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仍要拔得头筹?——评汪洋在中美商业关系论坛的主旨演讲
作者:TOM MILLER 来源:Grvekal Dragonomics
中国一直以来都批评美国的主导地位,并提倡以一个多极世界取代之。 但副总理汪洋近期的一次讲话温和的令人惊讶,这次讲话激起了有关北京外交政策是否正在变得越来越宽松的争论。中国真的愿意接受美国主导的国际规则吗?这完全令人难以相信。
破译中国变速极快的外交——一个微笑和震怒的微妙组合——是困难的。汪洋在他的演讲中以他的方式表现出了友好。他说:“中美是全球经济伙伴,但引领世界的是美国;美国已经主导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和规则,中国愿意加入这个体系,基本承认这些规则,也愿意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早前,我们认为中国已经不再满足于其在全球体系中的角色,而试图建立自己的一套体系(参见“一个中国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但是,在习近平和奥巴马APEC峰会是富有有建设性的会面之后,汪洋这样的说法,听起来好像中国的想法发生了根本改变。
寻求发挥更重大的作用
真相并非如此。中国正在进行地缘政治重新定位,但不会放弃一贯坚持的世界多极化的观点。在“中国梦”的大旗下,习近平承诺采取积极主动的外交政策,并寻求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用汪洋的话说,中国已经加入了这个体系,也很愿意尊重这些规则, 只要其符合自身利益。但是北京会继续推动改变全球体系以期发挥的更大的——或者叫“建设性”——的作用。中国已经说服20个国家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领导金砖国家出资组建总部位于上海的新开发银行。这是中国期望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更独立作用的明证。
汪洋在12月17日中美商业关系论坛年度会议上的演讲意义同样重大。在贸易对话期间,汪洋因中国保护主义广受批评。虽然他的讲话看上去照本宣科,并经过审核的,但可能也反映了中方试图安抚东道主。他是有的放矢地说那些美国人想听的话。更确切的说,汪洋主要谈论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地位,而不是就中国对其在全球秩序中的位置是否满意做出更广泛的回应。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中国没有资格抱怨全球贸易的不平等。
也就是说,中美关系确实看上去进入了更具建设性的时期。中国新任领导人似乎比胡锦涛任内更愿意与美国同行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在11月份APEC峰会期间,习近平与奥巴马在《信息技术协定》(一个国际高新技术自由贸易协议,此前受到中国强烈抵制)上有了突破性进展,同意在气候变化方面开展合作。中美还签署了军事协议旨在减少因东海、南海事故引发军事冲突的风险。军事、经济和政治关系正在改善。
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放弃其全球野心。在APEC峰会之后仅两个星期,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了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如此高层的会议是自2006年以来的第一次(加编者注,这样的会是年度性的,去年也开过。)。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中国要有自己的大国外交。他同时还将大国崛起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联系了起来。之后,习近平在上个月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为主题的政治局学习时指出,中国要做参与者、引领者,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这些话语无不表明中国无意于屈居美国之下。
中国才是真正重返了亚洲
事实上,中国地缘政治野心仍是前沿政策的热点话题。与美国的关系是最重要的,但是习领导下的中国外交政策重点已经转向更邻近的地区。随着北京寻求在亚洲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命运共同体,外交部长王毅在2013年宣布邻近国家已经成为外交的重点。从那之后,北京就已经开始郑重地追求实现其地区领导地位这一目标——加紧对南海的掌控,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加大对新丝绸之路沿线的投资。通过在亚洲不发达地区投资道路、铁路、港口以及电力线路,加强与邻国的经济联系。北京长期的目标至少是恢复中国在东亚的传统主导地位(参见“一个亚洲帝国的梦想”)。
重返亚洲是中国地缘政治的重新定位。如果中国优先追求地区领导地位,必然要尽可能与美国合作。而当其战略的重心是亚洲时,显然没有必要挑起与世界上最强国家的争端。中国领导人也意识到他们必须与美国合作来解决全球性的问题——诸如气候变化协定或者有争议的贸易规则。但是北京不可能接受美国在亚洲的领导地位,任何美国的干预都不可能被容忍(至少在公开场合)。另外,中国会继续努力在全球体系中争取与其增长的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影响。
原文标题为[CHINA] STILL AIMING FOR THE TOP,于2015年1月12日发表在Grvekal Dragonomics。《中美印象》简报第47期全文翻译。
来源时间:2015/1/15 发布时间:2015/1/15
旧文章ID:1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