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60多个国家“共舞”?一带一路考验中国

作者:李圣依  来源:环球网

  美国《侨报》4月7日文章,原题:“一带一路”的巨大挑战不宜低估

  随着“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战略的出台,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热闹了。目前,已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一带一路”战略表达积极态度。但随之而来的是,这些国家的国内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差异巨大,如何让60多个国家“共舞”,如何保障中国向丝路投入资本的利益,挑战巨大。

  根据中国官方规划文件,“一带一路”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一带一路”战略辐射面广,受益面众,能在沿线各国增加收入、提供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这对亚洲乃至世界安全是个利好消息。但60多个国家政治文化背景和国家地区间经济差异巨大,要想舞动好这两条“丝带“,中国的“长袖”需审慎准备。

  首先,是发展模式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30年积累下来大量资本、技术、装备等优势,而“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很大,借助“一带一路”,中国已经过剩的资本和产能可以 “走出去”,沿线国家也可以获得发展的机遇,实现共同富裕。但各国国情区别较大,“一带一路”战略中包括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项目,中国能够以强有力的政府为主导,在中国能够成功的模式不一定在其他国家也能成功。其次,由于“一带一路”沿路沿线的合作伙伴中,许多是正处于社会和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它们在安全和发展方面普遍存在不确定性矛盾,其中地处中东、中亚、以及南亚这一“战略不稳定弧”的国家尤其为此,有的甚至政局不稳。中国的资本、技术、人员投入到这些地区时,如何保障安全?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近期中国在墨西哥投资的高铁项目、在缅甸的多笔投资都遭遇了问题。

  事实上,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既是一个发展的计划,同时本身包含着中国对于周边安全的解决方案。比如,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存在争端,但菲律宾也纳入“一带一路”的范围,加入亚投行,共同发展的需求更为迫切,有助于纾解政治争端,促进地区和平。

  对于一些政治动荡地区,“一带一路”的推进既需要一个稳定的政局,同时也是主动的安全局势建设者。5日访问巴勒斯坦的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宫小生表示,“一带一路”的思想可能成为未来中东和平进程一个重要方面和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为“任何解决中东问题的办法应该不仅包括签订和平条约等政治方面的协议,而且应该包括人道主义援助、战后重建、经济恢复与发展,这样才能真正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向前迈步、取得突破”。以最近的也门局势动荡为例,有人说它给“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安全形势敲响警钟,但也可以说,中国协助10个国家的225名公民撤离,不仅是维护自身利益,也成为其他国家利益的维护者。“一带一路”的推进,不仅是资本和技术的输出,中国作为大国对国际责任的担当也将沿着丝路前行。

  还有,就是“一带一路”也将涉及敏感的美中关系。 中国的立场很明确,不会挑战美国在世界上的现有地位,“一带一路”也是如此。但美国明显地对其有深刻的疑惑。这在美国对亚投行的态度中表现无遗。美国在骨子里,是担心亚投行将侵蚀美国对国际金融的垄断。中国在与各国铺开 ”一带一路“的过程中,难免会与美国的利益产生摩擦、碰撞。但中国应表明,”一带一路“的建设,是稳定而不是破坏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局势,是拓宽而不是排斥美中经济与政治的合作渠道。中国应主动欢迎美国资本、技术、企业的参与,化解其敌意乃至拆台的举动。同时也让美国认识,对于变化中的世界,必须与变化应之。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纯经济问题,而是涉及国际政治、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这方面中国未雨绸缪,从长计议,把困难与问题估计得多些。在现阶段,主打经贸牌时中国宜尽量弱化政府色彩,充分评估潜在的市场和政治风险,以确保投资项目安全务实稳步推进。

来源时间:2015/4/10   发布时间:2015/4/10

旧文章ID:3085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