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可能赫然耸现

作者:Vincent Chan  来源: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中国地方政府要在1月5日之前将未偿还债务的统计数据上报给财政部。从媒体报道以及我们的渠道调查来看,地方政府上报的债务总额会较2013年6月时的水平急剧上升。

  地方政府会希望将尽可能多的债务纳入“地方政府直接债务”类别。此次上报的增量债务中有一部分是地方政府在上一次审计中通过将其上报为或有债务而有意隐藏的负债。另一部分是地方政府在2014年最后三个月获得的新信贷额度,主要是为2015年的潜在投资需要做准备。

  市场已预料到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会有所上升。但如果升幅过大,比如较2013年年中水平上升了30%,则可能对短期市场情绪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对银行而言。

  我们预计,地方政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将更为谨慎。如果“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未能产生足够的“早期收获”成果,那么国内政府领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急剧下降可能对基础设施建设公司和大宗商品领域产生影响,投资者应对这两个领域保持警惕。

  债务大幅上升,可能出乎市场意料

  按之前财政部指示的要求,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地方政府债务统计数据已于1月5日之前上报。媒体报道和我们的渠道调查均显示,地方政府上报的债务总额较2013年6月的水平大幅上升,可能出乎市场意料。

  官方经济信息称,很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向省里上报两套数据以逃避责任。这两套数据之间的差距最大达30%。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希望把尽可能多的债务归入“地方政府直接债务”类别。

  我们从渠道调查中了解到,地方政府等了很长时间,决定上报一个大数目。剔除自然增长,这次上报的增量债务有一部分是地方政府在之前的国家审计署审计中故意隐瞒的,方式是将这类债务上报为或有债务。另外一部分是2014年最后三个月获得的新信贷额度,这些信贷是为2015年的潜在投资需要准备的。信托公司、银行、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忙着为获批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扩大信贷额度,前提是政府承诺将这类信贷归入直接债务。

  尽管财政部曾表示,如果省级部门的未偿债务规模过大,他们的地方政府发债配额将被降低,并且相关人员将承担责任,但是这似乎并未遏制住地方政府尽可能多报债务的势头。唯一的约束就是两个比率:债务余额占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需低于100%)和债务余额占GDP的比率。这两个指标将限制地方政府可以发行新债的上限,同时也会影响地方政府债券的利率。

  存量债务经国务院审批后将予以锁定,不再扩大。我们认为存量债务数字不会很快公布。根据财政部的规定,直接政府债务可以用政府预算收入偿还或者转换成地方政府债券。其他债务的偿还则面临不确定性。非政府债务,包括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券,将转变成正常的公司债。

  潜在影响

  2013年年中,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总规模为人民币17.9万亿元。市场预计债务规模将有所增加,但如果规模过大,例如较2013年年中增加30%,就可能对短期市场人气不利,尤其是对银行。如果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总规模增加30%,意味着将达到人民币23万亿元。

  另外,预计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支出将更为谨慎。还不清楚2015年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规模。地方政府担心,即使地方政府债务额度较2014年的人民币4,000亿元增加一倍,仍然远远不能满足新项目和到期债务替代需求。据称,如果预算过于紧张,地方政府可能减少新建设项目数量或暂停某些项目,但尚未考虑出售国有企业资产或股权。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带一路”战略不能通过“早期收获”创造充足的需求,国内政府引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减少可能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公司和大宗商品领域。总体而言,过去三个月市场强劲上扬之后,投资者应当对市场面临的潜在负面影响保持警惕。

  Vincent Chan

  (本文作者是瑞士信贷驻香港的研究分析师。)

  (本文译自《巴伦周刊》)

来源时间:2015/1/9   发布时间:2015/1/8

旧文章ID:1300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