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浅谈中美未来冲突中航母地位 辽宁舰面临大挑战
作者:陈弋泽 来源:新浪军事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吴胜利30日在北京会见了来访的法国海军参谋长贝尔纳·罗热尔上将。4月3日,他视察辽宁舰。(图片:飞扬军事)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文/陈弋泽
海权与海战的基本命题
大航海开启世界海上贸易时代,因为资源、技术和商品的流动,劳动生产率得以提升,带来了社会经济的 繁荣发展。在世界各大洲彼此隔绝的历史时期,海军是作为地面力量的延伸而存在的,其作战的直接目的在于 陆地而非海洋。海上贸易的兴盛使海洋的价值大大提升,海权成为了权力和繁荣的保证。
20世纪之前,水下和空中兵器仍处于萌芽期,海军的主力是水面战舰,依靠火炮作战,直接作战距离非常有限,但已巡弋于世界大洋,海军有两大任务,一是消灭敌对的海上机动兵力,二是夺取海上交通要地。这两大任务都是为了夺取海洋控制权,从而控制海上贸易航线,在必要的时候干扰和破坏敌人的贸易,排他性地控制工业化所需的原材料和销售市场。因此海军水面战舰的基本用途是两个,一是在海上击沉敌舰,消灭其有生力量;二是对陆兵力投送,影响岸上事件。后者包括对岸轰击支援陆军作战和直接投送陆军兵力上岸。
从风帆时代的各类战船,到蒸汽船、铁甲舰、无畏舰以至战列舰,海军水面作战舰的任务始终未发生改变,变化的是战舰的打击能力、远航能力和生存能力。打击能力主要体现在火炮的射程、口径和射击精度上:远航能力体现在吨位、动力系统、燃料上;生存能力则体现在装甲防护上。充分利用战场条件和武器性能,悉心促成以众击寡、以强击弱的战局,从而获取胜利,是海战的基本军事原则。随着舰船平台及武器性能的发展,海战场从沿海向远海拓展,敌我双方的距离也不断拉开。侦察、追逐、集中、射击、撤出是当时海战的基本形态。
进入20世纪,造舰技术加速发展,各海军强国对殖民地原材料和市场的争夺更加激烈。战列舰称雄一时,以战列舰为核心的海军军备竞赛成为20世纪初海洋斗争最鲜明的图景。然而,技术的发展正在使海权和海战悄然发生着变化,由于潜艇和飞机的发展,平面海战正在向立体海战转变,而首先掀开立体海战大幕的,正是搭载作战飞机的航空母舰。
2014年4月中旬,中国海军首艘航母辽宁舰返回大连船厂进行例行维护作业。经过4个多月,于8月31日离开大连港,返回青岛母港。本图集为网友们对辽宁舰在维护期间拍摄的不同时间的维护进度照。(图片来源:ZTCD 蓝鲨小队等)
技术与作战样式变革
军事发展史表明,技术与战略是并行不悖,相互影响的。20世纪上半叶,技术的进步,潜艇和飞机的出现并没有改变海权和海战的基本命题。制海权依然是海战的基本目标,海军部队的基本任务仍然是击沉敌舰和向岸投送。变的是实现海权目标、执行好海军任务的兵力和方式。
首先是距离。距离是影响战场态势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海战场而言,关键的距离有两种,一种是从海 军基地出发可以投送兵力的距离,这和后勤补给、持续作战能力有关;另一种是从武器装备的有效打击距离,这和作战效果有关。前一种距离越近越好,因为军事能力会因为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后一种距离越远越好,防区外攻击才是危险最小、效果最好的 攻击模式。水面战舰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克服前一种距离,同时不断延长后一种距离的过程。飞机和航空母舰的出现,最大的利好就是距离。当 时最先进的战列舰火炮的射程也就是几十千米,而飞机可以飞到数百千米之外进行侦察,投放炸弹。
这引发了一场航空军事革命,航空母舰进入海战场,意味着交战双方的战舰无需面对面即可交火。再强大的战列舰,在还不知道敌人在何方的时候,就已经被击沉了;再坚固的岸上防御体系,在尚未警觉之时,炸弹就已经从天而降。
