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低姿态令美生疑 奥巴马惶恐不入亚太

作者:欣予  来源:多维新闻

  几经波折,中国官方终于近日证实将借201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机,举行包括纪念大会、阅兵式、招待会和文艺晚会在内的有关活动,并宣布将邀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亚洲国家和其他地区国家领导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负责人、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出席相关活动的消息。作为中国建国以来首次非国庆阅兵,以及2014年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的首场庆祝活动,中国将邀那些国家领导人检视阅兵毫无疑问惹人关注。

  然而,就在各方尚未将视线集从这样一次纪念活动遥有所指、意在对日施压,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否受邀并最终与会上移开时,美国总统奥巴马则已被确定为中国官方的明确邀请对象。中国两会召开期间,中国外交副部长程国平表示,将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出席今年晚些时候在北京举行的纪念二战结束70周年阅兵式,不过奥巴马最终是否出席则要取决于他的日程安排。

""

  奥巴马如何接招北京二战纪念活动?

  从某种角度来观,诚然外界从中日关系角度对中国首次纪念二战结束活动进行解读,有其合理性以及现实意义。只不过,相比而言,在北京对美国明确发出邀请信号后,奥巴马最终是否将出席(抑或派遣副总统拜登(John Biden)等人出席)或许才更具看点。

  就现实来看,外界对于安倍会否受到中国方面的邀请并出席虽众说纷云,但大体上无非是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其一,北京将本次活动视作世界反法西斯战胜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一部分,还是单纯将之作为对日本二战罪行的批斗会;其二,一旦北京发出邀请,安倍是否愿意放下历史包袱前往与会。

  无论是从与华共庆反法西斯战胜胜利70周年的俄罗斯早于2014年便已向日本发出5月赴俄出席相关活动的邀请,还是中国外交部分别于3月2日及3日,数度回应将有哪些人员受邀,并着意强调“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亚洲国家和其他地区国家领导人”均在邀请之列,且当被问及是否会邀请日本和德国领导人时,发言人华春莹更是以“中方将向所有与纪念活动有关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发出邀请”应之。安倍如若收到北京的邀请,并不在意料之外。另外,且观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亦曾于2005年出席俄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以及当前安倍政府有意破局中日紧张关系,安倍应邀赴华亦有可能性存在。

  细观美国方面,掣肘奥巴马赴华出席这一活动的因素则要更为纷繁复杂。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高层交往愈趋呈现出常态化特点,双方领导人不仅经常进行各种形式的互访,在各种多边国际会事上频频晤面磋商,直接通话也更加频繁。而自中国新一届政府上台以来,由2013年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当年即对美国进行非正式访问,到2014年奥巴马借在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之机进行回访,再到将于今年9月进行的习近平对美首次国事访问,双方最高领导人更是开启了一项新的交往模式,即两国元首交替性每年开展互访。

  不过即便如此,正如程国平所言那样,奥巴马最终是否将出席在某种程度上仍要考虑“他的日程安排”。白宫方面今年1月已宣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借9月出席联合国大会之机进行其上台以来的首次对美国事访问。理论上来讲,联合国大会通常于每年9月中旬起召开,在中美双方已大抵确认习近平国事访问一事的现实下,习近平赴美前,奥巴马不远千里赴华出席参加今年9月3日启动的中国首次反法西斯纪念活动,仅从时间角度来看就已太过于紧张。

  与此同时,即便奥巴马往返中美时间充裕,但从其本人(或美国政府高层级代表)最终是否会赴华出席中国有关二战纪念活动可能将对中美关系造成何种影响来看,华盛顿方面显然仍要再做考量。

  一方面,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中美两国关系近年来确实愈趋紧密,且包括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等处理两国间关系的新提法,在过去三年当中也已逐渐为双方以及外部舆论所熟悉且接受,但两国领导人事隔数日两度会晤却仍显“异常”,其中传达出来的深意也值得人们细研。

  其一,回顾中美两国领导人互访历史,“国事访问”的时间差一般都在1年左右。例如1984年4月,美国前总统里根对华进行国事访问,并成为中美正式建交后首位访华的美国总统;第二年7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对美进行国事访问,成为首位访美的中国国家元首;1997年10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次年6月末,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以国事访问回访。胡锦涛访美是在2011年1月初,这是对奥巴马2009年11月底访华的回访,时间也差不多间隔1年左右。另外,从2013年到2015年奥巴马同习近平之间的几次互动,更是延续了这样一种做法。在这一背景下,再来观奥巴马或先于习近平赴美前抵达北京一事,其不仅仅是打破了这样一种中美间互动的“惯例”,更为重要的或还在于,中美关系已远超历史任何时候,且中国作为二战战胜国,以及其在世界犯法西斯战场上所做的的努力得到真正承认。

  其二,正如观察人士指出的那样,当下世界政治格局最大的变化还在于国际秩序的改变。尽管现有国际秩序依旧是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延伸,不过冷战后伴随苏联由全球霸权的争夺战中被迫出局,世界也形成了新的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格局,而在此后,伴随2008年金融危机和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的发生,这样一种格局也在进一步悄然生变。当前,虽然中国无意像日本一样挑战战后秩序,但战后秩序将改变却业已成为一种必然。从这样一种现实出发,奥巴马或其代表赴北京,不仅将被视为提携与华关系之举,或许更是美对现有国际秩序生变得一种默认。

  而在另外一方面,奥巴马出席北京将要举办的相关活动,其意义亦并不单单局限于中美双边,这样一个多边场合毫无疑问会牵扯到第三方,其中尤其要考虑中美与俄罗斯及与日本之间的两对三角关系。

  其一,中国此次二战纪念活动实乃中俄共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的一部分,奥巴马应邀赴华可能极有可能形成美国“示弱”俄罗斯之感,这正是美不惜一切代价想要力避的。在此之前,针对奥巴马是否会出席将于今年5月在莫斯科举办的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庆典活动,白宫方面曾作出回应称,“不预计我们(美国)参加这一活动的水平会提高至国家首脑级别,奥巴马没有前往莫斯科的计划”。由之并不难窥,乌克兰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的现实之下,美俄关系仍存芥蒂。而与去年美俄两国首脑虽在诸多国际场合会面,却均冷目相对类似,奥巴马目前显然仍无意或者至少从形式上并无与普京进行“会面”。

  其二,在俄罗斯之外,包括日本在内的盟国的“情感”也成为美国必然要考虑的一个方面。从现实来看,作为美“重返亚太”重要轴枢的日本对美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虽然中国有意推动此次纪念活动国际化,并竭力削弱其中的“抗日”意味,但从去年中国首次确立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今年便举行高规格的纪念活动来看,借此在历史问题上敲打安倍并不可避免,这也将迫使奥巴马政府下最终判断前不得不作出细细考量。

来源时间:2015/3/9   发布时间:2015/3/8

旧文章ID:2472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