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山晤美国政要的几点意义
作者:马俊茂 来源:大公网
王岐山7日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参加第八届中美政党高层对话的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代表团。
“中美政党高层对话”启动于2010年,至今次已推进至第八届,对话场地基本在北京与华盛顿之间隔年切换。对话旨在加强中共与美民主共和两党之间的沟通,摒弃偏见增进互信。作为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的王岐山,接见美两党人士,将为对话增添几分顶层设计的意味。
王岐山此次会见美国政要,是其“美国关系”的再延续。为私层面,他与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基辛格,以及先后两任财长亨利·保尔森和蒂莫西·盖特纳等都保持了长期的交往。为公层面,经由“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等一系列经贸活动,王岐山在中美之间的经贸往来中曾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也因此,让其成了在美最有知名度的中国高官之一。
在国务院副总理与中纪委书记之间的角色转换之后,王岐山逐渐从“中美关系剧”的主角中淡出,专司“打虎”治党。2012年底,也就是十八大之后,王岐山以国务院副总理和中纪委书记的双重身份完成了最后一次美国之行,并与新人奥巴马进行了会晤,但在是次访美中主要身份依然是政府身份而非党口职务。
今年全国两会后,本港媒体及外媒相继报道,王岐山将访美。关于王岐山此次外访的舆论焦点大都停留在身份与目的的讨论上,其一是美方以何种方式接待作为中纪委书记的王岐山,其二是访美的议题将会聚焦何处。但截至大公网记者发稿时,官方依然无消息表明王岐山将于何时访美。
在以上大背景下,观察本次王岐山与美政要之间的会面,将呈现出多重意义在其中。
首先,也是最重头的信号,是为“猎虎”铺路。
美国被称为中国贪官们的避罪天堂,大批官员在事发前将财产及家人转移至美国,本人再伺机出逃,而中美之间依然没有签署引渡协议。王岐山在此次会面中称,反腐败能赢得全世界共识,中美两国要寻求共识,深化合作。此“共识”和“合作”即是希望美方在中纪委“猎狐行动”中不要再“使绊子”。
海外反腐被称为是中纪委开辟的“第二战场”,而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则是最重要的战场。在十八届中纪委的几次全会上,王岐山都频繁点到了海外追逃事宜,称要狠抓追逃,一定要把腐败分子追回来绳之以法,加大海外遣返引渡力度。
舆论最为聚焦的外逃人员中有令计划弟弟令完成等,据称,令完成一直藏匿在美国,他或许是令计划案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引渡回国将有助于令案的进一步清晰化。而王岐山此次与美方的接触,或开启了令完成们“回国”的倒计时。
其次,为从严治党的决心加码。
王岐山称中国共产党正在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如果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完成这样的历史重任是不可想象的。全面从严治党是办好中国一切事情的前提,必须依据党章党规管党治党。
在十八大后开启的“反腐风暴”之初,各种舆论声音认为,这也跟过往一样,只不过是一阵风,过去就过去了,但其后的推进过程让众人始料未及,反腐治党亦是久久为功。
今次,王岐山在对美的外事场合又主动提出纪律松弛的危害性和全面从严治党的紧迫性,这也是间接向中共各层级官员发出了一个信号,管党治党永远在路上。
再次,是否是“大老虎”落马或有新进展的一个信号?
回溯过往,王岐山每次外事活动之后,总是“惊喜”连连。
2014年6月24日,王岐山在京会见丹麦访客,隔天的6月25日苏荣被免去全国政协副主席职务,6月30日徐才厚被法办的消息第一次公之于众。
2014年7月28日,王岐山会见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朱马里,隔天的7月29日,周永康第一次以罪人的身份出现在媒体上。
2014年10月24日,王岐山会见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10月27日,军事检察院对徐才厚涉嫌受贿犯罪案件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
2014年12月12日,王岐山会见泰国前国会副主席提拉德率领的泰国改革大会代表团,至冬至日,令计划以不同于以往的身份轰然出场。
或许是一种巧合,外界做了过度解读,但相同的是,所有以上外事活动场合,王岐山都提到了反腐之于中共和中国的意义,这一次,会见美国客人也不例外。
最后,坚持道路自信,与美求同存异。
王岐山强调两国国情各具特色,双方要了解彼此的历史、认清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中国打交道,不了解中国共产党不行。以一个老党员和中共高层的身份再一次为美国的“全球民主化”热心降温,制度选择与国家治理由现实和国情而定,并无万能公式。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对于老王而言,不破顽疾心不甘,对于腐败存量的歼灭战还未打完,对于未来中共的制度化治理也才刚刚开始。此次,与美国要素的再一次接触和未来不确定的访美之行都是其治理之路上的一个小小缩影,不同的是加诸了一层“外事”的薄纱而已。
来源时间:2015/5/8 发布时间:2015/5/8
旧文章ID:3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