其次是精度。海军装备发展过程中对精度的追求始终如一。因为精度也是海战场决胜的关键因素之一。打击距离远了,却无法准确命中目标,那就没有实战意义。距离和精度最佳的结合点才是作战能力的关键。20世纪20-30年代,航空技术迅猛发展,虽然航空母舰很早就出现了,但各国海军对航空母舰的发展仍然持非常谨慎的态度,仍然大量建造巨型战列舰,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精度的担忧。在经过实战检验之前,人们对航空母舰的作用,对长机的作用仍然缺乏足够的信心,问題的关键在于飞机的远程打击能力,它能飞多远,带多大的武器,投放的准确度如何,能否摧毁大吨位、厚装甲的战列舰,这些问题在经过作战检验之前都没有答案。所以当航空母舰出现并发展的20世纪20-30年代,战列舰的传奇还在延续,即使是对发展航母非常积极的日本,仍然在大倾力建造“大和”级超级战列舰。
航母上除了舰载机,还有多种型号特种车辆,担任弹药运输、消防、舰载机牵引、救护等用途。近日,数张中国航母辽宁舰甲板特种车辆高清照片曝光,引人关注的是,其中一款甲板消防车与美军尼米兹级航母配备的A/S32P-25型舰载消防/救援车外形很相似。图上为中国图下为美国。
最后是作战效果。潜艇几乎是和飞机同时代出现的,也给海战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德国海军在潜艇上的 创新运用,使现代海战更为复杂。潜艇在侦察和攻击的独特作用,使得海 战形式更丰富、更立体。然而,潜艇并未如航空母舰那样发挥主导作用,原因在于其续航能力无法满足远洋作战的要求,吨位小、航速慢、攻击距离短等大大限制了潜艇对水面作战舰的作战效果。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潜艇最成功 当的地方在于用来对付商船,实施破交作战,而非海战对决。
立体海空作战时代来临
随着潜艇和飞机的出现,海战的空间从水面扩展至天空和水下,立体化的现代海空作战由此开端,各个海军强国围绕着击沉敌人的战舰和击毁陆上的敌军的基本任务,开始了在情报、距离、精度上的立体较量,海战 出现了真正的变革,在讨论这种变革时,就不得不提到旧日本海军。激进扩张主义和畸形思想下旧日本海军的 发展在不经意之间,为立体海战融入了新契机。旧日本海军大致也是从两大经典海战目标展开行动的,即:击沉敌人的战舰;击毁陆上的敌军。
击沉敌人的战舰。海军是资金、技术和经验高度密集的现代化军种,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根本上获取制海权最可靠的办法是击沉敌人的战舰。这是太平洋战争前夕的日本帝国海军的经验总结和传统思维。甲午海战摧毁北洋舰队,对马海战摧毁俄国远东舰队,得以确立亚洲海上强国地位。1941年面对美国的贸易禁运,先下手为强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可以确保一段时间的海上优势。正是这样一种冒进的战略思维,日本帝国海军发动了毁敌舰于港口的珍珠港袭击、寻歼敌舰于半途的珊瑚海战役以及诱歼敌舰于 海外的中途岛战役。事实上,航空母舰和飞机之所以在二战时期成为日本人“击沉敌舰”的首选,原因在于飞 机具有的速度和距离优势,可以达成出奇不意的攻击效果,这是以弱击强的可靠手段。
众多历史学家在总结珍珠港事件时,认为日本并未取得真正的成功,因为美军的航空母舰无一损失。但需要指出的是,20世纪30年代,战列舰依然是舰队决战的主力,日本人偷袭珍珠港取得了事实上传统海战的巨大成功。珊瑚海和中途岛的航母对决,都是以强大的战列舰舰队作为背景来实施的。特别是中途岛海域,日本海 军组成了由战列舰、航空母舰、巡洋舰和驱逐舰在内的战力均衡的强大舰队,计划严密、组织有序,希望在夺 取中途岛战略要地的同时,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情报发挥的作用在此次战役中被放大开来。同北洋海战和对 马海战不同的是,这种歼灭战带有三维属性了。
美国“数字地球”商业卫星日前公布了今年7月份在大连船厂上空拍到的,中国海军航母辽宁舰维护照片。图中辽宁舰停在码头正在进行甲板重新划线工作。辽宁舰于今年4月份回到位于大连的船厂进行中期维护。9月份,辽宁舰完成维护工作离开大连港返回母港。
