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史解冻:中美关系胜盟友
作者:唐苏 来源:多维新闻
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台以来,民族复兴就是其首要的目标。随着中国近来一系列的崛起之态升温,美国也转变了其态度,不仅在东海和南海问题上改变了立场,还插手及干涉中国内政,更是对中国的经济进行打压。对此外界普遍认为,这是美国在对华政策上的一种调整,也是中美冲突的注脚。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拉特克(Jeff Rathke) 在5月4日的例行简报会上大谈中国内政,不仅对习朱会指手画脚。甚至还暗讽中国打压言论自由,并重提中国的高瑜案,此种态度表明美国对于敏感的中国内政的参与仍然没有降低。此外,在经济问题上,美国不仅不也对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国取消稀土出口关税和配额,并在事后鼓掌叫好。
美国的针锋相对无疑是为了保住亚太再平衡的遗产,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访问美国的时候,一改往日作风,对日本态度大变,其表现为先是容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忽略历史,拒不道歉的态度,再是与日本签订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对日本的自卫队进行松绑。奥巴马甚至在安倍的怂恿下对钓鱼岛问题表明了立场,还在南海部署军队并指责中国。美国这一连串针对中国的做法实际上是不想离开亚洲表现,其激进的动作甚至在外界看来是搅浑亚洲的一种任性举动。
历史看今天:基辛格推中美关系走稳
基于以上种种,外界纷纷看衰中美关系的发展。而英国《金融时报》更是在5月5日发表评论文章,称中美两国的关系距离冲突仅有一步之遥。对于这种观点,享誉国际学术界的著名中美问题专家陈兼教授在北京大学的讲座当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称,事实上,中美关系不存在任何危机,没有任何事件可以影响到中美关系。这是绝对和肯定的。
在现今很多阴谋论者看来,“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是终极真理。但是陈兼的看法却与之相反,他从历史的角度上对中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他说,在朝鲜战争结束到前美国总统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访华之间的近二十年间,中美虽然在正式场合不断互相指责,视对方为敌对势力,但是其中亦有潜流在涌动,否则就无法解释在冷战期间中美的对立竟然会走向缓和,成为“心照不宣的同盟”(基辛格)。
陈兼在阐述中美关系的时候甚至与日本相比较,他称,在20年冷战期间,美日同盟关系甚至不如中美关系稳固。陈兼说,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曾经访华4日,顺道访问日本只用了半天,而尼克松访华时,也是当天到达中国后才通知日本和台湾。此外,陈兼还透露说,1973年11月基辛格访华,与前中国领导人毛泽东谈得非常好。临走前他与前中国总理周恩来谈,说美国有新技术,能够及时发现苏联的导弹发射并预测其目标,建议与北京建立热线联系,如果出现苏联向中国发射导弹的情况,可以在几分钟内将信息传递到中国,还可以帮助在北京和中国战略基地间建立联络,防备苏联导弹。基辛格后来对此讳莫如深。但因为当时任基辛格助手的洛德的部分文件解密,这段“秘密”才披露出来。这是美国与其他盟国也不会做的事情。
中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陈兼再次透露称,1979年1月前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访问美国的途中,与随行的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之说:在第三世界国家当中,凡事跟美国搞的好的国家都上去了。这样的言论表明了邓小平的战略,就是进入以美国为主导的体制当中。这也是中国向美国靠拢的一个真实案例。
此外,面对台湾问题,陈兼也阐述了其观点,他称,台湾其实从来就没有在美国战略考虑和战略部署中占据过关键性的,更不必说中心的地位了。在中美关系及美台关系历史上,充满着美国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而违反乃至背弃“台湾利益”的案例。例如,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拒绝了蒋介石“出兵助战”的建议。1954-1955年第一次台海危机期间,美国迫使台湾当局从大陈岛撤退;第二次台海危机期间,美国在为国民党舰船护航时,一遇解放军炮击就退出战区;1962年,美国明确反对台湾当局反攻大陆的计划和行动;1971-1972年,为追求中美关系“解冻”,美国主动拉开了与台湾的距离;1979年,美国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同时,同“老牌盟友”台湾当局断绝正式外交关系,等等。美国政策的核心是不在台湾海峡发生会导致美国卷入的军事冲突。
就历史来看,中美两国是矛盾不断,但却一直彼此需要。事实上,中美关系与挑战国家和应战国家关系不同,中美关系和美苏关系也完全不同,正如陈兼所说,中美关系是无可替代的存在。
来源时间:2015/5/7 发布时间:2015/5/7
旧文章ID: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