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思琪:论美国的政民关系

作者:汤思琪  来源:共识网

  学者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一书中写道:“与其从卢梭从罗尔斯从柏拉图哪里去寻找民主的含义,不如从身边的地铁票价、税表、药品广告里寻找它。”就像古希腊哲学中强调的“在场”观念,刘瑜在美留学7年,亲眼见证日常生活中的民主。她对美国民主制度近距离的观察,帮助我们寻找“屋子里的大象”。书中有大大小小我们或许听过或许从不曾知道的案例,但都引发了我对美国政民关系的思考。

  开门见山的说,美国政府与民众间的关系就是一种“社会契约”关系。

  要阐述这种关系,就要首先来看看近代西方社会契约思想的发展:

  “在这种行为中,大家都把自己的意志服从于他的意志,把自己的判断服从于他的判断。这就不仅是同意或协调,而是全体真正统一于唯一人格之中;这一人格是大家人人相互订立信约而形成的……这一点办到之后,象这样统一在一个人格之中的一群人就称为国家,在拉丁文中。称为城邦。这就是伟大的利维坦的诞生。”

  以上一段话,选自近代政治家霍布斯的《利维坦》一书,“社会契约论”虽源起于古希腊伊壁鸠鲁,但正是霍布斯的总结,开启了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转折点。他在这本著作中,陈述了对社会基础与政府合法性的看法:在国家诞生之前,人们生活在充满斗争的不安的自然状态中,但人都具有理性,都有渴望和平安定的生活要求,于是人们相互订立契约,把各人的自然权利托付给某一个人或某个集体;17世纪,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在这种观点基础上,细化了出让权力的范围:订立契约过程中,人们出让的仅仅是财产纠纷仲裁权,而生命、自由和私有财产权这些基本权利受到国家保护;18世纪,卢梭更进一步探究什么才是合法的政治权威:立约过程是人民把权权力让渡给人民全体,由人民自己管理自己。主权属于人民,具有最高权威,是公意的表现。霍布斯追求和平,避免战争而缔结契约,洛克仅着重强调财产权的保障,卢梭整合前人观点并强调民主的概念。经过以上一步步的发展,社会契约的概念和内涵日渐饱满起来,为西方的政治治理开创了一条理性的道路。以美国为最成功的代表,那么,美国是如何一步步实践的呢?

  权力制衡

  谈关系为什么要谈到制衡?很简单,各人的权利在自然契约下托付给某个集体了,那么这个集体就拥有了很大的权力,为了防止滥用权力的洪水猛兽,权力的制衡就成为了最为重要的内容。

  2013年10月1日,美国两党就奥巴马医改分歧仍旧无法弥合,国会两院没有就新预算案达成一致。白宫下令联邦政府机构关闭。一方面这个事件有些让人哭笑不得,另一方面也证明,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作为对美国影响最大的政治思想,是落在实处的东西,而并非缥缈的浮云。行政、司法、立法分离,其中的好处已经不用再赘述。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虽然你掐着我的脖子,但我踩住了你的脚;那边他拉着我的头发,不过你拽着他的胳膊。这是第一个有效的制衡。

  1960年美国为了弥补白人对黑人的伤害,实行了 “平权运动”,然而这种运动造成了大学招生比例的严重失调,1990年加州州长为此抗议不能以集体权利践踏个人权利,于是他大刀阔斧的开展了废除“平权运动”的运动,1996年,加州用公投的方式废除了包括就业、招标等在内的“平权运动”。这并不是唯一一个联邦与州政府互唱反调的事件了。美国有50个州和1个直辖特区,它的联邦制使得上下级政府各有决策范围,互不干预。地方政府自行处理地方事务,不必非要和中央步调统一,但又由于受联邦法律的约束,使得中央与地方彼此紧密相连。这是第二个制衡。

  风波已平,警钟仍响

  美国的媒体,从不害怕“揭伤疤”。揭什么伤疤呢?举个例子,1971年美国五角大楼秘密文件案,引起反越战热潮。政府与两大报社对薄公堂,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为代表的报纸业的胜利而告终。不得不提到其中的“泄密者”艾尔斯伯格。在两大报社胜利之后,司法部唯一还能够做的就是惩罚艾尔斯伯格,因为艾尔斯伯格是明知故犯地违反了作为国防部雇员承诺遵守的保密规定,把不能泄漏、不能复制的政府秘密文件复制多份,未经允许交给了国防部之外的人。但与此同时,尼克松当政的白宫建立了一个调查泄密的专门机构“管子工小组”,对艾尔斯伯格进行违法窃听,被法庭认定政府有不正当行为企图迫害平民,从而驳回了对艾尔斯伯格的指控。1973年他被无罪开释。水门事件和尼克松的辞职可以说是此案的继续,而至今,这件事依旧是讽刺剧的主题或者闲谈中引以为戒的隐喻和笑柄。此类事件衍生的影视作品也备受关注,《晚安好运》、《电视台风云》、《总统班底》等就是最好的注脚。而往后涉及媒体资格的案件中,最高法院在平衡和斟酌的时候,仍然明显地把民众的知情权,把新闻自由,把宪法第一修正案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我想起英剧《演播时刻》里的一个镜头,领导人因为制片人和同伴不肯妥协政府,揭露了军情六处的内幕的举动,愤怒的把演播室一关,对制片人说:“你被解雇了。”制片人笑道:“那再好不过了。”新闻产业的首要任务应当是揭露事实,而不是宣传政府思想,不是吗?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英国的一位首相威廉·皮特曾经说: “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打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这句话从前主要强调财产权的重要性。而在今天,它明确了公私权力之间的界限,代表了一种强烈的法治精神。