击毁陆上的敌军。实际上,通过海军朝岸上投射力量的作战方式在历史上并不罕见,但飞机和潜艇出现以 前均是以平面海战的模式进行的。一战期间,潜艇和飞艇投入使用后,这种带有登陆作战支援性质的海战逐渐 演变为初具轮廓的圆球形、立体式作 战。中途岛海战之后,由于日本海军力量受到重创,海战模式基本转入“击毁陆上的敌军”阶段,海战都是围绕海上要地的争夺而展开的。日本海军在消灭美军太平洋舰队的目标未能实现后,转而寻求占领海上要地,以点制海。航空母舰编队在战场上的主要任务是夺取局部制空制海权,为陆战 创造条件,这以瓜达尔卡纳尔海域最为突出。在海军舰队实力此消彼长的航空母舰担负的均是“击毁陆上的敌军”的对岸火力投送任务,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乃至冷战结束之后的历次局部战争,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可以说 担负的是沿海空军的角色,一是夺取 和维持沿海地区的制空权,二是对岸上地面目标进行打击。
20世纪20-30年代,美国曾展开多次验证航空母舰作战效能的舰队演习,但海军内的主流思想仍然是战列舰制胜。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美国已完工的航母只有5艘,而仅仅从1937-1940年,美国海军订购的战列舰就有17艘之多,这一数字足以说明问题。美国真正意识到航母在海战中的划时代作用是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二战期间,美国组建了以航母为核心的特混舰队,并建造了大量航母。至今,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核动力航母舰队。某种程度上,航母成了美国权势的代名词。
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立体作战模式是苏联海军模式。苏联的海上力量具有渐进变化的过程,在二战结束后 的冷战初期和中期,核大战思维主导着国家战略,所以海军的主要任务是将核弹投送上岸,消灭敌军,保卫核 潜艇突入可以发射战略导弹的位置是海军最重要的任务。古巴导弹危机之后,苏联发现缺乏制海权,战略核潜艇完成突击任务是很难有保证,所以围绕反舰导弹和核潜艇打造强大的远洋机动编队,创新饱和导弹攻击的作战样式。在苏联舰队中,击沉敌人的战舰主要靠核动力巡洋舰和驱逐舰装备的远程重型反舰导弹,航空母舰的作用则是确保局部制空权,保卫自身的兵力行动安全。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战略核潜艇安全进入发射阵位,实施毁灭性的核打击。为了能够获得距离优势,苏联海军对导弹射程的追求几乎达到了变态的程度。但伴随着反舰射程的增加,导弹体积越来越大,配套的侦察、指控、制导设备体积也越来越大。因此解释这些舰艇粗旷的外表时,技术需要才是深层次的原因。
随着冷战结束,这两种立体作战模式无法从实战的角度检验。但有一 点是可以明确的,在局部冲突之中, 美国航母出尽了风头。而苏联舰队,却不得不为反制美国航母战斗群思考 着极端的做法。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 可以弥补缺陷,同时也带有疯狂的特征:飞行员和水兵的大量牺牲。
不断清晰的圆球
关于中途岛海战,有人会将美国 海军大获全胜归结为南云忠一的错误决策,还有人认为旧日本海军的攻击 计划过于激进,历史学家塞缪尔.E。莫里森则将其归结为“中途岛海战的胜利,是英明地利用情报的胜利”。 暂不论这些观点是否全面,但即便美国占据上述三大有利条件,在当时的技术基础之下,也很难说稳操胜券。那个时期,侦察机基本上靠肉眼作业,捕捉对方主力舰队和机群带有不小的运气成分,再加上消息回传的滞后,航母编队双方主官指挥海空兵力作战很大程度上要靠经验和猜测,犹如玩德克萨斯扑克牌。
冷战时期,虽然引入了更先进的侦察手段(如雷达),但捕获敌方舰队仍然非常困难。为解决侦察问题,苏联得不下血本。20世七60年代,苏联将驱逐舰改装成尽可能抵近美国航母战斗群实施侦察的哨舰,为第一波导弹提供目标信息,美国海军将其称为“告密者”。同时,苏联在空中还采用了图-95RT侦察机(美国第6舰队有句谚语,即早上来‘熊’,中午吃导弹”),这些平台在侦察时也进入了美国航母舰载机的打击半径,实际上很可能有去无回,“疯狂的伊万”岂是浪得虚名?
