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蕴岭:“一带一路”是开放平台,应该包括韩国和日本

作者:张蕴岭  来源:澎湃新闻

    主讲人:张蕴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主题:“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研讨会

  时间:2015年1月16日

  主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编者按】

  中国为什么要提出“一带一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认为,二战结束后,一直以来的国际规则是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制定的,中国想要参与制定却能力不够,这时我们想到的新办法就是“一带一路”。中国以GDP计算的经济总量在2010年已经达到世界第二,但是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并不是援助的方式,而是发展、合作的新方式。“一带一路”是着眼于和平发展的理念,合作共赢的理念。

  以下是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张蕴岭发言内容的摘录:

  “一带一路”是着眼于和平发展的理念,合作共赢的理念。同时,我们这样一个理念总是要采取一些办法落实。采取老的办法,我们也没有优势,同时,有些老的办法我们也做不来。那怎么办呢?想一些创新的办法,有些人说 “一带一路”提出来以后叫做“新马歇尔计划”,我觉得它不是“新马歇尔计划”,因为马歇尔计划的背景是战后美国援助欧洲复兴的,方式、目标都不一样。所以有一些人这么叫我觉得非常不合适。

  “一带一路”不是提供传统的发展援助,因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提供援助,但是并没有加入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的俱乐部。国际上一直要求我们加入,我们没有。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要提供援助,就是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传统的援助方式我们要采取,但是更多的,我想“一带一路”是发展、合作的新方式。这一点不相同。

  中国很难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谈的比较多的,现在终于要参与新规则制定,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规则不能光叫别人做,我们也得做。如果没有参与新规则制定,就没有更多优势,特别是现在,因为二战后新规则制定,基本上都是美国,后来是美欧,再后来是日本,基本上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崛起以后,我们叫群体崛起,发展中国家要参与,美国也很着急,所以它又搞新规则制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TPP,就是高规格的、全面的开放新规则,而且这些规则所谓边界内的问题,就涉及到体制、政策都得规范。

  显然我们没有这个优势参与,最近我们达成了两个自贸协定,一个是韩国的,一个是澳大利亚的,这两个叫做基础协议协定,就是我们一下谈不下来,谈不下来的主要原因还是我们的能力不足,比如说我们要谈贸易开放,投资开放,两个新原则,这也是美国推动的,就是在服务里叫做负面清单。

  第二个是投资领域的全国民待遇。这两个东西都是通过上海自贸区来试验,试验了以后慢慢推,然后到国际上我们一个都没有承认,也没有承诺,这两个都是相对发达国家,谈起来非常困难。谈得非常艰难,韩国最后说我们不跟你谈了,韩国跟欧洲,跟美国谈了,都是采取这个方针,澳大利亚也是,澳大利亚新政府上来之后说我不再跟中国谈了,谈了这么多年谈不下来,就是你的能力不足。

  所以,应该参与规则制定。但是,要跟他们一起参与,制定政策能力还不够,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的经济体。那么,我们就找点新的办法,“一带一路”可能是一个新的办法。

  为什么提出“一带一路”

  为什么说“一带一路”是一个战略呢?这是一个综合的大的战略性倡议,它提供一种开放的平台,这个平台上大家实际上是共商、共参、共建、共享,是中国提的,但决不是中国一家能做的。如果没有其它的合作方来参与,那么是不行的。到底为什么到了2013年提出这个问题?我自己理解,新一代领导人上来总是要提一些新的东西,因为到他们这个时期中国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还是有特殊背景的,中国以GDP计算的经济总量在2010年已经达到世界第二,所以对中国未来的走势和未来的举动,外界的怀疑非常之多。一般我们说不走传统大国崛起的道路,你不走你走什么呢?所以大家也不相信。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就是争霸,你说你不争霸,哪有大国不争霸的。所以第二个还有更具体一点的,就是奥巴马提出来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再平衡就是要抑制你的崛起,对它的挑战。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打出了“组合拳”,第一个拳头提出搞新型大国关系,几个基本原则就是相互尊重,不对抗,合作等等。第二个措施就是“一带一路”,找到一个抓手。这个抓手就是和平发展,发展总得有办法,一个是跟着美国走,搞新规则,进一步高度地全面推动开放。我们跟它的目标不一样,美国的目标很清楚,就是要减弱发展中国家利用你特殊便宜的成本,不规则的政策来跟它竞争。我们站不到一起,那么怎么办呢?我们提出“一带一路”。

  第三,我们在周边提出周边的命运共同体建设。因为这个也有针对性,国外有很多要重建华夷秩序,恢复中央王国等等。中国起来之后,再也不能回到历史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以中国为中心的大的周边地区,但是周边对我们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我们看近百年中国衰落主要是被周边缠住,我们现在重新又起来了,怎么办,搞一个什么样的周边,重新控制也不可能。因为各种情况也都变化了,所以提出来建立命运共同体,这个命运共同体也不是由中国主导的,也不是由中国控制的,有多重框架,和欧洲等其它地区也不同。

