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昊:美国经济复苏可持续吗?
作者:赵明昊 来源:美国侨报
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所言,全球经济在2014年进入“新平庸”时代,作为新兴国家代表的中国和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德国都出现经济增速下滑态势。这种情况下,美国似乎成为全球经济中“最高的矮子”,至少从很多数据上看美国在重新夺回全球经济引领者地位。不过,眼下对于美国发展前景的判断可谓莫衷一是,乐观者认为复苏稳健而强劲,悲观者则预言在令人羡慕的数据背后隐藏着新风险,甚至可能有下一波危机。
与以往走出危机主要靠外部动力不同,此轮美国经济复苏主要是靠内需推动,出口作用不大。三季度,美国内需强劲增长3.2%,消费支出增长2.2%,企业投资则增加7.1%。2014年美国制造业企业吸引的投资达8000多亿美元,支撑美国经济的一大支柱无疑是制造业的复苏,而廉价能源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则使美国的“再工业化”比之前人们预想的更加顺利。
随着北达科他州、德克萨斯州等地页岩油气的开发,美国的能源成本在工业化国家中已处于较低水平。负责能源政策的前副国务卿霍马茨指出,回望2008年,美国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总价值仍高达4120亿美元,而美国页岩油产量在2008 年到 2013 年间增长了 4 倍。
页岩气的强劲增长,则使美国天然气价格降至法国的1/3。廉价天然气不仅是能源也是化工原料,对石化、铝、钢铁等能源密集型产业很有吸引力。比如,世界化工行业的巨头、德国企业巴斯夫(BASF)公司决定将未来5年200亿美元的1/4投向美国,计划在墨西哥外投资14亿美元建设丙烯工厂。联储数据显示,能源优势推动美国制造业的产量比2006年增加了3%,投资增长 10%,而就业增长 2%。
此外,美国在这几年中也已成为发达国家中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国家之一。如果拿长期享有低廉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中国做比较,从单位劳动成本看,中国相对于美国的优势已从2006年的17.1美元降至2014 年 9.2 美元,2015 年预计降至6.9美元。美国的生产率大幅提高,但实际工资没有发生变化。制造业基础、创业精神、先进技术、劳动力成本低和能源资源丰富等因素相结合,美国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日益突出。以至于今年10月,联储结束了刺激经济的“量化宽松”政策,而奥巴马总统也信心满满地宣称,美国经济在过去几年取得了“稳定的、切实的”进步,目前美国的金融、制造业、房地产等行业比以前要更加健康,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不是印度,也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当然,也不乏看衰美国经济的观点,主要是因为其担心页岩油气产业泡沫可能破裂,美元持续走强带动世界经济动荡,以及美国仍难在解决贫富差距、改革税制和移民政策等方面推动实质性的变革。而明年一月由共和党控制的新一届国会上台,奥巴马政府调节国内、国际经济政策的空间料进一步缩窄。
2001 年至 2008 年小布什总统执政8年间,美国经济的平均增长率约为2.1%,而房地产泡沫为实现这一增长发挥了显著作用。而带动这几年美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因素则是页岩油气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华尔街则利用相对宽松的资本力拱页岩泡沫,相关债券和股票受到追捧。
近期,随着美国取代沙特等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净出口国,为保住市场份额,沙特等国并没有在石油价格走低的情况下像以往那样减产。沙特石油企业多为国有,抗亏损能力总体较强,但美国页岩企业多为私人投资,如石油价格快速下降而导致这一产业不划算,私人投资就会放弃。相比沙特,美国开采页岩油的成本也较高,据估计盈亏平衡点在每桶75至85美元区间。因此,有消息称,不少美国的页岩油气企业已开始考虑“后事”,如果出现大面积破产,必然带来美国经济的新一波危机。
此外,美元可能在今后几年大幅走强,这不仅降低美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也会引发世界经济的大幅动荡。从历史上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分别在拉美和亚洲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都与美元走强直接相关。
更重要的是,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拉大、收入不平等、税制不合理、福利制度不良等影响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问题始终未得到有效解决。虽然经济总体表现不错,但普通民众收入增长缓慢,高达2/3的美国人认为生活将一代不如一代。前助理国务卿坎贝尔近日在《华盛顿邮报》撰文指,现在的美国“正迈向一个被划分为巨富与其他人这两部分组成的不稳定社会”。
经济变革推进不力的背后是严重的两党“极化”带来的政治僵局。《外交》杂志近期罕见地以“衰败中的美国”为主题,邀弗朗西斯·福山等政治学家探讨美国政治“功能失调”问题及为何美国难以推进必要的改革。福山指出,三权分立是美国的立国理念,美国人不信任政府的传统由来已久,但一旦民主过了头,对行政机构的监督制衡就沦为“否决体制”,导致决策体系过于松懈,施政成本过高且效率低下。中期选举则进一步印证了美国党派政治的极化,《经济学人》杂志称,本届美国国会的口水仗不少,但议案产出率却是自1947年以来最低,美国人对国会的信任率仅为 7%。
美国这一轮复苏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即它对全球经济的带动效应与以往相比在减弱。即便未来几年美国自身经济形势良好,也无法像过去那样造福欧洲和日本等构成的西方经济圈,近期经合国家组织(OECD)报告显示,欧元区面临新一轮衰退或进入“持久萧条”期的风险在增加。2014年,新七国集团(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和土耳其)的经济规模达37.8万亿美元,超过美、德、法、日等发达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34.5 万亿美元)。如从全球经济格局加速变化的大视野看,对美国经济前景的研判将更复杂。无论如何,健康、稳定、有活力的美国经济对世界而言依然不可或缺。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来源时间:2014/12/31 发布时间:2014/12/24
旧文章ID: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