

旧文章ID:3616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