  “一带”是找到西部往外走的大通道

  我们再具体来看“一带”,它总有更强的针对性,这个针对性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改革开放以后主要是利用了我们的沿海,利用了海洋。首先建了14个经济特区,利用海洋通道的便利我们发展加工制造业,两头在外,很快地实现了发展。

  同时1984年,和沿海经济开发区同时做的就是推动了沿边的开放,也是搞了14个边境开发区。但是我们看到,边境开发区大部分都没有发展起来。有改善,但是并没有实现大的发展。后来我们又提出来西部大开发,实际上目的就是让东部的资源往西部流动,来实现国家的平衡发展。但是,到了西部我们看到截住了,它没有优势,到那成本非常大,人工成本可能低,但管理成本,交通成本各个方面根本去不了,所以西部大开发除了国家拨钱以外,实际上没有优势。

  那么找到西部往外走的大通道,过去我们搞的边境开发区主要着眼于打开边境的小市场,推动进入对方的市场,卖我们的东西。再有就是把对方的资源拿过来,对方的资源拿来以后,对方越来越少,人家就担心,东西卖得越来越多,人家压力也大,竞争力也强。

  所以边境地区,我们看最后到了今天是什么情况?沿边的国家都在资源上对我们限制,不再向我们出口原木、原矿。当年日本也可以,为什么中国不可以,他们算,按这个速度、这个规模,不下十五年、二十年他们什么都没了,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们都走了,只剩下一些烂矿,这样的东西也走不了,沿边只是小规模带动,所以要找到一些大战略。

  我觉得这个大战略就是“一带”,就是我们从西部打开一个大的通道,而且这个通道不是打开人家的,要实行一种共同发展的经济带。你可以无限延伸,一直延伸到欧洲,这样的话西部的资源就有地方树立它的优势了,东部也可以利用西部往外发展新的空间。

  同时新丝绸之路的经济带和这个大通道是不一样的,这个带要慢慢规划,使得我们的资金转移,当地资源共同开发,比如说中亚加了这么多大油管,要把中国的油管一画也吓人一跳,所有的大管子都连到中国。像边境地区,俄罗斯边境,一列一列火车的大原木,我要是俄罗斯人我也担心。所以,一定要进出平衡,使得他们那个地方也要发展起来。将来炼油厂也在中亚建,这样既创造了就业,我们的技术,也可以出去。这样从国家发展来说是综合的,我们通过共同的发展构建一种全面的新关系。“一带”不仅包括经济,也包括政治、安全、人文等等。习近平主席讲“五通”,一般说互联互通有三个,一个是基础设施,一个是法规,一个是人员,这次我们又加上其它内容。我们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要打开新的发展空间,使得我们这个国家能够发展的东西均衡。

  中国很大,有人说中国是个陆地国家,有人说是一个海洋国家,实际上是陆地的海洋国家。光海洋这边发展了,这个国家肯定不稳,而且长期以来都是西北部不稳,所以沿海和内地必须均衡发展,这样才能构建中国稳定的大格局。我们从一开始开放的时候并不是没想到这个问题,但是没找到好的办法。我想我们要利用好的话,“一带”就是一个好的办法。

  “一路”的核心是建立海洋新秩序

  我们再看“一路”,也有很行的针对性,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就是新的了。为什么要提21世纪,我觉得有针对性,我们说21世纪是亚太世纪,再具体说是中国世纪,我们要做海洋大国。西方崛起以后一个很突出,很重要的理论就是海洋的霸权理论,也就是说一个大国一定要霸占海洋,你在海上要没有霸占能力就称不上世界大国。这样的话就要称霸了,因为我们提出要做海洋大国。

  这样的情况,应该说比较早实现海上丝绸之路,我提出核心就是建立海洋新秩序。这个海洋新秩序的关键就是要推动航海的自由开放,推动海上的共同安全,推动沿海地区和海洋资源的共同利用和开发。

  我觉得“一路”不是一条路,可能先建一条路,也就是沿着传统的从东南亚、南海,过印度洋,一直到非洲。按我自己的理解,如果你要把它理解成是一个新秩序的话它就不是一条路,可以有实行重点。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找这条路,你到韩国又问,包括我们吗,日本又问包括我们吗?为什么不包括,它是开放的。它应该是有更宽的,如果按照我第一点的解释是一个大战略的话,这样的话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是一种开放性的。

