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咨文揭示奥巴马的现实困境

作者:夏文辉  来源:《北京青年报》

夏文辉(国际问题学者)

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发表第六次国情咨文时,他的执政生涯已是日薄西山。相比几年前美国人普遍的渴望和期待,当奥先生20日面对两院议员侃侃而谈,呼吁党争“翻过一页”,共和党人直称总统在“发梦”,当他唱好美国经济,不少经济学家批评他“背离人民的真实感受”,当他洋洋洒洒提出新的施政设想,《纽约时报》文章指出,那“或许只是不负责任地浪费时间。”

奥巴马剩下的只是垃圾时间,国情咨文也因此背上黑锅。民意调查显示,尽管白宫动用多媒体手段和社交平台力推国情咨文,公众依然兴趣寥寥,总统先生的新年展望注定大多沦为空话。

最早的时候可不这样。当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向国会议员发表国情咨文,尽管只有寥寥八百多字,却言简意赅,为国家发展定下一年的基调和方向。话说那时候这份国情和施政报告的正式名称是“年度信息”,而且这份报告是基于法律的总统规定动作。美国宪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总统要“不时向国会说明联邦之状况”。可以说,现代国情咨文的发源地是美国。延至今天,墨西哥、俄罗斯、巴西、菲律宾等国家都有了总统发表国情咨文的做法。在南非,总统祖马还会带着自己的几位妻子一同参加国情咨文发布活动,给议会平添几分轻松气氛。

严格意义上,国情咨文是总统发表的,对象是国会议员,现在也包括国民大众,内容是回顾过去一年,并对新的一年提出内政外交的规划设想。在美国,国情咨文曾遭遇过一段冷遇。有故事说,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口齿不灵,当面向议员发表讲话会令他十分羞涩,于是托辞表示这种做法“过于排场”,应该精简,改为发布文字,由议会工作人员代读。直到1913年,威尔逊就任美国总统后,决定恢复亲自到国会演讲的做法。这时候,广播已经进入民众家庭,到1923年,美国人民第一次有机会通过电台听到总统宣读的国情咨文,又过了三十年国情咨文开始进行电视直播。现代传媒的进步拉近了政治人物同老百姓的距离,同时也对总统在公共场合发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那些敏于行而拙于言的总统只能无奈吃亏。

曾有一句流行语,如果想知道美国总统如何撒谎,请听他的国情咨文。这么说,是因为国情咨文里大多是经过了政治粉饰的计划、设想,很多到年底就成了无法兑现的“谎言”;更重要的原因是,国情咨文主要是说给国会议员的,大多是需要国会审议投票的政治清单,每逢总统所在党派无法掌控两院的年头,国情咨文的“兑现率”就更惨淡了,奥巴马当下就面临这样的窘境。

尽管如此,国情咨文依然得到总统的重视,几页纸的文字有时候花费起草班子超乎想象的精力。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演讲撰写人威廉·麦克恩曾以苦不堪言形容撰写国情咨文的苦逼日夜:“换上老板的脑子,模仿他的口吻,领会、揣摩、想象,修改、修改、再修改……不到总统发表讲话那一刻,随时可能被叫去。”

麦克恩诉苦的背后也道出一些不为人知的政治机巧。那一年面临中期选举,共和党希望拉拢更多的选民,所以国情咨文中要刻意多放一些“糖果”,福利政策、教育改革、移民政策和经济计划都是不可少的,但布什总统要求写作班子尽量宣扬“主旋律”,基调要乐观积极,避免同民主党搞论战;又因为布什先生在演讲方面不占优势,写作班子就力求语言平实、准确,不摆弄花腔,落到最后的措辞,甚至总统读起来拗口的词语,都要仔细删掉更换。

在总统如此重视下,国情咨文的政治分量可想而知,其实不少国之大策源于国情咨文,包括二战前夕美国罗斯福总统的“四大自由”论调、“9·11”袭击后小布什的“反恐战争”计划。对专业人士,国情咨文则是研判政治动向的重要依据,比如奥巴马总统2010年1月在首份国情咨文中发表“捍卫唯一超级大国”言论,世界各国都认为美国将决心重振全球影响力,当他大声表态“我绝不接受美国成为第二”,国会山里的参众议员一齐起立送上热烈掌声。六年过去,当奥巴马几天前再次表态“决不放弃”,很多人认为那其实是“无计可施”的潜台词。世界最大权力的总统吗?地球上最风光的领导人吗?——你看过《纸牌屋》吗?当他这位败落的总统慷慨激昂地宣读国情咨文,党争之虐唯有此心谙!

来源时间:2015/3/16   发布时间:2015/1/25

旧文章ID:2609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