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战略大三角失衡 华盛顿急掉头

作者:欣予  来源:多维网

  乌克兰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近日又有媒体曝出在这一危机当中,一再以强硬面孔示俄的美国实际上早已“双管齐下”与克里姆林宫进行暗中沟通。一边是挥舞着制裁的大棒,而另外一边则是寻机与普京“暗通款曲”,华府如此“矛盾”的举动之下究竟有何谋略,难免引人遐想。

  有消息显示,乌克兰危机爆发仅数月后,自2014年下半年起,奥巴马政府就已开始着手通过幕后外交以及秘密渠道修复紧张的美俄关系。此间,美国方面不仅令美国务卿克里(John Kerry)牵头同俄外长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及普京(Vladimir Putin)会面,就乌东协议的履行和其他美俄双边、多边议题的合作展开穿梭式的外交斡旋,以求达成共识和默契,另有消息显示,奥巴马更是借助普京和美前国务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的私人关系,为重启两次失败的美俄关系回暖寻找突破口。由此之中,外界可窥的或只是美俄间互动,但隐藏其后的北京身影却显然不容忽视。

""

  中美俄三边关系及互动惹关注

  由平衡走向失衡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学家迪特默(Lowell Dittmer)首次将博弈(Game)的概念引入“战略三角”,并依据三者相互间关系友善或敌对倾向,将三角关系划分为“三人共处”型(Menage a trois)、“罗曼蒂克三角”型(Romantic triangle)、“结婚”型(Stable marriage)以及“三方敌对”型(Unit-veto)四种。这样一种理论为解读70年代中美苏战略三角关系的演化提供了思路,且在冷战结束、中美俄关系发生巨大变化的现今来观,仍具有一定意义,当前奥巴马在对俄问题上采取的“矛盾”做法,无不带有平衡中美俄三国关系之意。

  事实上,严格意义上的的中美苏战略三角正式形成于1979年,以中美建交为标志。不过其酝酿和起步则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苏美缓和、中苏关系破裂为开端。这一时期,中美苏三者间关系比较倾向于“罗曼蒂克三角”型,其中美国作为这一战略三角的枢轴,而中苏则分列两翼。但正如迪特默指出的那样,罗曼蒂克型比结婚型比较不具稳定性,枢纽角色的主要利益并非来自于它与另外两方的双边关系,而是来自其他两方之间对抗,也正是因为此,伴随冷战后中俄关系的调整,这样一种战略大三角也应声而变。

  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的结束也伴之大国关系开始重调,中美俄关系取代了原来的中美苏三角关系,且经过十几年的磨合,三者间的新的战略大三角正在凸显,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很大程度上,冷战结束后的中美俄三国大抵放弃了直接对抗的可能,而在互有借重的现实之下,三国间关系似乎愈加倾向于一种“三人共处”。不过,近日来观,中美俄间的平衡或已然因美国对俄制裁而被重塑,甚至逐渐演变成为不一种不平衡。在华盛顿看来,美俄关系的恶化,加之中美关系当中的一些分歧难解以及中俄的相向,似乎正在将三者逐渐推向“结婚”型——中俄共同合作对抗美国。

  中俄靠近 美国应声吃痛

  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Richard Nixon)趁中苏交恶撬开了中国的大门,从而彻底改变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版图,终结了美国要同时面对两个大国同盟的梦魇,因乌克兰问题而起的对俄制裁,则让美国再次陷入要直面中俄的尴尬境地。且正如观察人士指出的那样,如今的奥巴马政府显然没有领会到尼克松时代的斗争智慧,反在两线作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美欧对俄制裁的一个最直接结果便是促成了中俄的靠近。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美国政府的原则性失误将中俄捆上了一辆战车,从而为美国主导下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中美俄战略三角关系生变,美国承压受挫。从金融领域的变化来观,2014年3月克里米亚入俄以来,美欧一再加大对俄制裁力度甚至直指俄罗斯金融、军工和能源行业。其中,金融制裁作为美欧对俄罗斯最主要的制裁手段,目的在于切断俄罗斯经济的资金来源。然而,尽管俄罗斯的银行和企业严重依赖欧洲和美国金融市场进行融资,但美欧的制裁却并未换得俄罗斯在克里米亚上的让步抑或妥协,相反承压之下的俄罗斯转向了中国。10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1美元约合6.21人民币)/8,150亿卢布(1美元约合58.40卢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旨在便利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另外,作为俄罗斯最大的银行,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更是在11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期间与中国金融机构签署了总额接近100亿美元的一系列框架协议及中俄贸易融资文件,人民币国际化似乎也正在借由俄罗斯而更向前进一步。

  与此同时,不仅中国金融业以及资本得以大规模进入俄罗斯市场,俄罗斯还宣布对华开放高铁市场,另外谈判多年悬而未决的中俄能源合作也因此突飞猛进,这样一举更是令美国忧心忡忡。尽管美国方面一再否认当前这场石油乱局,是其有意针对俄罗斯而作出,但不能否认在俄罗斯经济因油价大跌而吃痛时,华盛顿仍感欣喜,并希望普京能因此在乌克兰问题上态度转寰。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中俄能源合作的展开无疑为普京继续保持强硬姿态提供了支持,并且一旦俄并不为制裁吃痛,那么也就同时意味着制裁效果极其有限甚至无用。2014年5月中俄东线380亿立方米的供气协议签署,未来通过东西两线俄罗斯每年将向中国供气680亿立方米。11月9日,习近平在会见普京时,共同签署了一系列双边合作协议,中俄两国再度签订能源大单,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落地。按照协议,俄方将从西伯利亚西部通过阿尔泰管道每年向中国供应3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为期30年。

  除此之外,从国家战略和军事政治合作上来观,两国相向的意愿表达则愈加突出。习近平上台后,双方频频在西太进行联合军事演习显露出来的在对日态度上的默契。而无论是北京的“一带一路”计划,还是俄罗斯的“向东看”战略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对方的背书与支持。而普京2014年12月在国情咨文中所言,“大家也都清楚谁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领袖和火车头。其中包括很多我们真正的朋友和战略伙伴”,意指中国也可谓易显。诚然,俄罗斯与中国在具体战略层面仍存分歧,但二者虽不属于同盟关系,却面临着唇亡齿寒的境况。恰如观察人士指出的那样,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存在的必要性,实际上就在于共同应对来自美国的战略挤压,以及构建多极化世界从而应对美国独霸局面。俄罗斯被削弱甚至倒下并不利于中国,这也就促使中国成为俄罗斯的支撑。而从迪特默的“战略三角”理论来观当前的中美俄三角关系,中俄双边关系更趋向于“结婚”型,这同时也就不可避免造成,美国逐渐游离在中俄酝酿的体系之外,并或在可预见的未来进一步被“边缘化”。

  无论具体战略安排的相向,还是在挑战美所构筑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上的协调,中俄的靠近对于美国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威胁。而基于此种现实再来看美国在对俄制裁问题上的“矛盾”做法,一方面以制裁施压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让步在另外一方面,却又因担心美俄关系彻底崩盘以及中俄进一步靠拢而一再借由多种渠道试图修复美俄关系,则显然有理可依。

来源时间:2015/1/11   发布时间:2015/1/9

旧文章ID:1339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