  “一带一路”是要实现互联互通

  “一带一路”作为我们“组合拳”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体现的是发展的东西。所以,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的首要目标还是一个发展问题。解决发展问题我们要找到发展的一些优势,我们要找到新优势,提出互联互通作为重点,互联互通可以带动多种发展,它是超越通行的开放战略的。通行的开放战略就是把关税降低,非关税降低,把市场打开。互联互通是东盟提出来的,搞了十几年,最后发现内部的贸易起不来,内部的投资起不来,仍然依靠外部,虽然市场开放了,但是基础条件没有,路不通,各个国家的现有铁路还差5000多公里连起来,而且标准又不一样,所以你把各个国家的公路、铁路、航运连起来那是一个大工程,没有这些你的货物就没法增加,交易没法增加。所以我想互联互通是一个抓手,是基于改善发展基础环境的考虑。这是发展中国家最需要的,开放很重要,但是改善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们看中国这几年对互联互通非常积极,首先我们接受东盟的提议,在10+1下把互联互通作为重要的战略,在10+3下,在东亚峰会下,我们在前年APEC会议上习主席提出要把互联互通作为APEC的重要基础项目。同时互联互通对中国有特殊意义。我们有这么多的周边邻居,直接的间接的近邻20多个,我们首先要打通邻国的大的通道,使得法规能够协调,统一,使得人员能够比较顺利地流动。所以打通周边,互联互通是很基础的东西。

  同时,我们在国际体系内,也要寻求自己的优势,因为西方非常害怕我们改变规则,或者抛弃现有的国际体系,这个基本上是形成共识了,我们不会抛弃,还得靠它呢。

  前不久汪洋副总理说得比较清楚,那个体制你们建立的,有好处,我们一直在那,我们还一直支持。但是你总不能闲着不干事儿吧。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大国,我们还是要有大作为。我提出来,叫做“修庙,建庙,不拆庙”,有些不完善的,我们要修它,我们要建新的,但是我们不拆庙。也就是说,是增量,我们看到金砖银行也好,上合银行也好,我们都是做增量改革,有时候修庙都不让你修理,我们看IMF增加中国的份额大家都同意了,但是美国国会不批,不让你改,很困难。那么我不能光等着,我就建新的,你愿意来也可以来,美国说规则,进来不就共同制定规则吗?进来了不就规范了吗?我们要发挥大国的建设性作用,总是要想一些办法。

  “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

  大家说“一带一路”,我觉得面临很多挑战。第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疑虑,对中国的战略性的疑虑,对中国的倡议战略意图有怀疑,担心中国主导,不合作。东盟国家最担心,一担心就不愿意参与,或者半信半疑,你在的时候表态,你走了又不跟你合作了。

  第二个挑战就是争端,要建立海上新秩序,第一站就是南海,能不能有效掌控局势,使得争端不升温、扩大,避免战争,要想一些新的办法,要超越争端,这样才能发展建设。有没有可能超越呢?现在至少我们没有准备把别人占有的,我们认为是我们的东西拿回来,现在看来还不想。你不占也好,你扩大现有的占有也有办法。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我提到,我们将来占好了,可以在东盟,甚至跟美国宣布,这个地方可以做公共产品,将来哪个地方有地震了,有灾害,有海啸了,运输,跑道都可以用,都可以起降。我们要从传统的狭隘的主权观念里跳出来,并不是要你放弃,因为哪个国家都不会放弃,哪个领导人也不会放弃,但是总是有一些办法,争端不是思路。

  第三个是风险的挑战。中国投资很大,这些基础设施投进去,都担心资金能不能回来。这个要宽泛地理解,有些援助性的,发展性的不能直接回来,可以间接回来,促进了你的贸易了,促进了你的投资,你受益了,这个钱也就拿回来了。所以这些东西要算大账,当然也有政治风险,我们涉及的这些国家,大部分政治都在转型期,不是太稳定。比如说最近几天斯里兰卡政治变动,一看中国建设热火朝天,从战略上斯里兰卡就是海上的不沉基地,我们站在那个地方对我们往西走太重要了,斯里兰卡也对我们期盼很大,因为跟印度的关系靠不上,能拿出来的东西不多,但是你过分了就可能被政治化。

  现在中国因素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国内政治的一个变动原因。反对党要找反对的理由,可能就抓住中国,所以在这一点上,我提出,要加强对相关国家的政局变动的研究。

  第四个挑战就是我们自己,习主席说今年要见成效,但是也不能太急。我们至少打算十年,十年是2025年,按照国际预测,到了2025年中国可能会成为第一大经济体。那时候应该说最大步我们已经跨过去了,要有长的打算,不能急于求成,过快了不行。

  第五个挑战就是开放性,中国的倡议不能把它变成中国的,要变成大家的,要强调共建,强调开放,强调对所有国家开放,欢迎所有的国家参与,包括国际现有的组织。

  (本文根据主办方提供的速记整理,未经主讲人审订)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world/zlwj/20150120119224_all.html

来源时间:2015/1/20   发布时间:2015/1/20

旧文章ID:1463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