  法治精神有很多种体现,美国最牛钉子户,西雅图的80多岁的屋主伊迪丝·梅斯菲尔德一句“NO”,让开发商只能三面围着她的小房子,建起了凹字形的五层商业楼。这个故事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不再过多描述。

  另一个故事,有关药品安全,FDA对医药产品有一套完整的认证程序以确保新药的安全有效。甚至连药品广告也作出严格规定:信息必须“真实、传播准确、均衡”、“保护公众健康利益”。所谓真实和传播准确就是不能做虚假广告,必须客观有依据,不能任意夸大,药物间比较要有严格的科学数据;所谓均衡就是不能只讲疗效,不讲风险和毒副作用,误导消费者和医生。这可不是一个空谈,著名的默克医药公司曾研制一种止痛药,并猛做广告。德州一位77岁老妇的丈夫因服用这种药而致死,于是德州法庭判医药公司赔偿老妇450万美元。自此之后,默克医药公司陷入了官司的汪洋大海,现在身后仍有28000多个官司要打呢。前车之鉴,后事之师,2006年的辉瑞医药,宁肯放弃8亿美元的前期资金,也最终放弃对一种胆固醇新药的研究。法律不只是看起来森冷尖锐的铁网,后面还有着不可逾越的雷区。

  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法治精神贯穿的是整个国民生活,一方面法院有公正的判决,使得民众敢告;一方面民众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就像欧美电影里动不动就有的台词:“这些话你跟我的律师说去吧。”

  爱“管闲事”的人

  180年前,法国青年托克维尔游历美国,回去之后写了一本《论美国的民主》。书中提到,美国社会“奇观”之一,就是叽叽喳喳热闹纷呈的民间自治团体。那么这些“团体”在干什么呢?

  2005年7月,宾夕法尼亚州的议会在没有举行任何公共听证的情形下,突然通过法律,宣布给州医院涨54%的工资,同时也给本州的法官和高层行政人员涨了工资。到了第二天,当地一个社会活动家立刻就把议会告上了法庭,认为他们这种做法违宪,后来事情越闹越大,上千人自发到州政府门口抗议。迫于民众压力,州议会只好重新投票,几乎全票同意收回了原先“涨”的工资。同年,纽约市申办2012年奥运会时,公众认为自己缺钱的地方多了去了,哪里有钱办奥运,纽约州政府因为民众压力,没有给一个对于申奥很关键的体育馆注入公共资金。我上政府绩效学课程的时候,一位老师开玩笑说,公务员坐在那里办公就是“坐台”,对待百姓必须要“卖笑”。没错,美国政府在行政的过程中,公民正是充当了主人翁的角色,而政府行政,不过是服务人民的手段,民众“反客为主”,有相当的话语权和主动权,而不是对政府听之任之。

  美国有许多工会组织,一般按行业组织,工人加入工会纯属自愿,条件是交成员年费,好处是工会会出面和雇佣者协商劳工合同,如果谈不拢,就会发生像2007年美国编剧工会组织大罢工那样的事情,后果嘛,自然严重,一次罢工美国娱乐界损失至少5亿美元。谈拢了,那自然劳动者权益就得到了保障。“PK”哈佛大学的清洁工桑特利·保尔就是一位受益人。2006年6月,保尔在工作时间晕倒在走廊的沙发上,尽管保尔出具了自己有晕厥史的病历,哈佛设施管理处还是以“上班睡觉”的名义在7月初解雇了他。保尔是一个海地移民,作为一个底层人民,他该怎么办?保尔找到了他的组织:服务业雇员国际工会。工会立即对哈佛大学进行了抗议,在没有得到回应后,工会一边将此案提起劳工仲裁,一边积极组织游行示威,游行的参与者不仅仅是工会成员,还有不少哈佛大学的学生和教授,其中还有一个名为“学生劳工行动”的学生组织尤其配合工会行动。后来在工会和学生的压力下,哈佛大学所在坎布里奇市政府也作出回应,9月25日,坎布里奇市议会全票通过决议,支持保尔的权利主张,呼吁哈佛大学重新雇佣保尔,并且补偿他的工资和医药费损失。哈佛大学迫于压力不得不跟工会和保尔进行谈判,最后保尔在10月之后恢复上班,而过去4个月的工资和医疗费用由哈佛补偿。在这场犹如天平两方的较量中,工会的积极作为和民众的热情参与,是保尔胜利的砝码。也正是公民力量的潮水,推动政府参与此次的行动,不仅仅是政府保护公民,而公民也应被允许保护自己。

  美国人民喜欢“管闲事”,无论是自发的非公共组织还是有组织的工会,人民都对社会事件表现出极大热情。这种热情,恰恰体现了公民强烈的责任意识,他们以行动在声明:“我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所以不高兴的时候,生气的时候,他们会大声的说出来。

  当然美国政民的这种契约关系也不是十全十美,比如人民没事会钻钻法律的空子,红牛公司因广告语“红牛,给你一双翅膀”被喝了红牛不过没长翅膀的民众告上法庭,赔偿1300万;比如纽约交通工人的大罢工导致了全市的交通瘫痪,影响生产生活……这些涉及斗争不休的老话题“民主与自由”,但都不是我们考虑的范围,正如没能学会走路时,不要急着担心摔跤。就目前看来,正如托克维尔所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法律像美国那样铁面无私,也没有一个地方的公权像美国那样分掌在如此众多的人们之手……人民之对美国政界的统治,犹如上帝之统治宇宙。人民是一切事物的原因和结果,凡事皆出自人民,并用于人民。 ”人民和政府之间社会契约关系的建立,得以让自由和民主的机制得以健康的发展下去。

  今天我们众多学者都在谈论构建新型政民关系,我想多少能够从成功的事例中借鉴一些经验吧。

来源时间:2014/11/3   发布时间:2014/11/3

旧文章ID:506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