在今天,也许有人会认为,用反舰弹道导弹打击航母战斗群如同“把大象装进冰箱三部曲”般容易。然而,要在1000多千米外发现并击中目标好似在大黑屋子里照着手电筒用拍子打毒蜂。“毒蜂”不但毒刺越来越厉害,飞得越来越快,抗打击能力也越来越强。与此同时,“手电筒”和“拍子”不断改进,“打毒蜂的人”的反应能力也越来越快。这个时候,任何一方动作越协调,节奏越快,就越有 能力消灭对方,即“体系制胜”。为反制对手,美国海军相继提出“空海一体战”、“联合作战介入”等概念来协调空军和海军的联合作战,意味着不但有“毒蜂”,“毒蚊子”也来配合攻击了。
这对任何对手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
近日,韩国媒体制作了一段中国东风导弹击毁外军航母战斗群的动画视频,来展示解放军的强大。不过,内容有很些不太符合常规画面。画面中的疑似东风21D导弹直接连着发射筒打上了天。海面上疑似印度航母明显是俄式造型,但没有滑跃甲板。航母上的舰载机出现了欧洲台风战机。而台风战机的舰载机根本就没有被生产出来。
航母在未来海空战中的地位
到2030年时,尽管技术推动武 器装备发展出现了革命性变化,但搭 载作战飞机的航空母舰仍然是海军打 击能力的主体。虽然陆基作战飞机的 作战航程大幅提高,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的射程已达到上千千米,精度也 不断提高,但航空母舰编队携载武器弹药的数量而具备的打击规模,海上机动及灵活性,使其依然是对外兵力投送的主体。
首先,航空母舰作战编队具备超强的实战能力,美国海军单艘超级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力量即相当于世界上中等国家空军实力,能够有效夺取并维持制空权。
其次,航空母舰作战编队具备重大的影响力,作为力量存在的标志,能够起到重大的威慑效应;最后,航空母舰作战编队具备很高的灵活性,在海上任务越来越多样化的时代,航空母舰作为综合平台发挥的作用是其他水面作战舰所不可取代的。
21世纪初美国海军突出“由海到陆”战略,强调投送力量影响岸上事件,实现战略目标。该战略的前提就 是美国海军队在公海拥有史无前例的优势,传统的远洋海空对抗过去没有发生,并不代表2030年时不会发生。 事实上,美国正是由于评估认为,中国海军力量的崛起会形成传统意义上的海上威胁,所以才推出“空海一体战”作战概念。
正如前文所述,虽然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在作战距离上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航空母舰及其舰载机的打击范 围。但是航空母舰作为水面作战舰,以海洋为机动空间,在远洋海空对抗中与其他平台相比,仍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人们可能会强调航空母舰在近海作战中的脆弱性越来越强,但不能忘了,航空母舰首先是为远海制海权而生的。
未来20年的西太平洋海空战场,反介入作战将是首要的作战样式。此种作战中最具价值的打击目标就是航空母舰,就像当年日本海军千方百计要摧毁敌军的战列舰舰队一样。无论是美国海军的超级航空母舰,还是中国的中型航空母舰,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挑战。
原因在于对手的情报、监视与侦察体系越来越完善,监控越来越严密,定位和打击将越来越容易,特别是如果中国反舰弹道导弹取得真正的实战效应,航空母舰将岌岌可危。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有可能会出现航空母舰被取代的前景。航空母舰作为海战核心的地位是否会真正终结,可能会在2030年所设想的海空战场中得到验证。(作者署名:现代舰船)
来源时间:2015/4/24 发布时间:2015/4/22
旧文章ID: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